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世,我們還做一家人 (五)

(2013-11-20 13:30:01) 下一個

二零零三

二零零三年,我們的女兒出生了。中文名是我們請爸爸預先取的:遠清。取自於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當時爸爸媽媽已把家搬到了北京。正值妹妹也在北京生孩子。兩頭都需要照顧,於是兩個老人決定並分兩路。媽媽先來紐約,爸爸留京。半年後兩人對換。

女兒出生後很怕生。除了自己家人外誰都不讓碰。可也怪了,一見到剛來的爺爺居然可以讓爺爺抱。弄得爸爸樂得合不上嘴,直說這是血緣啊。從此對小家夥更是寵愛有加。

這樣白天我們上班,爸爸就成了保姆。對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也真是不容易。管吃,哄睡,還要陪她一起玩。

半年很快就過去了。就在爸爸要回國的時候,家裏的工作有了變故。爸爸建議可以先把孫女帶回北京替我們照看一段時間。等我們工作問題解決了再送回來。

那是女兒已快一歲了。拉著手可以在地上走了。在送走他們回來的路上,感覺像掉了魂一樣。真是上對不起老下對不起小。覺得自己真得很沒用。

善解人意的爸爸回北京沒多久就想辦法在他的電腦上安裝了MSN,這樣每天飯後坐在電腦前看女兒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份。經常是爺爺奶奶抱著她坐在對麵。一天天我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聽爺爺奶奶講他的聞趣事:小小的孩子成了管家婆了,每天知道睡前拉窗簾,關燈。爺爺洗衣知道幫忙端盆去涼衣服。爺爺奶奶外出回來知道幫忙拿拖鞋了。幾乎每隔幾天,爺爺都會傳幾張照片或錄像過來。我收到後整理成集。沒事就看一看。真是解了我不少思念之苦。

二零零四

二零零四年秋,時隔九年終於回國了。爸爸也來機場接機。站在人群中,他那一頭白發分外醒目。一家人終於又團聚在一起了。也見到了孩子的保姆。這是經過多番挑選,評估爸媽最終定下來一位來自甘肅的阿姨。人很好。

那次回國頗多感慨。一反麵感歎國內變化之大,老百姓的生活確實提高很多。爸媽住的小區設施齊全,綠化得很好,管理不比國外的差。另一反麵也覺得對父母很是愧疚。遠行萬裏,不但平時幫不上任何他們的忙,反而讓在他們本該頤養天年時幫我帶孩子。媽媽講那時女兒經常生病,氣喘。有時發病了半夜老倆口帶孩子去醫院看急診。我回北京期間孩子也犯了一回氣喘因此和媽帶她跑去了兒童醫院。醫院裏患者人山人海。掛號,看病,取藥分在不同的樓層。輸液時要在走廊裏自己手拿著吊瓶。半天下來,搞得人筋疲力盡。媽媽倒是對那裏門兒清。可見來過多少回。

這次抽時間盡量幫他們做一些力氣活,如修修廚房廁所的下水管道, 加固窗簾架。爸爸還曾外出帶我去買工具。可我已經忘了怎麽過馬路了,常常是爸爸得意地在路對麵看著我,我則站在路邊看著來往的車輛躊躇不決。被他好一頓譏笑。

二零零五

爸爸終於帶著女兒回到了紐約。這時的孩子已經可以在地上跑並聽懂講話了。當然這裏麵飽含了爺爺奶奶付出的辛苦。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爺爺無疑已是她最親的人了。我們在我們房間裏為女兒安置了小床。爺爺在客廳外的另一間住。一開始夜裏孩子總是哭鬧著找爺爺。後來提起這段時間,爸爸總是半責怪的對我說,那段時間聽到孩子哭他真得很心痛。好幾次走到我門前久久地站著,一直到孩子睡去。那時也是他這輩子頭一次吃安眠藥。不然總是幻覺孩子又哭了。整宿的失眠。

孩子大了,照看起來就更辛苦了。小孩子喜歡爬樓梯,爸爸就帶她去公寓走廊的樓梯一節一節上上下下。逢天氣好了還推車帶她出去公園走走。時間長了他結識了一幫與他背負同樣任務的老頭老太。眾人組成了車隊。約好了去什麽地方。一幫老人,各推一嬰兒車,浩浩蕩蕩好不熱鬧。很顯然爸爸跟他們相處得很好,與至於爸爸回國後很久還有我不相識的老人過來打聽爸爸又來美國沒有。

這期間帶他們去了一趟奧蘭多迪斯尼樂園和佛羅裏達宇航中心。這次因為是老的老小的小,沒玩什麽驚險的項目,一路平安無事。

在機場送爸爸會北京時,女兒在爺爺懷裏忽然懂事似的抱著爺爺哭了。一時間那情景真是撕心裂肺。可以看出來爸爸當時是強忍著,看懷裏懂事的孫女,老人嘴裏不停的說“哎訝,哎訝“。

後來聽姐夫講,在北京接機時,看見爸爸一人孤零零地走來,悵然若失,人感覺像被掏空了一樣。天知道他機上十幾小時是怎麽過的。

雖然他剛一到家我們就開始上網視頻,但人已相隔萬裏。他隻能對著屏幕叫孩子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