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井底望天] 大國遊戲 (連載) 第五篇

(2008-07-11 03:12:08) 下一個

大國遊戲 (連載) 第五篇

堂堂背我隨餘子,微許知音一葉桐。

                                ---
【清】王夫之


四十一

另外美國希望打擊的是伊朗的汽油進口和原油出口。也許你會驚奇,伊朗在美國數十年的經濟製裁下,其本國的石油提煉能力因為設備老化,缺乏配件,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的汽油需求,而要從國際市場每天買大約7百萬加侖,占伊朗消費量的40%。本來這些汽油通常從歐洲進口,但由於美國的製裁,伊朗不得不轉入亞洲市場,從新加坡入口,通過支付歐元現金而逃避美國的製裁。同時,伊朗支付了中國的中石化公司22億歐元將伊朗的兩大煉油廠生產量提高三倍,並試圖開發天然氣液化來徹底解決燃油的進口問題。

伊朗政府也試圖提高汽油價格,但是在憤怒的年輕車主階層抗議之後,不得不作罷。由於伊朗和美國的對抗會是一場持久戰,如何做到汽油的自給自足是保持國內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美國的當前策略,是如何使伊朗難以從亞洲進口汽油。

在美國猶太人的大力推動下,美國國會由紐約的民主黨議員愛克曼和印第安納的共和黨議員彭斯剛剛提出在2007年的製裁伊朗法案中,增加條款,禁止世界任何國家向伊朗出售汽油,並懲罰任何在伊朗能源工業投資的國家。

很明顯,在伊朗能源上投資的國家,首當其衝的是中國,尤其是中石化的最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合同,當時美國就暗示可能會以中石化在美國上市的理由,而對其製裁。而中國就暗示,以中國公司退出美國股市來作為報複而打擊美國已經搖搖欲墜的金融係統。

在伊朗的石油市場上,除了中國,就是日本。本來日本曾經非常配合美國的政策,從伊朗撤出了投資,但是發現美國保證的從伊拉克替代的石油未能兌現,使日本的能源來源陷入困境,因此對美國的製裁不再熱心,而且日本從伊朗買入的石油,全部用日元計價,而美國財政部幾乎沒有對日本施加壓力,可能也是日本沒有其他選擇。

印度同樣對美國的製裁三心二意。本來印度計劃從伊朗經過巴基斯坦的油氣管道,因為美國的反對而泡湯。加上中國在美國情報部門對伊朗的核子計劃作出不利於布什政府的評估後,立即簽訂的合同,都令印度人耿耿於懷,認為盲目跟著美國走,就是自取其辱。

當然美國的目的也許並不是徹底打垮伊朗的經濟,而是令伊朗人的日子艱苦,而不得不接受美國苛刻的談判條件。更重要的是,可以造成危機,而導致伊朗自己內部的政策爭吵,從而給予美國可乘之機。對待中國和伊朗的經貿關係,美國根本不敢用貿易戰的威脅來要挾中國,一個可能性的方案就是告訴中國,如果美國對伊朗的製裁不能達到目的(因為中國的不配合),剩下的選擇就是不得不進行戰爭,而那可不是你中國想看到的局麵吧!

另一個角度就是最近由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卡泊林(這位作者正是2005年關於台海中美大戰的放風者,通常代表美國國防部的一些勢力的觀點)提出的關於中國的新疆和希×藏的一些見解。他提出新疆和希×藏的情形和台灣不同,牽涉中國人(漢人)的民族感情,所以美國在操作這些問題時,要比較小心,不能得罪了所有的中國人,而使中國成為美國的敵人。最好是和中國人麵對麵溝通,比如布什總統不應該學那些歐洲的國(大概指法國之流的不入流國家)去抵製奧運會,而應該和中國人協商,在新疆和希×藏問題上換取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估計如伊朗,緬甸和蘇丹等)支持美國的行動。


