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cccp] 美元霸主的喪鍾已經敲響

(2008-11-28 03:01:50) 下一個
早上看新聞,突然在屏幕下方的滾動新聞中看到:法國總統薩克齊呼籲重建布雷頓森林體係,德英等國響應(新聞條一晃而過,可能沒有英國,但是絕對有德國)。震驚之餘,備感振奮:歐洲,終於向美元叫板了。那麽什麽是布雷頓森林體係呢?說來話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的1944年,世界各國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就匯率問題達成了一致,其核心內容就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在該體係中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並實行固定匯率製度。該體係的另一大功勞就是建立了時至今日仍然跟著美國的指揮大棒轉圈子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但是到了1971年,美國發生了第七次美元危機,尼克鬆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就意味著美元與黃金的脫鉤,意味著美國政府可以肆意地印刷美元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而承擔世界金融維護任務的兩大國際金融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自然也沒有就此放出多臭的屁來,於是,該體係就實際瓦解了。雖然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大旗倒下了,但是由於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凶悍的軍事實力和蠻橫的政治勢力的支撐,美元的國際貨幣霸權地位卻得以保持,通俗一點說,美國央行就此而成了世界個可自由兌換貨幣國的共同央行,美國需要什麽,隻要多印幾張花花綠綠的紙片子就可以換來,美國就此實現了"點紙成金"的夢想:回報不可謂不豐厚吧?美國人也正是在這種"世界皇帝"心理的驅使下,所以也就無所顧忌,大花特花,以至於其國債總額比其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國債加上其國內民間債務的總和甚至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好幾倍,於是金融危機在爆發的時間上說是偶然而在爆發的結果上來說卻是一個終極的必然。在這個大前提下,美元霸主地位的喪失也就隻是剩下了一個時間點的問題了。在這個關口有人扯出"重建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大旗,雖然是在意料之外,卻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如此,其實還可以對前一段時期一些我們看似反常的事情作出了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一是法國媒體的輿論導向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奧運前借助達賴的幌子對中國大肆攻擊到現在對達賴來個體無完膚地批駁;二是"養育了"波蘭政壇同胞雙雄的老女人默克爾從奧運前對中國的肆意發難到現在拚了老命對中國大搖橄欖枝。嗬嗬嗬嗬,"商人重利"的本性自此可一覽無餘。正如本人《人民幣考慮適當升值正當時》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樣,歐元在此次美人"次貸"大禮包的嚴重摧殘下自顧尚且不暇,但眼看著讓這一擊即可置美元於死地稍縱即逝的大好機會白白流失又備感痛惜,大利小利應該是多次權衡,因此才有了不顧自肥也要食言的前麵幾幕喜劇性畫麵的展現。平心而論,如果能夠就此而置美元於死地,雖然我們可能會損失了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留於子孫後代之福那確實是"福澤綿長"了去了。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美國現在雖然貌似是個將要瘦死的駱駝,但"困獸"仍會"猶鬥",更何況一個自私自利慣了的且更慣於以一己之私為天下之公的美人會靜悄悄地咽下這口晦天的大氣?因此,這個過程可以預見將是極其慘烈過後回想起來會讓後人蕩氣回腸的一場世紀金融、政治甚至是軍事大戰的!這更應當是歐洲人拚了老命要拉攏以中國為代表的新生經濟力量參與他們"金融暴動"的真實意圖。這隻是其一,其二,正如本人在上一篇文中所述,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一種貨幣有足夠的資本來接替美元的盟主地位,來執掌"新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大旗的。故此,本人預言,假如這次"金融暴動"最終勝利了,獲勝者不會是歐元、日元、甚而是人民幣等任意一種實體國家的貨幣,一種可能是建立一種新的"世界貨幣",由脫胎換骨了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掌管;而另一種不太可能的可能就是世界重回"金本位"體係,也即黃金重新在世界貿易體係中成為唯一交換標準。而不管上述兩種假設哪一種將來成立,我們都將會麵臨一個貌似可怕但其實也不甚可怕的事實:黃金的價格可能會大漲!理由如下:據說美國現在的黃金儲備是8000多噸,我們就按9000噸來計算,按照現在的國際黃金期貨價格800美元一盎斯計算,則美國的貨幣發行量應為9000(噸)×1000(千克/噸)×32.1507 (盎斯/千克)×800(美元/盎斯)=2314.85 (億美元),大家夥看看,區區的2300億美元,就能把美國國庫中的黃金全部買光,所以說,未來黃金價格的上漲也是個必然,至於能上漲到多少,大家夥就自己合計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