戰略是國家意誌的體現。中國海軍依據戰略需求,正不遺餘力地加強力量建設。「002型」航母、兩棲攻擊艦、新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大型船塢登陸艦等,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中。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快步伐,研製大型核動力航母。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無論中國海軍今後發展到何種大規模、何種程度,其戰略的防禦性的性質不會改變。

3月22日入列服役的導彈驅逐艦昆明號。(中新社)


 

日前,繼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導彈護衛艦「惠州」號,編入海軍南海艦隊戰鬥序列,正式服役之後,中國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昆明號」,又於三月下水。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先後有20餘艘航母、新型導彈護衛艦、遠洋綜合補給艦、大型船塢登陸艦、新型戰略核潛艇等大、中型水麵艦艇,相繼編入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國海軍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艦艇列裝。有外電評論說,大量現代化的新艦艇像下餃子一樣加入中國海軍服役,標誌著中國海軍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大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 

 

中國日趨強大的綜合國力,為中國海軍的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而裝備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大大提高了中國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出島鏈,遠赴西太平洋、南中國海、東印度洋戰備巡邏,遠洋訓練已常態化。中國海軍艦艇的航跡已遍布世界各大洋,中國海軍的崛起令世界矚目。美、日等傳統海上強國,高度關注中國在加速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轉型過程中,將建設一支什麽樣的海上武裝力量。中國海軍在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將有何擔當?中國海軍將奉行什麽樣的戰略指導? 

初創海軍 奉行防禦 

 

中國海軍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建的。中共建政後,中國海軍終結了舊中國「有海無防」屈辱史。但在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囿於裝備上和發達國家海軍裝備的差距,以及國家財政上的捉襟見肘,中國海軍的實力,隻能維持在「近岸防禦」的水平。從當時的具體國情出發,借鑒前蘇聯海軍建設的經驗,中國海軍確定了建設一支近岸防禦型海軍的指導方針。根據這一方針,海軍武器發展的重點確定為「空、潛、快」,即潛艇、快艇和海軍航空兵。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依托島岸,近岸防禦」始終是中國海軍最重要的作戰原則和指導方針。 

 

文革十年動亂結束後,中國海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核潛艇等主戰裝備相繼服役。中國海軍的艦艇和飛機的活動範圍和作戰半徑,從原來隻限於中國沿海延伸到太平洋西部海域和南中國海的西沙、南沙群島海區。 

 

1979年7月29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青島接見海軍黨委擴大會議全體與會者時,首先明確指出:「我們的戰略是近海作戰。我們不象霸權主義那樣到處伸手。我們建設海軍基本上是防禦,麵臨霸權主義強大海軍,沒有適當的力量也不行。這個力量要頂用。」8月2日,鄧小平又在煙台視察中國研製的第一艘現代化導彈驅逐艦「濟南」號,並乘艦出海巡航。在聽取了有關新型導彈驅逐艦戰術技術性能匯報後,鄧小平高興地說:「現在有這樣的驅逐艦,就可以走向太平洋。我們在太平洋應該有發言權!」並在艦上揮筆題詞:「建設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海軍。」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時任三軍最高統帥,他對中國海軍建設的一係列談話和題詞,直指中國海軍戰略的兩個基本問題,即戰略的性質和作戰的基本範圍。性質就是防禦,作戰範圍就是近海。1982年8月,經鄧小平親自點將,劉華清出任中國海軍第三任司令員。 

 

劉華清是國內外公認的中國軍隊中為數不多的戰略大家。其執掌海軍帥印後,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按照鄧小平的軍事思想,製定中國海軍戰略。他認為,海軍是一個戰略軍種。既然是戰略軍種,就應該有海軍自己的戰略。戰略決定未來,海軍戰略是用於指導海軍建設和和作戰的方略。其時,中國海軍還麵臨南沙島礁被外國非法侵佔、資源被掠奪的嚴峻挑戰。由於南沙遠離大陸,劉華清審時度勢,首度提出將海軍一直實行的「依托島岸,近岸防禦」作戰方針,改為「積極防禦,近海作戰」。其後,他又多次組織軍內外專家學者,從海洋與技術革命、海軍作用與地位、中國海軍建設的基本狀況、未來戰爭中的戰略運用、中國海軍今後的建設發展等方麵,作全麵係統地闡述和論證,為進而製定中國海軍戰略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劉華清創立的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禦」,屬於區域防禦型戰略。劉華清在具體闡述中國海軍戰略要素時,除了論述中國海軍戰略的性質是防禦性的以外,對海軍戰略的目的和作戰對象、作戰海區、戰略任務均有清晰明確的表述。