四十二

而美國在伊拉克艱辛的經營了5年,終於有機會在紙麵上對伊拉克石油進行分贓。估計這個月,西方的5大石油公司美國的埃克森,雪佛龍,英國的英油,英荷的殼牌,加上法國的托托(也許這是為什麽法國新總統沙科奇讓人覺得比布什還布什的原因),終於和伊拉克政府簽訂了一個私相授予的開發合同,而不是石油界通常進行的公開拍賣,以出價者高贏得合同的慣例。經過了在伊拉克政府石油部工作的石油專家們的評估,這些來自於以上公司的顧問們一致認為把合同給予這5家公司,是對伊拉克政府和人民最好的選擇。

這個合同是在美國和伊拉克政府簽訂了28個永久使用權的軍事基地,和美國用兵搶回石油輸出港巴士拉之後,才有可能簽署。如果美國可以保證石油公司員工的安全,和石油輸出管道的暢通,至少可以部分的解決日本的石油短缺問題,使美國可以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當然和當初的原定計劃不同的是,美國的人民是無法追回這些年在伊拉克用兵的軍費,直接的收益者當然是這5大石油公司。唯一的變數就是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甚至由伊朗特種部隊假扮的什葉派民兵)會不會讓這個計劃得逞,仍然是一個未知之數。

這就令人不禁想問,到底伊朗一仗會不會在布什離任之前開打?筆者的估計是機率不大。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伊朗的核子計劃距離核武化尚有一段時間,而美國對伊朗的空中打擊,並不能完全將這個計劃摧毀,而麵對伊朗可能無休無止的報複,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針對以色列的反擊,都會令美國好不容易叼到嘴裏的肥肉,又增加變數。而且,美國的主要戰略目的是占領伊朗,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地麵部隊的話,就不能排除希望扶持親美的伊朗政府,而這兩個選擇似乎在目前的情況下,都不太現實。但是,如果美國可以將戰爭的危機刺激到一觸即發的地步,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可能會以強勢的談判地位,和伊朗暫時消除敵意,而換取伊朗對美國在伊拉克的霸權予以承認,而不會挑戰美國在伊拉克的大肥肉利益,然後在將來再找機會顛覆伊朗。

當然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上也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但是在把法國拉進分贓團隊裏,就保證了歐盟的英法兩國知道在哪邊站隊,不會再在美國的中東政策上說三道四。

那麽伊朗肯不肯將百年不遇的崛起機會白白的放棄,把好不容易吃到口裏的伊拉克再吐出來,也是一個考驗。現在伊朗的對策是,一方麵竭力爭取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希望借俄國和中國的力量來應付美國和歐洲的壓力,另一方麵,希望能夠有一個相似於歐盟的亞盟出現,能夠讓伊朗的未來完全與西方和歐美脫節,而成為亞洲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聯係來帶動伊朗的經濟起飛。

當然最佳的選擇就是,伊朗能夠和中國和俄國建立起一種實際意義上的軍事同盟,能夠為伊朗在獲得核子武器之前,提供安全保障,而使伊朗成為亞洲經濟圈的一個邊界防守力量。其實伊朗在這方麵一直很積極,而俄國也因為北約的步步緊逼而願意合作,反而是中國似乎不願出頭,覺得自己力量還是太弱,無法擔負起保衛伊朗的責任。

從俄國的角度而言,如果歐洲可以從伊拉克取油取氣,當然會虛弱其對歐洲的能源武器的威脅砝碼。如果能夠令伊朗的能源全部流向東方,是一個求之不得的結果。雖然不可以出兵保衛伊朗,但是在提供先進武器給伊朗上麵,似乎比中國更有能力。

四十三

如果考慮到國際大勢的變化,世界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向東亞漂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這一大變局中,美國的超強角色自然會衰退,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的國土,人口和經濟實力,還是比較可觀,如果美國將其全球力量收縮,而不是到處在全球擴張,其就不會象曆史上所有的帝國一樣,轟然倒塌。美國還會在一個多極的世界次序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而真正受到打擊的反而是歐洲。

