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thick1015] 夾在中美之間,陸克文“生不如死”!

(2008-11-03 21:06:50) 下一個
陸克文麵前是一盤無解的珍瓏棋局 關於澳洲的問題,我認為之前討論的大方向上還是正確的,細節上有些可以商榷。澳幣現在還是非常不穩定的,下麵會展開討論,之前對澳洲的部分錯判有一部分來源於對他本身所處地位的認識不足,具體是什麽,且聽我細細道來。


澳大利亞經濟的痼疾 - 經常帳戶赤字
美國是個賴皮,很多年來他的經常帳戶都是赤字,這就意味著他在對外貿易(淨對外投資回報)中是做虧本買賣的。那麽既然你做的是賠本買賣,那這種形式資金的外流如何填補呢?兩個方式,一個是印鈔票,第二個是外來投資,實際上是國家的對外債務,注意不是政府的債務!在天涯的帖子我分析過在中國外資的流入方式,美國沒有外匯管製,情況更加簡單。據官方數據表明,美元在2003年前國際收支的平衡是這樣的:經常帳戶赤字由外來投資和外債來填補,他並沒有印很多鈔票,美元也一直保持強勢(強勢美元政策,在以後的文章中會提到)。這樣的情況是不穩定的,沒有國家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長時間發生,所以他一到自己經濟出現問題就到他國剪羊毛。


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國,澳大利亞很遺憾也是這樣的情況,他的對外貿易也是虧本買賣,進口大於出口,而他不能印美元這個世界貨幣,這個缺口也隻能是通過外資(債務)來填補。而澳的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多年了,這裏有他匯率過高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經濟體係非常的不健全,需要大量的進口日常用品和工業品(如設備等)。澳洲儲備銀行(央行)在過去的10幾年來都在與這個病魔做鬥爭,可是很遺憾隻要澳幣匯率走高(與主要製造業國家比),他根本無法擺脫這個頑疾。而他沒有美元鑄幣權,對外掠奪資本又不夠強,所以經濟更加脆弱,拚命的想提高礦價在中國這個冤大頭身上大撈一筆,以緩解自己的病痛。


相對健康的澳大利亞金融係統
澳大利亞的金融係統骨架是由被稱為四大支柱的四大商業銀行所構成(St George銀行不屬於這四大之內),而央行為澳洲儲備銀行(以後簡稱RBA)與美聯儲不同,為政府所有,所以澳洲的資本帝國性質遠遠不及美國。其最大的投行是麥考瑞銀行,他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迅猛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一股可以與美國老牌投行競爭的新興力量(和美國大行一樣也是混業經營)自然的他與政府關係緊密,成為澳洲資本在國外擴張的一張王牌。澳洲的養老金(superannuation)也是其國內重要的投資力量,主要投資於股市。還有其它的一些投資力量與其它國家類似:如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和混業經營的金融機構(如AMP等)。


金融危機中的內外交困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由於沒有大量的應用金融衍生品,澳洲的四大支柱商業銀行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個保證了他不至於步入想美國一樣的大規模金融危機,但不意味著他可以躲過這場危機。這個源頭要從中國說起,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從去年開始從日本變成了中國,大量的鐵礦石等礦物出口到中國,雖然由於鐵礦石生產集中,澳大利亞獲得了很高的鐵礦石出口價,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經濟非常依賴於中國,他的礦產品出口是他現階段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很多服務業的發展。而從在金融危機開始後,中國國內集體唱衰內需,鋼鐵廠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國內鐵礦石價格暴跌。現在港口處的鐵礦石已經堆滿,三季度GDP增長率是9%,東南沿海出口企業受到很大影響,這一切都被澳大利亞人看到眼裏。一場關於中國經濟基本麵,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經濟基本麵的大討論在澳大利亞展開,此為內憂。


金融危機的開始,澳幣開始恐慌式下跌,跌到了什麽程度呢?看到今天的0.66大家都認為他是高位,這在兩個月前會被澳大利亞人認為癡人說夢,在這個澳幣下跌的過程中,投機資本的做空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蒼蠅不叮沒縫的蛋,如果你經濟沒有問題,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RBA在外匯市場上早已入場,甚至已經無法堅持,否則美國不會早早的給了他100億美元的貨幣掉期(說明美澳之間是戰略夥伴關係,這一點下麵會提到,也是我之前判斷有誤的地方),現在增加到300億美元(這就是澳幣不是美國在做的證據)。大家記得澳洲有一個頑疾是前麵提到的他過於依賴杠杆(實際上就是外資),而這些外資在預期澳洲經濟下滑的大前提下是非常惴惴不安的,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就要立刻跟風,這個是莊家做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利好條件,也是澳幣不穩定的催化劑。


