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共統計局餓死人的數字是從哪裏來的?

(2018-09-29 14:29:25) 下一個

【這幾天有網友拿統計局的數字說事,以為有了三千萬的根據。貼一篇老帖子表達不同觀點】

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實際上最早提出中國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萬”,並不是海外學者、也不是中國大陸公共知識分子。最早提出來的是中共官方國家統計局。鄧小平先生上台後,1981年10月李成瑞先生被任命為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局長上任後,國家統計局出版發行了幾本“統計年鑒”,其中就有59、60、61年全國人口精確統計數字。這個統計年鑒一出爐,很快有外國學者撰文,根據年鑒提供的數字,石破驚天地宣稱中國在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萬”。李局長很快同那位洋學者取得聯係,還寫文章同那位外國學者討論。李局長的結論是沒有“餓死三千萬”,隻“餓死兩千萬”。這裏要補充一個事實,李局長卸任後一下子變成了“左派”,這就似乎更加證實了“餓死N千萬”。接下來事大家都知道,中共編寫黨史、中共黨校學習資料和其它文件也紛紛跟隨和效仿,加上國外學者和國內公共知識分子的大力配合,努力宣傳中國在三年困難時期發生全國大饑荒餓死三千萬,"餓死三千萬"的文章從此鋪天蓋地,成為否定毛澤東、否定前三十年最有力的武器。

但是李局長的這些數據很快就遭到人們的質疑,焦點是三年困難時期並沒有搞過人口普查,統計局的這些數字從哪來的?多年後的2016年12月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人民日報》發表專欄文章,承認了統計局數字造假問題,文章稱“當前,一些地方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時有發生,違反統計法律法規,違背黨的思想路線,觸犯黨的紀律底線。”

實際上統計局沒有依據編造數字由來已久。八十年代初統計局出版的那幾本“統計年鑒”就是明顯的例子。三年困難時期並沒有搞過人口普查,而戶口資料相對固定,特別在廣大農村,一本戶口長年累月都無法核對的現像極為普遍,因此戶口資料根本無法做為人口統計的根據。加上中共各級幹部普遍沒有受過科學統計訓練,下級匯報數字,如果上級嫌少可以立馬加百分之三十,上級嫌多可以立馬減百分之三十,沒有依據上報數字的現象十分普遍。層層匯報上來的數字由於誤差積累,錯的更加離譜,甚至自相矛盾。因此要得到正確人口數字隻有靠人口普查。當年中國太窮,大多數鄉村沒電話,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中國大約有70%的國土是山區,那個年代在山區不要說通汽車,連自行車通行都很困難。如果要做一家一戶的人口普查,幾億人口,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地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也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說挨家挨戶調查完一遍,已經幾年過去了。因此,即便是查出了正確的數字也是幾年內的,想要查出每年的人口數字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的。

比如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從79年開始,出動普查員500多萬人,在國家通信和道路等設施大大改善的情況下,搞了三年直到82年才基本結束。由於大國人口統計極其複雜和極高的成本,迄今為止世界上所有大國包括美國,都沒有每年的人口統計數字。可八十年代的中國統計局,居然在二十年後搞時空穿越,統計出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每年人口“精確數字”,創造出了世界奇跡,可惜這個奇跡是造假的奇跡,並不那麽光彩。

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當年周總理指派三個人專們搞了人口數字調查,查出全國人口減少一千萬,當時作為絕密資料封存,直到八十年代才由國家統計局解密。用周總理做牌子,再加上“絕密”的字眼,好像這個數字挺靠譜。實際上無論是哪位領導人安排,無論那三個人有多大的能力,都無法改變當年國家太窮、農村通訊手段極其落後、道路建設極差、幾億人口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地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人口調查的事實。在三年困難時期沒有搞人口普查的事實麵前,這三個人搞出的數字也隻能是根據下麵層層上報的數字瞎猜,根本不靠譜。

為什麽國家統計局要在八十年代編造出三年困難時期的人口統計數據?這裏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當年國家統計局業務水平不高,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但是做出業績的積極性很高。所以統計局才用不可靠的資料為根據,用人為的猜測代替殘缺的客觀數字,為了做出業績,編造出那個時期每年的人口數字。另一種解釋就是,八十年代初為了搞改革開放,鄧小平先生和大批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的老幹部,需要否定毛澤東,需要得到人民支持,隻好用餓死三千萬的編造數字,來說服人民。到底是何種原因,隻有等待有關知情人將來披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