在東亞的新次序中,最為重要的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政治和外交關係。當這三個國家以中國和印度的獨立自主的經濟為基本,加上日本在觀念中的脫歐返亞(當然美國重兵駐境,有一定難度),就會造成歐洲的地位大幅降低,而成為類似崛起的阿拉伯,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的地位。

對西方的壟斷來講,這也是一個噩夢。所以如果能夠在亞洲的未來三強中製造事端,從二桃殺三士,引出個火燒連環船,應該是上上之選的對策。

而這個二桃,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就是石油,天然氣代表的能源,和其他各種金屬原材料。如果美國和北約可以控製住中東,解決伊朗,北上中亞,然後南下中北非,就可以控製住亞洲三強的命脈。至於中南美洲,通過浩瀚的太平洋恐怕還是一個夢想,隻有在二十年後,也許集三強之力,才可以和美國領軍的北約對抗。但是三強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出現那樣的整合,而不是互相之間咬個你死我活,還是未定之數。

當然,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三強中除了中國之外,印度和日本不足為懼。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仍然是美國的殖民地,在經濟上雖然是世界老二,但是日本人民的賣命工作,經常成為替美國和歐洲人民付賬的提款機,比如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的大部分軍費都由日本人支付,甚至出現了被迫支付因為兌換率變化而造成的差額。而當日本經濟一旦過強,就遭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口誅筆伐,一直到日本陷入經濟衰退為止。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市場在外,資源在外和能源在外,一切命脈取決於美國人的臉色,從美國的角度來講,日本頗象英國的地位,以英國來平衡歐洲大陸的法德聯盟,正如以日本來平衡亞洲大陸的中國。隻不過唯一的區別是,英國是美國的堂弟,日本隻是美國的奴才。

在南亞的印度,則是另外一個不同的情況。印度在邯鄲學步,繼承了英國人替他們建立的無法運作的民主體係後,一直無法有效的解決國家的發展問題和周邊的安全環境。憑著一批絕頂聰明的印度軟件工程師,和印度人民作為數學發源地的底蘊,終於讓印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在外包業中異軍突起,在電腦和醫藥等行業上可以有所建樹。但是印度的體製造成其官僚體係腐敗和低效率,利益集團在頻繁的選舉中不斷侵蝕公共利益。在周邊關係上,還是未能完全處理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裏蘭卡的緊張關係,但印度的戰略界和軍界,卻仍然為1962年的中印戰爭的失敗而耿耿於懷,非常容易陷入美國和西方國家關於印度抗衡中國的挑撥。而印度有限的海軍力量卻反而在印度洋,因為美國在這一區域的薄弱而獨占鼇頭。美國在巴基斯坦的介入還不是太順手,在緬甸的顏色革命也不成功,在斯裏蘭卡通過上次南亞海嘯的滲透也沒有結果,使印度暫時可以心安,但對中國的任何哪怕是商業的動作都精神過敏。


四十四

在西方的商業詞匯裏有兩個新詞,都和中國有關。一個是中印區(Chindia),另一個是中中區(Chime)。

中印區指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聯係和一體化,將為世界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在曆史上,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從來都是在世界經濟上,排名第一和第二,隻是在近代才開始衰落。持這種意見的人,在印度不占少數,他們主張利用中國和印度在人力資源上的長處,比如中國和印度高科技人才在世界上的二分天下的地位,和中國和印度裔移民在世界各地的經濟和商業地位,可以一方麵和歐洲和北美競爭,一方麵甚至可以用這個區域發展的市場,帶動整個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和巴西等國的經濟起飛。

中中區則指中國和中東的經濟聯係和一體化,以中東穆斯林國家的能源優勢結合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加上中國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對中東國家進行支持,而中東國家在金融和投資上參與中國市場發展,使亞洲可以從太平洋海岸到地中海岸建立起一個富裕和穩定的市場。

