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運動正在全球興起,有觀點認為它將帶來一場「新工業革命」。「創客」是誰?他們在做什麽?創客文化對教育、對中國又有何借鑒意義?除去其上的層層麵紗,會發現「創造」,其實很好玩。trendhk.hk

孩子們與高科技玩具交朋友。(陳玫)


 

「域名註冊,完成。Facebook帳戶開通,完成。目前剩下的任務嘛,隻有組個團隊、找點贊助者了。」2010年,以色列的年輕工程師巴什(Yariv Bash)在自己的臉書(Facebook)主頁上這樣寫。聽起來像個普普通通的項目,商業計劃書或者室內設計比賽?他的下一句,恐怕會把這樣想的人打個猝不及防:「隻要他們也想登上月球!」 

 

巴什是非盈利機構「SpaceIL」的創始人。自成立之初,SpaceIL的目標便十分明確,就是在2015年底以前發射以色列第一個登月航天器。一切順利的話,以色列很可能將成為繼前蘇聯、美國和中國三個大國之後,第四個登月成功的國家。而這個宏偉非常的計劃,不過是源自於巴什的一個奇想。 

 

今年四月初,巴什作為2014深圳製匯節(Maker Faire)的嘉賓,與觀眾分享他夢想成真的故事。製匯節起源於美國西岸灣區,如今每年都在灣區以及東岸的紐約舉辦,也在世界各地開展,意在宣揚「創客」文化。此次深圳製匯節,同樣是來自中國以至世界各地「創客」們的一場盛會。trendhk.hk

日漸成熟的3D打印技術,或將顛覆如今的生產模式。(陳玫)


全球掀起創客運動 

 

誰是創客?說來並不玄乎,就是每一個正在動手「創造」的人。2012年,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前主編克裏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所著的《創客:新工業革命》(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書,令「創客」(Maker)這個詞走進人們的視野。 

 

有人會說,敲敲打打、動手鼓搗,這是老祖宗都會做的事,況且不是早就有「DIY」的概念了嗎?莫非是舊瓶裝新酒? 

 

設想你是一名DIY愛好者,若隻是想做一件工藝品,那麽隻需手藝靈巧,相信不難辦到;但假如你的創意涉及電子、計算機新技術,在過去,如不依靠專業人士或大企業的協助,恐怕就很難完成了。所幸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中,有賴於科技高速發展,「高端」DIY的門檻也在不斷降低。哪怕普羅大眾,都能以低廉的成本、簡易的設備,把靈感變為真正的作品,甚至可以出售的產品。 

 

舉例來說,如今備受矚目的3D打印機,就是一種普通人都能擁有的生產機器,價錢不貴,身量又小。而人人都能「小規模生產」的時代一旦來臨,無疑將對傳統的「企業、大機器、流水線」生產模式造成巨大顛覆。難怪安德森將這場正在全球掀起的創客運動,視作即將到來的「新工業革命」。 

 

豐富的網絡資源是創客們的巨大財富。藉由網絡建立線上線下的社群平台,創客們可以共享信息、資料,以討論帶來新點子,以至發起小型眾籌,募集資金。「DIY時代過去了,DIT的時代來臨了。」安德森所說的「DIT」就是指「Do It Together」:一起創造。協作精神,正是創客文化的精髓所在。 

 

2010年10月,曾經從事社交媒體開發的李大維,成立了上海第一個創客空間(Hackerspace)——新車間。新車間網站的自述這樣寫道:「向硬件高手、電子藝術家、設計師、DIY愛好者和所有喜歡自己動手鼓搗各種東西的人提供一個開放式的社區、實驗空間和基礎設備。」李大維則戲稱自己是車間工頭。每逢工作日晚上和週末,新車間常會舉辦各種有趣的工作坊、聚會和活動。四月中的日程表裏,就包括相撲機器人製作工作坊,還有免費的Arduino主板入門教學。 

 

在上海之外,中國其他城市也開始擁有自己的創客空間。2011年初成立的北京「創客空間」,各路專業「兵器」一應俱全,小到電鋸、電鑽,大到雕刻機、激光切割機,都能在這裏找到,足以讓前來「動手」的創客們大展拳腳。而深圳的「柴火空間」、杭州的「洋蔥膠囊」,也都成為了本地創客們聚會、討論的必選地點。 

 

