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

白熊,達拉斯人。幹科研的,是個愛運動的基督徒,也愛唱歌,熱愛生活,願我的博客能交很多朋友!
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與回憶

(2012-12-22 12:37:56) 下一個

小時候一起玩耍,長大的發小們,在騰訊網發起了一個QQ發小空間,一下子把灑落在世界各地的幾百人的大院發小聯係了起來。發起人是一群 60 後 70 後的發小。當時他們是那麽不起眼,我們都不宵一顧,沒想到他們一鳴驚人,得到了大家的稱讚。於是,這個QQ發小空間就成了我天天光顧的地方,就像回到國內,回到了我們成長的年代 ….. 。由此引來一係列的回憶 ….. 。

讀書與回憶

書是人類知識和靈魂之聲的記錄。在我們成長的年代裏,書曾是很好的朋友。年少時讀過的書,影響一輩子。在回憶給我們巨大影響的眾多書籍的時候,有幾本書不能不提到,其中之一是,《 鋼鐵是怎樣煉成 的》。

今天, 50 歲以上的人可能都讀過這本書。 盡 管,該書所訴說的年代和事實是上個世紀初十月革命前後的事,距今已經有了八,九十年的時間了,主人公為之奮鬥的蘇聯也已經解體,而這本書對我們影響並沒有減弱,反而從我們對前輩的懷念,對自己成長的記憶中,都能找到這本書的印記,他離我們並不遙遠,就象在昨天。

《鋼鐵是怎樣煉成 的》的主人公是 保爾 · 柯察金 。我們從 保爾 · 柯察金 躍馬揚刀向敵人衝殺的形象(電影 保爾 · 柯察金 ),看到了創建了新中國的一輩人 -- 我們的父兄,長輩,先驅們。他們前赴後繼,不怕犧牲,在長津湖畔的冰天雪地裏,在大慶油田的會戰中,在羅布泊的試驗場上,千千萬萬個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用鮮血的代價換來了江山,用生命的雙手托起了兩彈一星,他們使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民族剛強起來,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我覺得保爾的形象就是我們少年時代英雄的典型榜樣,他讓一個個文弱的,看似不是很健壯的少年有了堅強的內心。每個人的學到的東西可能不同,共同的是學到了保爾的精神。

為了給城市供應木材,保爾參加了建造鐵路。暴雨、泥濘、大雪、凍土,惡劣的工作環境,土匪的襲擊,疾病、饑餓都威脅著保爾們。替換的人員沒有到來,懦弱的人扔掉了團證,這個團證在火中燒掉了。保爾們留了下來,繼續工作,直到鐵路如期修通。鐵路通了,能源 — 木材就給城市帶來了生機。朱赫來激動地說: “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 。這樣的鏡頭永遠鮮活地浮現在腦海裏,從十幾歲的文革前的年代一直到今天不忘。

保爾沒有顯赫的地位,突出的功勳,總是在做小事,在平凡中顯出偉大。在我們的記憶中,他不是夏伯陽,柯楚別依那樣的英雄,沒有成堆的勳章。有的隻是殘缺的身體,他在得知自己將要癱瘓,雙目失明後,也曾有過要自殺的念頭。這種一閃現的軟弱,似乎更能使我們理解,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和我們一樣的,真實可信的人。

後來, 保爾果真癱瘓了,繼而雙目失明。他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堅強的信念使他又站了起來。當他開始了寫作時,感到自己又回到了戰鬥的隊列中。他的書告訴我們 “ 鋼鐵 ” 是要經曆過磨難才能煉成。

當一個人健康的時候,堅強似乎不是件很難的事。保爾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來自炮火連天的衝殺中,而是來自和他一樣的,成百上千在一起修建鐵路的年輕人的艱苦勞動中,尤其是在他 癱瘓在床,又雙目失明之後的寫作中。他又投入了戰鬥。如果說戰爭年代的考驗是烈火,把這塊鋼燒得通紅,那麽後來的考驗就是冰水,把通紅的鋼又放進了水中淬火。鋼鐵就是這樣才能煉成。記得最初讀到這些情節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是一個我們需要英雄榜樣,也得到了很多英雄榜樣的年代。在中學生的作文裏,日記中,很多人立誌要學習保爾。我在後來的每天早晨萬米長跑中,和在漂浮著冰塊的水麵遊泳時,就感到保爾是和我在一起,保爾就是一團火,在我心中燃燒。