對這個遠景,西方學術界有不同的解讀。以美國和西方霸權為核心價值的地緣戰略派,如美國國防部和歐洲各國的國防部,各大西方軍火生產商,和各大能源公司,對這個局麵是非常恐懼。加上宗教和文化衝突論者,如哈佛大學的肯尼迪之流,則散布儒家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合力對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威脅,也對這種中國和中東的合作充滿疑慮。而西方的另一些強調各文化和諧的人士,卻歡迎這個局麵出現。他們的觀點是,由於西方本身無能力解決中東對西方的仇視和恐怖活動,如果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為中東創造出一個富裕和安樂的中產社會,也許反而會徹底解決中東人民對西方的極端行為。

這兩個概念聽起來很動聽,而且實際操作上也可行,但不是沒有其中的弱點。

在中中區,有三個方麵可以打擊其成型,一是北約和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升級,比如更多的美軍,英軍,法軍和德軍加入戰地,可以把戰火燒到巴基斯坦,通過北部的軍事行動和南部的貝路齊的獨立運動,而切斷這條新的絲綢之路。二是西方增加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比如法國最近在阿聯酋新簽下的阿布打比海軍基地。第三個就是支持針對中國新疆的J*DU運動,搞亂中國的邊疆,並在中國和穆斯林世界中打下釘子。

在中印區,雖然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沒有任何導致衝突的跡象,但西方以西Z*DU立運動的炒作,通過由西方人直接控製希×藏流亡組織的方法,而倡導暴力和恐怖活動,都有可能使中國和印度的分歧增大,而出現火燒中國和印度這兩艘連環船的局麵。

至少在印度,已經有人看到了這個危險。在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在拉薩騷亂後,去達蘭沙拉為Z*DU打氣,印度的評論家就指出,當兩個大象打架的時候,大象腳下的那塊草地就會遭殃。中國和美國就是其眼中的大象,而印度就是其筆下的草地。很值得尋味的是,美國已經開始有媒體炒作印度的阿山姆邦(在與中國爭端的藏南之南)的武裝獨立運動,一旦在印度的Z*DU分子開始實施恐怖暴力活動,就會在中國產生出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可能,從而把兩國拉入更多的衝突之中。

四十五

那麽中國的新疆和希×藏政策應該做出什麽樣的調整,來應對這個新的挑戰呢?

通常在施行這些政策時,必須考慮到軟和硬的兩手。硬的一手打擊在希×藏和新疆的分離主義勢力,軟的一手為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而努力,包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樣的政策才可以使所有讚成國家政策的人士可以得到實際的好處,使所有反對國家統一和穩定的分裂分子受到打擊。

筆者個人的感覺是中國政府在新疆軟的一手不夠軟,而在希×藏硬的一手不夠硬。相對於希×藏,國家的投資資金比重似乎有提高的必要,在投資的項目中,也應該有所調整。除了技術密集型的石油,化工和能源工業外,還應該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大量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農業人口提供脫貧和就業的機會。

中國在解決新疆的問題上應該比希×藏更容易,因為J*DU的恐怖主義活動在國內和國外都沒有多大的市場,而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得到的周邊國家的支持,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都使J*DU勢力無法建立起有規模的基地。再加上J*DU勢力缺乏整合和有聲望的領袖人物, 都影響了其行動的能量。美國已經試圖在這方麵下功夫,包括去年布什接見熱比亞,和歐洲企圖爭取提名她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努力,都可以看作加大幹擾中國新疆穩定的一個前奏。

而現在美國國會運作的企圖將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與阿凱達和塔利班作戰時,俘獲的17名東突恐怖組織的恐怖分子,從古巴的美軍關塔納摩監獄釋放出來,也是考慮到J*DU組織勢力太弱,而需要把這些曾參加了車臣對俄軍的苦戰,甚至讓美軍吃過苦頭的戰士,放出來咬中國人。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背書了中國新疆政府在反恐上的成績可觀,使美國不得不用這種方法來補充J*DU力量。

對美國的這個行動,中國必須有足夠的警惕。這些恐怖分子最終不排除手持美國或其他的西方國家的護照,最後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或者其他中亞國家,操作對中國的恐怖活動。中國的反恐人員應該在這些地區布置,爭取在第一時間就將這些恐怖分子清除掉。

