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世界各地的 人們用歌曲表達自己心中的關切和渴望。
一首歌可以改變世界嗎? 2013 年初, BBC 提出了這個問題,收到了全球讀者的 幾百份 回複。據此, BBC列出了讀者心目中改變了世界的 20 首歌曲。 聽著這些穿越時間的 老歌,回味著它們在曆史中的某一時刻, 曾經影響了一代乃至幾代人,讓人不由得感慨 思想, 激情和 音樂的力量。
筆者節選 了其中 11 首歌,配以最原汁原味的音像,與各位讀者在音樂中,共同感悟那些 過去 的年代。 (Acknowledgement: BBC 原文地址 , 中譯者 haitunyaya,譯言網 譯文地址 。 )
“ 運奴船船長 約翰 · 牛頓在 1772 年創作了 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 他幫助威廉 · 威爾伯福斯反對奴隸貿易。這首歌在 19 世紀早期第二次大覺醒期間傳入美國,並成為廣為傳唱的聖歌,同時這首歌也是一首具有反抗精神的歌曲,在民權運動時期,馬丁路德金也唱過。現在它依然是一首聖歌,是一首關於自由的歌,並且被多次翻唱。這首歌是在馬丁路德金日被唱過最多次的歌曲。不幸的是,人口買賣和奴隸製仍然存在,所以這首歌也不是完全成功。目前為止是這樣。 ” -- 莉森 · 艾恒,倫敦
VIDEO
“ 法版 國際 歌 ( 1871 ),是一首全世界 傳 唱的革命歌曲,有振 奮 人心、令人感 動 的旋律。 它號 召被 壓 迫的人 們 反抗 專 政,是 窮 人和受 壓 迫者 團結 起 來 的 讚 美歌。 縱觀 整 個現 代史, 它 作 為 改 變 世界的歌曲是 獨 一無二的。 它真 的使人 類團結 起 來 。 ” -- 特裏 · 馬 丁, 蘇 格 蘭
“ Lili Marlene (《莉莉 瑪蓮 》 1939 ) 怎麽樣 ?二 戰 期 間 隆美爾的非洲 軍團時 期 進軍 非洲 時 出 現 ,在蒙哥 馬 利 將軍 指 揮 下的第八集 團軍 中流行 開來 。 這 首歌旋律 動 人,背景 獨 特,或 許 是 它 使得盟 軍勝 利後 歐 洲各 國 更加 緊 密地 團結 在一起。 ” -- 約 翰 · 奧 斯威斯基, 納 米比 亞溫 特和克
“1961 年的 日本歌曲 Ue O Muite Aruke (《 昂 首向前行》),在美 國 和英 國 也被叫做 Sukiyaki ( 壽 喜 燒 ),不知道 為 什 麽 。 這 首歌改 變 了美 國 人 對 曾 經 的 敵 人日本的 態 度,比任何政策和演 講 的作用都大。 這 首歌 1963 年引 進 美 國 ,我不太 記 得 當時 的情形,但是很多比我年 紀 大一些的人都 說 聽 這 首歌是人 們 第一次 對 日本 沒 有了 敵 意, 開 始 認為 日本人是跟自己一 樣 有感情的, 會 表 達 美好和 溫 柔的情感的人,而不是 從 前 認為 的神秘怪 異 的民族。 這種 效果是 雙 向的。我在日本生活 過 5 年, 許 多老一 輩 的日本人跟我 講當 知道美 國 人是如何喜 愛這 首歌 時 他 們 是多 麽 感 動 , 這 使他 們對 以前的 敵 人美 國 有了好感。 這 也是日本唯一一首登上美 國 排行榜的歌曲。我 認為這 首歌促 進 了美日之 間 的 聯 盟,而 這 ,使太平洋地 區 50 年 來維 持和平 狀態 。 ” -- 約 翰 · 泰勒, 華 盛 頓
“ Joan Baez 的 We Shall Overcome ( 1963 ),為民權運動所創作,是一首充滿力量的歌。它讓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背景,不同宗教的人團結在一起,隻要他們有共同的信念。現在很多團體用這首歌來反對陳規陋習。所以我認為這首歌讓世界變得更好,也將會繼續下去。這首歌並不是一個歌手唱很多人聽那種,而是所有人一起唱,團結起來積聚正能量。 ”-- 貝芙,丹佛
