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朝鮮師為中朝兩國兩黨的犧牲與奉獻,折射整個朝鮮民族在大國博弈中不由自主的命運與無奈。

武亭從神奇紅軍炮兵之父,變成朝鮮義勇軍司令,後又任朝鮮人民軍副總司令。(資料圖片)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居住著85萬朝鮮族人,大約佔全自治州總人口的四成。年過八旬的薑龍洙老人,每天下午都會到家附近的門球場,和一幫老夥伴打上兩三個小時門球。這些球友,60年前曾經是軍人,有的追隨四野大軍從東北黑土地打到兩廣海南,有的作為誌願軍戰士參加過抗美援朝。薑龍洙還多了一重身份,他曾經當過朝鮮人民軍軍官。 

 

在延邊州有不少像薑龍洙這樣的朝鮮族老軍人,許多都曾隸屬四野中的朝鮮師,他們見證了中國和朝鮮半島深厚的歷史淵源與糾結。這些中國的朝鮮族人為兩國兩黨的犧牲與奉獻,折射整個朝鮮民族在大國博弈中不由自主的命運與無奈。

毛澤東和金日成。(資料圖片)


神奇紅軍炮兵之父武亭 

 

延邊522公裏邊境線的對麵是中國朝鮮族人的故國。一百多年來,他們源源不絕的跨江南下中國,或為逃避天災,或為擺脫人禍,期盼在這片肥沃的大地上開闢一片新天地。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朝鮮著名反日愛國者、黃埔軍校畢業的金若山在1938年率領一批左翼朝鮮獨立人士,獲得蔣介石批準,在武漢建立了關內第一支朝鮮獨立運動武裝――朝鮮義勇隊,這支百多人的小小部隊,就是赫赫有名的四野朝鮮師的前身。 武漢會戰期間和之後,朝鮮義勇隊主要是協助當時中國軍隊對民眾進行宣傳,對日軍收集情報或者向日本軍隊喊話,配合國軍作戰。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朝鮮義勇隊以第一區隊長樸孝三為首的骨幹,不再滿足擔任中國軍隊的支援和輔助角色,他們熱切希望拿起武器直接和日本人作戰。100名主力隊員分4批北渡黃河,進入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和原來在八路軍工作的朝鮮同誌匯合在一起,成立了自己的政治組織——「朝鮮獨立同盟」。 

 

1942年,重慶傳來取消朝鮮義勇隊的命令,部隊於是改名叫「朝鮮義勇軍」,與重慶完全脫離關係。朝鮮義勇軍的投奔受到中共熱烈歡迎,1942年特派紅軍中傳奇朝鮮將領武亭任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是辭去八路軍炮兵團長、炮兵學校校長職位來擔任這個司令職位的。 

 

武亭,又名金武亭,出生於朝鮮鹹鏡北道鏡城郡的一個農民家庭。1923年,武亭因反日活動受迫害流亡中國,後上北方軍校,參加中共。從 1926年到1930年的五年之間,武亭參加北伐戰爭、廣州起義,經歷過蔣介石清黨,曾經在武漢被判處死刑,還擔任過上海工人大罷工的總指揮,每次都是死裏逃生。 

 

1930年,武亭輾轉加入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嶽州戰鬥,紅軍遭到長江上英、美、日戰艦的猛烈炮轟。正當紅軍束手無策時,當時擔任紅軍排長職務的武亭自告奮勇,把剛剛繳獲的幾門山炮推上高地。當年的紅三軍團長彭德懷元帥在《彭德懷自述》中回憶:「當時還隻有我自己和一個朝鮮同誌武亭會用炮。待敵艦迫近時,還擊了幾十炮,大概十發以上打中了兵艦,從此它們不敢抵岸射擊。紅軍戰士看到我們的炮擊中了敵軍兵艦,『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不約而同地聲響徹雲霄。」 

 

隨後在紅軍組建的炮兵隊伍中,武亭從炮兵教練、連長、營長一路晉升,屢立戰功,也是中央紅軍30多個朝鮮人裏,經過長征後僅剩的兩人之一。另一位畢士梯(楊林),1936年犧牲在紅軍東征的山西前線。 

 