中國政府還需要對民族政策進行調整,不能僅僅依靠民族自治,還需要倡導民族融合,鼓勵和提倡漢族人民學習少數民族語言,風俗和文化,把保護和發揚民族文化作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在學校教育中,不光要鼓勵少數民族學生以民考漢的方式,提高其漢語水平,還要提供優惠為漢族學生提供漢考民的機會,使在將來可以做到真正的雙語和多語的機會,使各民族群眾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任意使用多種語言,而沒有交流和理解上的問題。這樣在民族融合的基礎上,才可以真正的施行民族自治。


四十六

在民族教育上,中國政府不光要推動基礎教育,而且還要大幅度的依賴國內的非政府組織,普及職業學校,通過和各種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合作的方式,為少數民族的農村勞動力提供適當的技術培訓,使少數民族在技術工種上的比重增高。另外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麵,對多民族的合作企業提供優惠貸款,爭取可以在少數民族社會中,形成一股維護社會穩定的富裕的中產階層。

另外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少數民族的宗教問題。新疆的宗教階層,基本上對政府政策持擁護政策,而和希×藏的情況有本質的不同。由於新疆的各少數民族都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人士在社會中的地位尊貴,而且對群眾的影響力在很多情況下比政府還要大。如果宗教階層在社會中享有其應得的地位,就會成為社會的穩定力量。反之,如果宗教人士覺得在現代社會中有被邊緣化和被冷落的感覺,就會變成對社會穩定的不良因素。

這裏就牽涉到中國共產黨的未來的改革問題。筆者其實不光不讚成一黨政治,更反對西方的多黨政治,而喜歡中國傳統的無黨政治。其實中國未來的政治方向是一種筆者稱之為儒家社會主義的模式。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句話是對的,因為以中國的人口和資源的極不平均,盎格魯薩克森式的資本主義會造成貧富差距過大的局麵,而最終造成階級的對抗引發國家的崩潰。在中國這樣的國家,每產生一個李嘉誠式的大亨,就會導致幾萬家庭的無屋可住。而多黨政治所代表的為各個經濟利益的強勢集團而瓜分國家利益,不光會導致惡質政治而造成中國的實際地方割據,還會如曆史上一樣導致下層人民赤貧化。

但是如果中國不想向西方式的多黨政治發展,而使中國共產黨轉型成一種類似於中國傳統儒家階層的方式,即不是以意識形態為主代表某些基層的利益,而是變成一個專業化的精英階層,代表全社會各族和各界人民的利益,使各種利益之間的協商都可以在黨內達成妥協,而不會如西方社會一樣,在選舉中浪費大量的社會資源,最終是以一黨之利玩零和遊戲。

這樣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從最初的工人黨,農民黨,開始接受知識分子,企業家等等,而最終包容一切社會階層中的精英力量。而對社會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宗教力量,尤其是少數民族宗教力量,理所應當的應該成為共產黨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在中國政治現實中,已經有在全國人大和政協中重用宗教人士的先例。開放黨員給信仰宗教人士並不是一件難事,隻是在黨章中,將作為一個黨員的責任是實現中國成為一個和諧,均富,包容和公平的社會,而自身的宗教信仰和這些目標不僅不衝突,而且還對達到這些目標更有益處。當然,任何一個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勢力,都應該被包容進現有的體係中來,本來就是中國傳統政治實踐的一個寶貴遺產。

四十七

在中國今天的快速經濟發展中,人民不再受過去的戶口製度的束縛,可以因為投資和工作的原因,在全國流動。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地區性的產業分工,就會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比如中國以出口為目標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多集中在沿海的東南部和南部,雖然解決了中部和西部的部分省份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但就造成了鐵路春運的大問題,出現年初的大風雪導致的交通癱瘓。而且這種消化勞動力的方法,對漢語語言能力相對較弱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苗族等等,都起不了太大的幫助。而中國政府在西部的部分地區的投資,又會將中部的大量勞動力吸收入新疆和希×藏,而導致與當地人造成職業上的爭奪。再加上各民族的語言,風俗和文化上的區別,更容易產生誤解而增加矛盾,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局麵。