「創客空間是個學東西的好地方。我以前不會焊接,去了之後才學會的。假如你也想學點什麽技能,就也去創客空間找人教你吧。」17歲的喬伊·胡迪(Joey Hudy)來自美國,是此次深圳製匯節最年輕的主講嘉賓。胡迪從小熱愛動手發明,遠在他聽說「創客」這個詞之前,已經成為「創造」高手。胡迪14歲時利用空氣壓力原理製作了「超級棉花糖大炮」(Extreme Marshmallow Cannon),令他一「炮」成名,成功打入白宮科學展。總統奧巴馬親自上陣,發射了一顆棉花糖炮彈。而奧巴馬一臉驚奇的搞笑表情,也被各大媒體捕捉,定格在鏡頭裏。 

 

「別閑著無聊了。做點東西吧!」(Don’t be bored. Make something!)胡迪把自己的這句「名言」印在橙色臂環上,戴著它們參加世界各地的創客聚會,也因此結識了許多朋友。目前,胡迪是英特爾(Intel)公司的年輕實習生。他在那裏繼續施展天馬行空的創意,鼓搗新鮮玩意兒,像是可穿戴的電子產品。trendhk.hk

17歲的年輕創客胡迪在深圳製匯節上。(陳玫)


校園裏的創客風暴 

 

對於胡迪這樣的少年發明天才來說,能找到「臭味相投」的知己,無疑是一大樂事,也可說是一大幸事。在北京,景山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吳俊傑在校內開闢創客空間,一大目的也是想讓誌同道合的孩子們找到「髮小」,並肩動手創造。吳俊傑是大陸中小學校園裏「創客教育」的先行者。他指導學生利用新興的Arduino平台開發機器人,還努力推廣程序語言SCRATCH。這種由麻省理工學院2003年設計的程序語言,特點是上手快、容易做出好玩的成果,非常適合教學用途。學生們能輕鬆好玩地學習編程,而非一上來就被技術怪獸嚇跑。 

 

溫州中學的謝作如老師,是創客教育的另一名推行者。他本人的經歷就很神奇:學中文出身,起初是語文老師,後來才大步「跨界」,改教信息技術。他博客的個人簡介「從前寫詩,現在寫程序」,就是對自己的最好刻畫。與吳俊傑一樣,謝作茹也在學校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好玩易懂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成為新一代小創客。 

 

作為走在第一線的踐行者,吳、謝二人對於中國創客教育的發展前景和阻礙,都有最切身的體會。在他們看來,發展創客教育雖然有大班教學、小班教學、競賽教學等等許多模式,但真正能夠融入大陸現行教育體係的,隻能有大班教學這一種。而大班教育效率不高、齊頭並進的缺陷,很可能將成為中國創客的短板。 

 

二人將目光投向對基層教師的培訓上。今年三月,他們就帶著機器人套件來到一個縣城,給老師們做培訓。「有個老師很高興,因為覺得自己的課程可以從此發生改變了。」謝作如說。trendhk.hk

仿生機械蛙工作坊上,孩子與父母齊上陣。(陳玫)


創造即玩樂 

 

如何讓年輕人覺得技術是可以馴服的溫順大狗,而非凶神惡煞、不可接近的怪物,一直是世界各國教育者與科技工作者煞費苦心、努力解決的課題。2006年的一天,英國劍橋大學的伊本·厄普頓(Eben Upton)與實驗室的同事們一起喝啤酒聊天,大家對於如今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基礎越來越糟,都表達了擔憂。他們發現,成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計算機學生,其中不少在進大學之前就和電腦打了多年交道,對於組裝、編程都有經驗。但今天的家用電腦越來越容易使用,卻難以激發孩子們當一把「黑客」、打入電腦內部來研究的熱情。除此以外,家用電腦機身越做越精緻,卻經不起拆裝、折騰,加之價格日益昂貴,如今捨得孩子解剖家中電腦的家長,恐怕也已越來越少。 

 

幾年努力之下,厄普頓與隊友們終於開發出了適合孩子們「玩耍」的電腦主板,還給它起了個好玩的名字,叫作「樹莓派」(Raspberry PI),LOGO也就是一顆色彩鮮豔的大樹莓。2012年,第一批樹莓派主板麵世。它的大小、厚薄都與普通信用卡相仿,十分迷你。 

 

樹莓派附有各種接口,可以接駁顯示器、鼠標、鍵盤和網絡,也可以插入SD卡作為數據儲存器。這就是一台表現頗為不錯的電腦了。不但如此,隻要掌握程序語言,孩子們就能輕鬆地與樹莓派對話,發出指令。這比起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普通家用電腦,可是要平易近人得多。更平易近人的則當屬樹莓派二三十美金的價格。由於負責發售的樹莓派基金會是非營利性機構,每塊樹莓派主板都隻收取成本費用,目的就在於讓更多家庭都能負擔得起,也令更多孩子學會和電腦交朋友。 