保爾投身的那個修建鐵路的工地,既有轟轟列列的勞動場麵,又有 暴雨、泥濘、大雪、凍土,惡劣的工作環境,土匪的襲擊,疾病、饑餓等等,這些都威脅著保爾們,似乎象征了文革前的十幾年的建設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鴨綠江邊就燃起了戰火,東南沿海邊不斷受到敵特的騷擾, 59 年西藏農奴主的叛亂和 62 年的邊界反擊戰。我們的天空一直有敵機來犯,對敵艦的入侵的嚴重警告竟達幾百次之多。在這種形勢下度過的少年時代,當時的口號是,“時刻準備著”。有首蘇聯歌曲能比較貼切反映了時代對我們的要求,“聽吧,戰鬥的號角發出警報,穿好軍裝,拿起武器 …. ”。這首歌號召 青年象保爾一樣參加戰鬥。同時代的青,少年中很多人表露出這樣願望:“如果我早生幾十年,就能和保爾並肩戰鬥”。

該書作者以自身的經曆,又加上千百萬個和他一樣的柯察金,塑造了保爾。這個保爾代表了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而奮身投入戰鬥的千百萬蘇聯男女 ,也包括了後來的中國好幾代為了理想而奮鬥的人們。如果說,他的精神曾經鼓舞過你,在你的成長過程裏,從該書獲得過“正能量”,那麽你就是千千萬萬個保爾之一。

保爾在烈土墓前,感慨萬千,他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那麽在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 ‘ 我的 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 為人類解放而鬥爭。 ’ ”

這樣的名言,我想一定有很多少男,少女把他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裏,銘刻在心上。從那以後,我們那一代人 — 新中國的同齡人,就是揣著這個理想走過知青年代,很多人是在不惑之年才由社會大學走進校園大學。迎來改革開放之後,有機會走出國門,幾十年一路走來 …. 。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沒有虛度,沒有悔恨,不敢說有成就,但敢講值得回味。當不再年輕的時候,更感到朝霞似錦,晚霞如金。歲月的甘泉把我們的心靈滋潤。

其實我也知道,當你問我們青春悔不悔的時候,有的人會說什麽青春無悔,實在是青春無奈,我們沒有選擇。但想一想和我們同樣年輕的保爾 癱瘓在床,雙目失明,尚能戰鬥,你怎麽樣呢?比他強多了吧?想一想當年一起去兵團,插隊的夥伴,有的就葬身在那裏,他們也和你一樣年輕,一樣有理想,可是再沒有機會向前走一步了,而你還“活著”,是什麽力量支持你,支持你沒有垮掉,終於有機會去考大學,有機會改變你的人生?即使上大學遲了一點,出國晚了一點,你的腳步沒有停,終於走到今天。你還無奈嗎?你會說 青春無悔, 歲月雖蹉跎,但人未蹉跎。

我們讀過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 的》是解放後 1961 年翻譯的版本。後來該書又出過十幾個版本。就象電影重拍一樣,越搞花樣越多。但那一版的語言奠定了我們對他的記憶。如今,要想重讀該書很容易,網上就有電子書,但再也沒有初讀時的意境。

十年前, 2002 年的時候,我所在的試驗室來了個俄羅斯博士後,他是莫斯科大學畢業的 Ph.D. 。此人愛好文學,經常跟我們談一些莫名其妙的名句,說是出自莎什比亞的什麽作品,等等。 我跟他談起蘇聯文學,提到奧斯特洛夫斯基,以及他的名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 的》。這個家夥知道,他說,對他說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幾乎和托爾斯泰一樣古老。他讀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書,也知道 保爾 · 柯察金。他說:“那是我們上幾輩人心中的英雄,當時,我們是世界第一,我們發射了第一個人造衛星,我們的導彈也是世界第一。” 我跟他講,在中國 50-60 年代,保爾 · 柯察金是家喻戶曉的英雄。後來的新的一代人也知道他,你們國家呢?新的一代知道這些嗎?他哼哼了半天,沒有明確回答。後來他似乎知道我想問他什麽,就又跟我說起來。他們國家的經濟改革似乎是沒有明確目標,又把過去的推倒了重新來,損失太大。 不如你們中國的改革這麽成功。把保爾 · 柯察金忘掉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有一天, 他興奮地跟我說,他們俄國總統普京宣布把前蘇聯國歌的旋律重新定為俄羅斯國歌的旋律。他激動的眼睛閃著光芒,忽然我想起來,他眼睛裏閃耀的光芒我熟悉,那是我們當年讀過這本書後閃耀過的光芒,是那個充滿英雄主義的年代常見的光芒。 此刻,他不會說漢語,我不能講俄語,就連相互溝通的英語也是沉默的。在眼神中我們都知道對方要說什麽。保爾柯察金就是我們的共同語言。 俄羅斯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我們們中華民族也崇尚英雄, 英雄主義已經融入了我們共同的過去。沒有想到在讀過 《 鋼鐵是怎樣煉成 的》的 幾十年後,在異國他鄉還能遇到知音。曾經輝煌過的民族不會沉淪。那個曾經誕生了蘇沃洛夫,庫圖左夫,普希金,保爾柯察金的民族,終有重振的一天。看來英雄是不會被忘記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