1942年11月,朝鮮獨立同盟接受中共中央「保存實力,培養幹部,為解放朝鮮做準備」的建議,在涉縣中原村普定寺大廟內創辦了「朝鮮青年革命幹部學校」,由武亭擔任校長。在延安的朝鮮人樸一禹等也創辦了「朝鮮青年革命幹部學校」,為革命培養和輸送了三百名朝鮮籍幹部。像北朝鮮建國後曾任內閣副首相的崔昌義、朝鮮人民軍副總司令武亭、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議長金枓奉、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樸政德上將、樸金波中將等都曾在這些學校學習或工作過。

四野的朝族戰士,到朝鮮後成為朝軍的主力骨幹。(資料圖片)

 



中朝部隊合力抗日 

 

1942年5月,日軍執行針對太行山根據地腹地的C號作戰計劃,包圍了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機關,以及隨同八路軍總部一起活動的朝鮮義勇軍等一萬多人。 

 

5月24日,突圍隊伍在偏城和遼縣交界的南艾鋪、十字嶺一線與日軍交火。緊要關頭,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高聲喊道:「同誌們!我們同生死,共患難,聽指揮!」他果斷指揮總部警衛排到西邊、朝鮮義勇隊到東麵阻擊敵人。朝鮮同誌分成兩股,奔向東麵的一個山頭。日軍遭到突然的打擊,合圍圈被打開一道口子,使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等機關得以擺脫尾追堵截,成功突圍。 日軍見掩護陣地上隻有一百多人,向朝鮮義勇隊反撲過來。在支隊長樸孝三的率領下,朝鮮義勇軍打得十分頑強。雖然日軍火力很強,兵力也超過他們很多倍,但朝鮮義勇軍硬是憑藉僅有的一挺機關槍重火力和步槍、手榴彈,一次次擊退敵人沒有後退一步,直到八路軍的增援部隊趕來。戰後,為獎勵朝鮮義勇隊的英勇行為。八路軍首長獎給他們一挺新繳獲的日本歪把輕機槍,槍柄上刻著「為了共同理想,我們永遠站在一起」的贈言。 

 

此次戰鬥,中朝烈士的鮮血流在一起,朝鮮義勇軍重要將領石正(又名石鼎)、朝鮮義勇隊幹部胡維伯等人光榮犧牲,他們的遺體被安葬在一同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的陵墓旁。 

 

1945年8月11日,抗日戰爭勝利在即,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在延安發佈第六號命令:「現在華北對日作戰之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副司令樸孝三、樸一禹立即統率所部,隨同八路軍及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兵,消滅敵偽,並組織在東北之朝鮮人民,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延安的朝鮮軍政幹部學校全體人員進入東北,同時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率領3000餘名義勇軍,同中共中央派出的首批東北幹部工作隊一起,於1945年11月初到達瀋陽。部隊做好了入朝準備。 

 

但是,沒想到鴨綠江邊的蘇聯紅軍不許朝鮮義勇軍入境。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批示,11月7日在瀋陽召開朝鮮義勇軍軍人大會,由武亭司令員宣佈將全軍編為7個支隊,分別開赴東北的朝鮮人聚居區開展工作,並積極參加中國的解放戰爭。後來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朝鮮義勇軍實際上組成的第一、三、五、七這四個支隊,到1949年發展成為四野東北軍區164師、166師和43軍156師三個朝鮮人師。

在遼寧鐵嶺,有一座原屬四野的166師朝鮮戰士合葬紀念碑。(網絡圖片)

 



中朝軍歌作曲者鄭律成 

 

留下部隊後,1945年12月初,武亭一行70多人以個人身份先期回國,隊伍中就有傳奇朝鮮音樂家鄭律成夫婦。鄭律成的妻子丁雪鬆,是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大使。 

 

1934年,鄭律成在金若山於南京創辦的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學校畢業後,一邊從事秘密反日情報工作,一邊師從上海白俄歌唱家學習西洋聲樂。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鄭律成背著小提琴和曼陀鈴奔赴延安,陜北公學畢業後,進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係和抗日軍政大學。在延河邊,他以激情創作了傳唱至今的《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大合唱》等歌曲。 

 