 

針對更年幼的孩子,寓教於樂的玩耍、親子活動,都是帶領他們接觸技術的好方法。親子創客工作坊是此次深圳製匯節的一個亮點。北京一家DIY產品公司的王經理,就地為孩子們帶來了「仿生機械蛙」組裝套件。這種利用仿生原理設計的機械蛙,能夠逼真彈跳,外形憨態可掬。工作坊中,十來個孩子與家長一道,握著螺絲刀凝神組裝,王經理則不時從旁指點。大功告成後,孩子們可以免費把自己的小蛙帶回家。王經理笑著稱讚這些孩子的動手能力,比想像中還要強得多。 

 

故事又說回以色列工程師巴什和他的登月計劃。在教育下一代的問題上,SpaceIL也沒有閑著。巴什說自己的一大願望,就是通過此次發射,重現美國當年的「阿波羅效應」,點燃新一代以色列和全世界孩子對航天的熱情。幾年間,誌願者們在以色列各地學校宣講,迄今已向43000多個孩子分享了SpaceIL的故事。SpaceIL與以色列教育部、戴維森研究所(Davidson Institute)合作,推廣創新課程,還和學校老師一起,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開展航天探索項目。trendhk.hk

SpaceIL將要發射以色列第一個登月航天器。(網絡圖片)


下一站,月球 

 

團隊陣容強大,目標也格外宏偉的巴什,似乎不大符合對於「創客」的一般定義,畢竟登月是國家大事,與工作坊裏的拚拚裝裝、小打小鬧不可同日而語。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巴什實現登月夢的故事,正是「分享」、「快樂」、「平等」、「協作」這些創客精神的絕佳詮釋。 

 

2010年,巴什決定參加穀歌公司主辦的「Google Lunar XPRIZE」的比賽。這場比賽2007年啟動邀請全球團隊參與,任務是在2015年底之前發射一枚私人航天器到月球,並向地球傳回數據。為獲勝者設置的豐厚獎金總計高達3000萬美元。很顯然,等到巴什動念加入時,不少團隊已經開跑好幾年了。似乎更糟糕的是,巴什的本行隻是計算機和電子工程師,與航天技術攀不上多少關係。 

 

巴什與搞航天的好友聊了聊他的想法,兩人對此都大感興趣。再加上另一個好友,三人組成的初始團隊鼓搗出了航天器的最初設計圖,當然也不忘搶注域名和Facebook頁麵。接著他們便開始給各路牛人寫郵件,信中開門見山,說「我們是三個工程師,想發射航天器登月。」收信人則包括「以色列的斯坦福」魏茨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校長紮伊夫曼(Danial Zajfman)教授,以及以色列航天局局長伊斯萊爾(Yitzhak Ben Yisrael)教授寫信。 

 

伊斯萊爾教授的覆信到了,信中提出約見三人。見麵後,這位航天局局長說:「你們的設計不怎麽妙,但想法很好。我相信你們,也希望幫助你們。」 

 

就這樣,三個不甚專業的年輕人得到了一批專業牛人的支持。如今,伊斯列爾與紮伊夫曼都是SpaceIL的委員會成員,其餘成員還包括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校長、以色列航太工業集團航天分部(Space Division, IAI)的前主任等等。他們的登月計劃也得到了以國總理佩雷斯的支持。目前SpaceIL除有20個全職員工以外,還有一支優秀的誌願者隊伍,包括18名來自各領域的工程師。「人已經太多了,我們不想再招了。」巴什說。他那「組個團隊、找點贊助者」的任務,早就超額完成了。 

 

小說《哈利·波特》裏有這樣一句話:「在霍格沃茨,那些請求幫助的人總是能得到幫助。」而工程師巴什得到的幫助,更是來自於整個國家。不難看出,欲令「創客」們的奇思妙想充分發揮,單靠小圈子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離不開的是業界、政府以至全社會對於「創造」的認可。 

 

SpaceIL的航天器起名「麻雀」(Sparrow),也帶點搞怪好玩的意味。巴什自豪地宣稱,他們登月器將是有史以來最小的一顆。雖然濃縮,卻絕對足料,裝載的設備應用了大量尖端技術。正如中國那句俗語所說的: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猜猜「麻雀」登月之後會發回什麽問候?會不會是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太空奇遇》(Space Oddity)裏那句「行星地球一片湛藍」?沒有人知道。但且看創客精神能飛得多遠多高吧。

標簽: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