筆者的看法是,不應該把中國看成一個單一的,傳統意義上的國家而進行全國一盤棋的規劃,而應該利用中華民族的特點在於政治統一,經濟獨立,和文化多元的特性,利用中國區域經濟的特殊情況,對中國的主要地區在工業分布,和創造就業機會上,進行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目前看來,中國已經基本上搶占了世界的低檔消費品市場,靠在土地,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越來越昂貴的沿海地區,繼續靠價廉商品去開拓國際市場,在今天北美和歐洲逐漸陷入衰退的短期和中期展望上,幾乎不具備可持續性。而依靠大力開拓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中南美和非洲的市場,也隻是權宜之計。中國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是增加內需,在持續的基本建設上,再增加內部的消費,而中國經濟發展能否成功,就要看中國的低檔品製造業是否可以轉移到成本相對便宜的中西部,而中國的沿海地區是否能發展出中高檔消費品來滿足中國自己的市場。

如果以中國的大都市為中心,我們可以大致的劃分出這樣幾個都市圈:

一是以北京為中心,包括天津,大連和青島在內的環渤海圈;二是以上海為中心,包括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和寧波在內的大長江三角洲;三是以香港為中心,包括澳門,深圳,廣州在內的珠江三角洲。這三個地區應該是中國在世界上與其他國家競爭的本錢所在。這些地區要做到兩個方向的轉變:

一是發展高附加值,高資金積累型的新型工業。利用在科研和教育上的優勢,發展新型的能源技術,材料技術,生化技術,納米技術,電腦和人工智能等等朝陽工業,並以北京,上海和香港為地區中心,發展出影響亞洲的金融貿易文化中心。

二是發展以占據中國未來中高檔消費市場為主的消費品牌工業。以中國文化的5千年底蘊,中國從來都是世界高檔消費品潮流的領導者和生產者,以中國人在吃喝玩樂上的高尚品味,應該能夠創造出引領世界消費市場的衣食住行文化。在中期內,盡量以滿足中國的內需為主,防止這個豐富的市場被歐洲,尤其是法國的垃圾品牌搶占。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新一代消費階層是以80後為主導,因此缺乏上一代人無可救藥的盲目崇拜歐美風尚的習慣,再加上這次由希×藏騷亂引發的對法國文化,以及歐洲文化的反感,都是中國這個工業發展的助力。


四十八

在具體操作上,可以由中央政府牽頭,但是具體的事務應該由地方的各級政府協調,討論如何在稅收和財政上給予支持。而中國的文化和娛樂界則在這個建立自己文化風尚上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從中華文明的亞文化體係來看,北方的漢滿蒙朝鮮亞文化圈,可以建立以大連為窗口的時尚中心,發展出自己係列的文化產品。例如以滿文化為基礎的旗袍,在吳越文化的上海的變更下,產生出影響全球的服裝潮流。如果以北京的雅文化和藝術家的創意,建立起以文化為核心的高檔消費品係列,不光可以涵蓋中國的北方,還可以輻射外蒙,俄國的濱海,朝鮮,韓國和日本。

而東南的吳越徽閩亞文化圈,本身已經有很多精品,例如徽州的文房四寶的書法文化,宜興的紫砂壺和閩浙徽的精品茶葉的茶文化,蘇州的園林和盆景的園藝文化等等,都可以通過上海這個中心而集大成,發展出清雅細致的服裝,飾品,家居用品等等係列。

而南方的嶺南文化,本來在香港已經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發,生產,包裝和行銷的水平。唯一可惜的是香港雅文化的缺乏,而導致英國式的狗仔隊窺探私人隱私的庸俗市民街井文化橫行。這就造成整個南粵人民以自己的文化為恥的自卑心態(頗似韓國文化界),而盲目崇拜歐洲和日本。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香港政府大力支持藝術家和本土文化,就非常有可能成為東方的一個時尚中心。