鄭律成的大哥、二哥曾是武亭流亡中國的親密革命戰友。鄭律成也追隨武亭,赴太行山加入朝鮮義勇軍。1945年抗戰勝利後,懷報解放朝鮮心願的朝鮮義勇軍被蘇軍阻擋在鴨綠江邊。以金九為首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及光復軍,命運也相同,回國之路同樣被美國佔領當局拒絕。這是因為1945年9月和10月,蘇聯支持的東北抗聯軍官金日成和美國支持流亡到夏威夷的李承晚,已經分頭在平壤和漢城著手建立起以美、蘇為後台的權力架構,朝鮮半島政壇上已經沒有在華朝鮮獨立運動左、右兩翼的席位。 

 

相對於武亭、鄭律成一行返回朝鮮受到的冷待,留在中國東北朝鮮義勇軍卻紅紅火火地壯大起來了。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四個支隊在開辟南滿、北滿、東滿根據地時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長為東北四野百萬虎狼大軍中的一支偏師。 

 

鑒於朝鮮半島的緊張形勢,1949年4月28日,朝鮮派勞動黨政治局委員金一向中共請求將解放軍的朝鮮人師移交回國。按照金日成的要求,7月20日由第三支隊發展而來的164師經會寧抵達朝鮮的羅南,成為朝鮮人民軍第五師。同月由第一支隊發展而來的166師從瀋陽出發,經新義州最終轉移到安州(黃海道),成為朝鮮人民軍第6師。 

 

以四野43軍156師(由第五支隊發展而來)為主的1.4萬餘名朝鮮官兵,在鄭州整編為獨立15師另一個團和一個獨立大隊,1950年3月抵達元山後成為朝鮮人民軍第12師。另一個團4月初成為朝鮮人民軍第4師18團(前身是47軍朝鮮團),獨立大隊則前往平壤編入人民軍機械化步兵團。 

 

這5萬多由解放軍轉變為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在6•25朝鮮內戰前期起到絕對性作用。在洛東江戰役中,擔負正麵突擊任務的人民軍12師(原四野156師為主編成),突破了南韓軍第8師和首都師的阻擊,以正麵突擊結合側後迂回,攻佔安東,隨即率先強渡洛東江,突破美軍部隊的阻擊,佔領浦項,一度在美軍苦心經營的「釜山防禦圈」陣地撕開缺口。戰後,人民軍12師被授予「安東師」的稱號。 

 

另一支由166師改編的朝鮮人民軍第6師,在師長方虎山的指揮下,擔負了戰略迂回任務,特別是在晉州—馬山地區的作戰行動,被美國陸軍戰史稱作朝鮮人民軍南下作戰「計劃最完美、實施最堅決」的作戰行動。盡管由於優勢美軍的反擊以及後續部隊增援不力、部隊供給困難等原因,第6師沒能最終達成攻佔釜山目的,但它一度使「把美軍從朝鮮半島驅逐出去」成為了可能。

替中朝軍隊寫下軍歌的鄭律成,在延安時的留影。(資料圖片)

 



「延安派」下場淒涼 

 

5萬人的朝鮮師官兵,有一半戰死沙場或者被俘虜。從1953年停火至1958年底誌願軍全部撤回中國,其間將近一萬名倖存朝鮮師中的低層官兵,陸續回到了中國家鄉,畢竟那裏有他們的家人和土地。鄭律成是例外者。他回到朝鮮後,歷任黃海道委宣傳部長、朝鮮保安隊(人民軍前身)俱樂部部長、人民軍協奏團指揮,創造了《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成為中朝兩軍軍歌的作曲者。但是由於他有中國妻子丁雪鬆,又與中國關係深厚,終被猜忌,被調離人民軍,受到冷遇。 

 

在周恩來的要求下,由金日成批準,鄭律成才在誌願軍入朝前夕重回中國。而那些不幸的朝鮮勞動黨內部「延安派」:武亭、金枓奉、樸一禹、崔昌益、方虎山、李德山、全宇,全被整肅、撤職甚至槍斃。一小部分後來僥倖逃回了中國,被安排生活在遠離中朝邊境的西安、太原等中國內陸城市。在他們渴望祖國統一的舞台上再也沒有了他們的身影,隻能默默終老,默默凋零。

標簽: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