降息?--- RBA尷尬的處境
澳幣短期內大幅度下滑,造成這個進口大國的成本將會增加,而他進口的很多產品是必須的日常消費品甚至於大米,也就是說他沒有選擇一定要進口,這一點給了澳大利亞很大的通貨壓力,包括CPI甚至是PPI。在金融危機開始時,澳大利亞的CPI為4.x%,現在最新的數據為5.0%左右。RBA已經降息一次,為十幾年來最大幅度的降息為1%,可見很多澳幣在短期內到了RBA手裏,也就是說他參與了托盤,否則他不敢如此至通貨膨脹於不顧得放低利率。當然並非全部1%的降息都被商業銀行傳導給貸款人,商業銀行也得到了實惠。


降息的另外一個副作用是對本幣貶值的預期,這個道理簡單不多說了。第一次RBA降息緊跟著是全球所有主要國家共同降息,對澳幣的影響得以被限製(但因為其降幅太大,澳幣還是受到了影響)。而現在RBA則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中,一邊是通貨膨脹(CPI, PPI),一邊是通貨緊縮(企業融資)。


雪山加霜- 房貸
問題到這還不算完,他還有房貸的問題。澳洲房市同美國一樣被吹起了一個很大的泡沫,而且很多是零首付。最近的流動性已經降低,而未來的失業率的增加不但會讓流動性繼續冰凍而且會影響到商業銀行。而房產流動性的降低帶來的是貨幣流通入其他領域(主要是個人的消費),造成更大的通貨壓力,這使RBA更是騎虎難下,不知如何出招。盡管陸克文政府已經宣布大概100億澳元的經濟刺激資金已經開始下發,其中一部分流入房產行業,但現在的情況看是杯水車薪。


屋漏偏逢連夜雨 - 錯誤的決斷?
澳洲政府為了確保商業銀行的安全,做出了對銀行存款擔保的決定,這個擔保一開始是沒有額度限製的,後來經過多方反對,加上了25萬澳幣的限製。即使這樣,大量的資金從房產基金中撤離,逃入銀行避險,這更進一步加劇了房產危機。陸克文現在呼籲商業銀行(之前降息的受益人)去直接購買房產基金,估計成為現實不是容易的事情。那麽陸克文有沒有果斷正確的決斷呢?有,那就是在金融危機剛剛開始的時候禁止了沽空,這是他股市沒有暴跌的原因。當然現在的股市也很是慘淡,但是如果沽空存在很難想象股市現在是什麽樣子。


小國的無奈 - 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
向任何小國一樣,澳大利亞也要在大國的夾縫中尋找生存的空間。而澳大利亞的情況卻更加複雜,澳大利亞在文化,種族和政治傳統上都和美國同根,可是經濟卻和中國綁在一起,而且中國的海軍無法覆蓋到澳大利亞,在這裏還是美國海軍說了算。於是他很尷尬,就像一個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的女人一樣非常的累,而現在的形勢是兩個男人都發現了他腳踏兩隻船,所以對他出招都比較狠。澳大利亞在鐵礦石的定價上和之前中美的較量中是堅定不移的站在美國一邊,陸克文則一直在外交上對中國扮白臉,給澳大利亞留下緩衝餘地。直到今天,澳大利亞還是矛盾的,我想他現在寧願看到中國海軍很強大可以覆蓋到他也不願意繼續現在這樣不人不鬼的生活。以前我對澳的判斷出現的錯誤在於忽略了中國海軍的因素,我們的海軍現在的實力還不行,甚至無法控製南海地區,這也是美國可以和韓國,新加坡簽署貨幣掉期的根本原因,因為即使經濟和金融戰中中國大占上風,可是海軍還是美國占有很大優勢。無奈的是這些小國,他們生活在一個經濟和軍事不對稱的大國較力環境下,這些國家的政治領袖們真的是生不如死。


對澳幣的預期
美國前天突然出招,降息後與四國簽署了貨幣掉期協議,協議的本質是四國央行被綁架,就像吞了神龍教的毒丹一樣,從此受美國控製。澳幣也因此一度攀升到了0.69,可是這樣短期內的大幅攀升是很難持續的,RBA這種明目張膽(公之於眾以換取信心)的行為不一定是明智的,困獸猶鬥,澳幣很難堅持住,這個周末是0.66,但下周呢?RBA將很可能在周二再次降息,對澳幣是一個考驗。現在主流的觀點是澳幣會降到一個非常低的點位,少數觀點認為澳幣不會跌得太慘,但原因很幽默:不是對澳元有信心,而是認為美元堅持不住。


上麵說了很多,可見擺在陸克文眼前的是一盤無解得棋,也許與其硬拚不如保留實力讓澳幣降下來。而之後的經濟呢?隻能依賴於中國,這個將不僅僅局限於礦產領域,而是全方位的整合,而中澳兩國的大整合時代將不可避免的到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要顧忌美國,陸克文真是慘,從此要兩邊討好,過上落魄君主的日子。 thick10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