“ 戰爭留下的創傷和社會普遍的不公激發了 鮑勃 • 迪蘭的 靈感,他創作了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飄蕩》 1962 )。 1967 年,我在童子軍軍營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不久以後,所有人都在唱,包括像我一樣不會說英語的人。這首歌最大的優點之一是簡單。幾十年過去了,我發現這首歌在世界各地被傳唱,它所包含的正麵思想也被廣為傳播。世界性的歌曲很少,而這首是其中之一。或者簡單地說,小而美的歌,含義深邃,激勵眾人,實屬罕見。 ”-- 西格瑪 · 西格爾,德國
“ 約 翰 · 列 儂 的 Imagine (《想象》 1971 )激起了 關 於 戰爭 , 饑 荒和宗 教 的 討論 。 這場討論 中,大家都互相尊重 並 且保持冷 靜 。直到 當 代,宗 教 人士比如坎特伯雷大主 教 ,在一些宗 教場 合 還 在使用 這 首歌。我 沒 有宗 教 信仰,也不是嬉皮士,但我 覺 著直到 現 在, 這 首歌跟我 們 的生活都很相 關 。我很高 興 伴 隨這 首歌成 長 ,以前在上 學 的路上,我印度 / 巴基斯坦裔的父 親總 在 車 裏放 這 首歌。 ” -- 薩 拉,美 國 滑 鐵盧維 爾
“ U2 樂隊 的 Sunday Bloody Sunday (《血色星期天》 1983 ) 觸動 了很多成 長 於 1980 年代早期的 愛 爾 蘭 人和英 國 人最 真實 的情感。 這 首歌 發 行那年, 愛 爾 蘭 共和 軍 在布 萊頓飯 店 實 施爆炸, 動搖 了保守黨的 統 治, 馬島戰爭還曆曆 在目。 U2 在多 個場 合演唱 過這 首歌,每次他 們 都把音 樂聲調 小, 讓觀眾 一起唱: ‘ 我 們還 要唱 這 首歌多久 ’ 。也 許這 首歌隻是點燃了希望的蠟 燭 ,很短,但 讓 我 們 停下 來 ,感受 戰爭 和暴力的無用。 ” -- 大 衛 , 東蘇 塞克斯
Band Aid 樂隊 的 “ Feed the world ( 1984 ) 這 首歌也 許 太通俗流行了,大家都不 會 考 慮它 ,但是我 覺 著 Band Aid 樂隊 的 這 首歌就是因 為這 一點可以 當選 。 這 首歌的 MV 表 現 了 饑 寒交迫中的 兒 童。直到 這 首歌的 MV 發 行,新 聞 中才出 現關 於成千上萬非洲家庭被大 饑 荒折磨的 報 道。拯救生命演出 開 始募集善款,但是是 這 首歌引起了人 們 的注意, 並 使我 們認識 到 國 外的 饑 荒是需要我 們 共同麵 對 的, 並 不隻是災 難 中的人自己的事情。之後人 們對 災 難 的 態 度有了巨大的 轉變 ,成千上萬的人受益於此。 ” -- 傑米,英 國 艾爾斯伯裏
“ Nena 的 99 Luftballons (《九十九個氣球》 1984 )引發了人們對東西柏林分裂的關注。樂隊的鍵盤手參加完在柏林舉行的滾石音樂會後創作了這首歌,當時他看到一串氣球被放飛,他想如果氣球飛到柏林牆的另一邊,那裏的人會認為這些氣球是什麽呢。這首歌確實讓我,一個年輕人,開始思考和質疑政府對人民的言辭,也許其他人也像我這樣。這首歌中,戰爭爆發了,因為掌權者認為氣球是敵人在挑釁,是發動戰爭的信號。最後,她發現了一個氣球,並把它放飛,心裏想著她失去的、想念的或是許久沒有相見的人。韓國和朝鮮的情形正是這首歌的現代版。 ”-- 克萊頓 · 戴爾,阿拉斯加
“ 我認為 保羅 · 西蒙的 Graceland (《恩賜之地》 1986 )作為反對南非種族隔離運動的一部分,改變了世界。那十年裏,這首歌大受歡迎。這張唱片把商業元素引入到音樂中,極大地提升了非洲音樂家和表演者的知名度。我記得保羅 · 西蒙當時被一些反種族隔離運動支持者所批判,因為他破壞了文化抵製,不過他也有他的道理。對音樂的喜愛跨越了國界和文化,也超越了政治。 ” -- 簡 · 賈維斯,德文郡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