從這次與西方媒體對抗中,產生出來的民族消費主義,可以在發展中國自身的中高檔消費品產業中起很大的助力。其實利用民間的力量,保護自身的工業,在歐洲和美國從來都是家常便飯,中國人需要好好學習而加以利用。美國這些年來民間不斷有社會團體,企業和地方政府發起抵製中國產品的風潮,而歐盟就不斷的單方麵破壞中歐之間的貿易協定,對中國產品設置各種各樣的配額和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中國的消費者也應該形成一些影響團體,以非政府的形式出麵,對危害中國自身發展的歐洲高檔消費品進行阻擊,利用這些企業在損害中國人民感情上的行為,如巴黎市政府對達賴喇嘛的表彰,英國某大學對Z*DU的支持,某些品牌對Z*DU人士的鍾愛等等,發起不同規模的抵製行動來針對這些地方的商業品牌,不隻是對這些行為抗議,而是要趁機支持中國的替代品牌搶占自己的國內市場。這些行動需要長期的跟進,而不是三分鍾的熱氣。筆者建議中國自己的企業家應該看到這個機會,向西方國家,甚至日本和韓國學習,在資金上捐給這些非政府,非贏利的中國消費者組織。今天的國家之間,除了合作,更多的是爭鬥,商場如戰場,如何減少內鬥,一致對外,是企業界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除了上麵提到的三個重要城市圈的轉型之外,我們可以看到以武漢為中心,涵蓋鄂湘贛的楚文化區,以西安為中心,涵蓋陝晉豫的中原文化區,以重慶為中心,連成都,拉薩的巴蜀羌藏亞文化區,以昆明為中心,包括滇黔桂的壯苗緬傣亞文化區,以銀川和西寧的包含中東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以及漢文化的伊斯蘭亞文化區,再加上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伊斯蘭突厥亞文化區。

四十九

在這些地區裏,如何創造出足夠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解決中國龐大的就業和農業人口向城鎮人口轉移的問題,是中國政府麵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在將來的10-15年間,中國必須從農村轉移出3億人口,使中國的城鄉比例大約達到70-80%城市人口的小康社會,使鄉村人口從目前的7億水平,降低到4億水平,城市人口從目前的6億水平增加到9億水平。

如果我們以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會得出一個粗略的發展遠景。發展大中型城市群,建立5百萬到1千萬人口的城市,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必須防止出現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印度的孟買和美國的紐約之類的貧民區。在人口分布上,中國的地質和環境基本上合理,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製,西部的人口數目雖然少,但人口壓力卻很大,反而是東部和中部的一些省份反而有移民的空間。

從東部沿海轉移出來的勞動密集型工業似乎應該考慮到三個區域。第一就是中國人口壓力最大的河南地區。這裏加上山東西部和南部的內陸地區,安徽的北部和江蘇的北部,以及陝西和山西,是中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在這個地區建立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利用鄭州和徐州的交通樞紐,連帶附近省份,而且通過連雲港作為出口港。這裏的優勢在於勞動力比較便宜,相對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比較靠近中國的能源基地山西,內蒙和新疆,如果在節能和環境保護兼顧的情況下,這裏應該可以作為中國低價消費品的主要生產地。第二個考慮的地方是湖北,湖南和江西地區,其人口也在1.5億上下。這裏雖然南北有京廣鐵路線和京珠高速公路,東西有長江,但勞動密集型產業,隻是成為珠江三角洲的輻射方式,不能成為帶動地區發展的龍頭產業。似乎利用武漢的科研水平,發展汽車,精密儀器,機械設備,微電子,激光等等製造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個區域就是成都和重慶,需要大量的工作機會,帶動附近地區的就業市場。這裏建立的消費品生產地,可以供應西南的雲南,貴州和廣西,還為這些區域和東南亞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和緬甸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支持,還可以通過滇緬通道,提供產品到南亞的孟加拉國,斯裏蘭卡和印度的東部。