往亞丁灣為商船護航,是中國海軍步向新階段的標誌。(資料圖片)


調整戰略 與時俱進 

 

中國海軍戰略的目的和戰略對象是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應付針對中國的海上局部戰爭,遏製和防止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來自海上可能的侵略,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為國內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環境。主要作戰對象和對手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注意主要作戰對象的時候,也不能忽略潛在的對手。 

 

中國海軍的作戰海區,在今後較長的時段內,主要是第一島鏈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區。隨著經濟力量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增強、海軍力量的不斷壯大,作戰海區將逐步擴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在「積極防禦」的戰役戰術下,將採取「敵進我進」的指導思想,即敵人向中國沿海地區進攻,中國也向敵後發起進攻。 

 

中國海軍的戰略任務,主要分為兩個方麵,即和平、戰爭時期的任務。和平時期的戰略任務主要有:實現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為國家外交政策服務;作為一支海上威懾力量,遏製敵人來自海上的可能侵略,應付可能發生的海上局部戰爭,支援和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戰爭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獨立地和協同陸軍、空軍作戰,有效抵禦敵人來自海洋方向的進攻,保護己方海上交通運輸線;在統帥部的統一指揮下,參加戰略核反擊作戰。 

 

1987年3月,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政委李耀文共同簽發了中共海軍黨委上報中央軍委《關於明確海軍戰略問題》的報告。該報告全麵係統地闡述了中國海軍戰略的形成與發展,提出其基本依據、主要內容,以及這一戰略對海軍作戰能力、兵力戰略使用和海軍建設的要求。時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等先後圈閱了這個報告。具有中國特色的海軍戰略及其理論體係宣告誕生。 

 

中國海軍戰略的確立,是中國海軍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令海軍建設和使用的實踐有了統一的觀點和行動準則,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有了理論依據。它對中國海軍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海軍是一個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外部的戰略環境的不斷變化和中國國家利益不斷擴展的需求,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也相應擴展。 

 

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首批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編隊從海南榆林軍港啟碇。這是中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洋保護重要運輸線的安全,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迄今為止,中國海軍已先後向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派出16批護航編隊。2011年3月,利比亞國內發生內亂,中國海軍正在索馬裏海域執行任務的「徐州」號導彈護衛艦又奉命從印度洋馳援地中海,為撤離中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和船舶提供支援和保護。今年中國海軍的「鹽城」號導彈護衛艦和「黃山」號綜合補給支援艦又應聯合國的請求,多次為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船隻護航。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海,從淺藍走向深藍,在遠離中國本土的大洋上頻頻亮劍,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讚譽。

海軍之父劉華清當年視察海軍部隊。(資料圖片)


防禦性質 不會改變 

 

海軍是一個耗費資金巨大,建設週期長的軍種。中國海軍依據戰略需求,正不遺餘力地大力加強力量建設。包括「002型」航母、兩棲攻擊艦、新型萬噸級的導彈驅逐艦、大型遠洋綜合補給支援艦、大型船塢登陸艦、新型戰略核潛艇等一批新艦艇,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中。除此之外,中國正加快研發核動力大型航母的步伐。已經服役的「遼寧」號航母,在完成既定的科研、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的任務後,將為中國海軍打造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 

 

蓄勢待發、日趨強大的中國海軍引來西方一些觀察家的非議和質疑。一些對中國抱有敵意和偏見的人,甚至將中國大力加強海軍現代化的建設,解讀為增加與美國海軍抗衡的籌碼、謀求海上霸權等等。所有這些議論,實質是對中國海軍戰略的不瞭解或誤解。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海軍今後無論發展到何種規模,何種程度,其戰略的防禦性質不會改變。中國不會建設美國那樣的全球化進攻型海軍。即使實現了擁有三個全天候航母戰鬥群的戰略目標,也不會謀求海上霸權。中國海軍宣導的是「和諧海洋」新理念。

當年中國海軍的魚雷快艇。(資料圖片)

 

標簽: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