由於中國西部的環境條件不適合人口居住,尤其是西北的沙漠化和幹旱都限製了產業的發展。所以中國的西部政策必須是以輸入工作機會為主,而不是外來勞動力和當地的少數民族競爭。在新疆,如何建立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蘇麵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商品基地,和伊寧,塔城麵向哈薩克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的商品基地。中國在這裏的政策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加強對少數民族的職業培訓,避免形成漢族由於教育水平高而拿到高收入工作機會,而少數民族由於教育水平低而隻能得到低工資收入,要提高優惠計劃,培養出少數民族的技術工人階層,使他們在職業市場上能有一個公平的競爭起點。二是杜絕私人企業中招聘的歧視現象。在中國其他地方,不乏針對省份民工在職業市場被某些私人企業主歧視的問題。但這個做法在少數民族區域就會比較容易成為國外敵對勢力做文章的主要武器。


五十

在中國西北的另外一個區域,即甘肅,青海和寧夏,則應該有兩方麵的考量。一是中國的軍工基地和航天工業基地,二是為希×藏以及尼泊爾,不丹提供旅遊等消費用品。如何在這一區域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而防止各族人民的爭奪,是一個很急迫的問題。

人們也許會認為新疆和希×藏的分裂主義勢力是中國穩定的大患,而事實是這些勢力,尤其是海外支持的勢力,並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真正令中國政府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在青海和甘肅這個地區存在的中國最緊張的民族關係,即回族和藏族的關係。如果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的族群衝突,筆者認為這裏應該是首選。

本來藏族的藏傳佛教從印度傳入時,正是伊斯蘭勢力東擴,對印度的佛教勢力帶來毀滅性打擊之時。看一看今天印度超過15千萬的穆斯林,以及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口,和孟加拉國人口,可以想象伊斯蘭教對印度的衝擊。所以當時的佛教中對伊斯蘭教的仇視是可想而知,而藏傳佛教的理想香巴拉也是關於佛教打敗伊斯蘭教後的極樂世界。而當中國的回族在跟隨成吉思汗的大軍東侵,在西北住下來後,由於蒙古族接受了藏傳佛教,所以在蒙古族的治下,回藏兩族的關係可以通過蒙族的仲裁而相對平穩。在元朝滅亡後,不同的蒙古部落,如來自天山南麓吐魯番的和碩部,仍然控製青海,並通過支持五世達賴喇嘛在剿滅了希×藏的其他藏傳佛教派別後,建立了黃教的法權和蒙古族的政權,直到滿族替代了蒙族的統治地位。但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清朝滅亡,西北的控製權落得了回族軍閥馬家軍的手裏。在青海的馬步芳對藏族的統治很殘酷,除了沉重的苛捐雜稅外,還包括強行令藏族的佛教徒改信伊斯蘭教。當時的甘南藏族頭人,通過層層賄賂國民政府官員,終於有機會覲見蔣介石,要求把藏族地區從青海劃歸甘肅,以逃脫馬家軍的統治。

可以想象的是,被藏族視為漢藏一家的共產黨軍隊開進青海時,藏族的歡迎程度。當時有一個藏族部落趕著牛羊要到西寧交稅,見到了綿延不絕的解放軍部隊,當被告之是漢人軍隊時,年輕人全部歡呼雀躍,要求參加攻打馬家軍的戰鬥,而部落頭人當場決定要把稅交給解放軍。年老的部落長老則比較謹慎,要求解放軍,可不可然他們看看有沒有1千騎兵的實力。當時的解放軍指揮員則讓數萬騎兵列陣經過,使這些長老消除了疑慮。

當然對當時的藏族頭人來講,解放軍關於民族團結的主張令他們有些不解,因為他們記得曾有漢人的軍隊在西北被回人殺得很慘。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共產黨終於讓回藏×民族丟棄前嫌,並修好了藏族不同遊牧民族中的世代衝突。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改革和開放,社會的流動性增大,在加上一些有心人士的不斷傳謠,回藏之間以藏族挑起的衝突有增長的趨勢。如果不好處理這個問題,那麽共產黨在1950年代所作出了民族和解的努力就白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