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關於鍋盔的趣事兩則,外加個限製級的菜:SM肉

(2004-12-25 12:49:29) 下一個
鍋盔跟燒餅類似是成都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傳統食品,影響甚至滲透到文化方麵,當地口語中便有兩個與鍋盔有關的歇後語,其來由也很有趣,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吃鍋盔燙著背---顧前不顧後

鍋盔大致可分為三種:白麵,混糖,以及肉末。白麵鍋盔可以用來夾涼菜拌著吃,大眾化的如麻辣涼粉,大頭菜,高檔點的如夫妻肺片,麻辣牛肉。成都人民公園附近以前常有人推著自行車買肺片鍋盔,那也是錦城特色之一,不知現在還有沒有。肉末鍋盔顧名思義就是在烤之前加些肉末,蔥油進去,但這不是主流吃法。混糖鍋盔,則是把紅糖與白糖加在鍋盔裏作餡。烤好後,由於溫度高,糖都化了,趁熱時一口咬開,中間一大汪糖餡熱氣騰騰。這東西十分管飽,曆來深受勞動人民,特別是體力勞動者的喜愛。

但問題也出在這糖陷上麵。有一天一個拉黃包車的人去找大夫,他的後頸和背都被燙傷了,好多水泡。大夫一邊給他敷藥一邊問:“咋個搞起在嘛?”

他說:“吃鍋盔整的。”

大夫一臉疑惑:“吃鍋盔啷個會把背燙倒呢?”

他說:“吃的是混糖鍋盔。”

大夫還是不明白,送他來的人便連比帶劃解釋了起來。他吃混糖鍋盔時,一些糖撒了,流到手上,他便用嘴去舔。不料這一動又撒出了更多,順著手流到了手臂,一直到肘部,他便一路舔下去。於是手越抬越高,頭越埋越低,最後拿著鍋盔的手舉過了頭頂。正當他專心致至的舔前麵的糖是,不留神,嘩啦一聲手中鍋盔裏的糖全部都喂到了脖子和背上,跟著便一聲慘叫。。。

大夫敷好了藥,忍不住大笑:“你這真是吃鍋盔燙著背---顧前不顧後啊!”

(二)青石橋的鍋盔---飛起來吃人

青石橋現在是是成都有名的農貿市場,解放前有點類似北京天橋,很多茶鋪,賣藝賣小吃的。大家知道從抗戰到內戰,國統區物價飛漲。而青石橋幾家賣鍋盔的,由於相互搶生意,都繃著不漲價。但沒辦法呀,這麵粉,燃料等原材料漲了,眼看鍋盔的連成本都收不回,大家不能喝西北風吧?隻好在節約原材料上下點功夫,鍋盔做小了一眼能看出來,做薄點呢,還是能騙一下糊塗人的。於是,物價越來越高,青石橋的就不免鍋盔越來越薄。

話說有一天括起了大風,大家都忙著拉門拉窗的,青石橋的幾家鍋盔鋪的鍋盔一起飛上天空。按說鍋盔正常厚度有一寸上下,風是很難吹起來的,這幾百個鍋盔同時升空,可見被偷工減料到什麽地步。有些鍋盔兩張貼在一起,在半空中一張一合的,倒象是一張張吃人的大嘴。因此從那天起,成都就多了個說法:青石橋的鍋盔---飛起來吃人,用來形容做生意黑心的人。

當然那時的人覺悟不高,也不能怪他們沒能深入些認識到罪魁禍首是國民黨腐朽黑暗的統治。今年回國時,跟一個老同學會麵,他在稅務局工作,講起工作的事,他說:“老子覺得,我們現在簡直就是一天到晚飛起來吃人!”

(三) SM肉

這個故事跟鍋盔沒關係。夏天回國,一個朋友設宴相請。川菜以麻辣聞名,其實清淡的菜或是甜味的菜比起江浙也毫不遜色。我感覺全國乃至全球,沒有哪個城市象成都這樣,餐飲業競爭如此火爆,每個餐館都挖空心思的變換花樣,並且密切關注其他餐館推出了什麽新菜。

這天看到的一道從前沒見過的菜是一道甜的,其實原料也很尋常,大概脫胎於成都家常菜“甜燒白”: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寸半見方的肉塊,不知怎麽經過加工,反正看起是晶瑩透亮,吃起來是肥而不膩,酥軟香甜---當然這都是別人說的,我從不碰肥肉,哪怕別人說吃了能成仙也絕不。但然看周圍人的表現我相信一定好吃,因為這幫人好幾個都是小腐敗份子了,對這道菜也頗多嘉許。

這道菜還有個特點,便是每肉都用一根稻草捆了一圈,大概是因為肉燒的太嫩,怕端上桌一碰就散架,不好看,同時這稻草確實給人一種自然的農家趣味。

服務生端上下一道菜是,我問道:“這菜叫什麽名字?”沒等她回答,一個哥們指著稻草說:“這都不曉得嗦,這叫SM肉!”

當場笑翻。

********************************************

跟在成都的朋友請教了一下,成都還有種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軍屯鍋盔,是當年三國是蜀軍打仗的幹糧,先要在油上煎的。那哥們還到一個小有名氣的軍屯鍋盔店拍了幾張照片,很饞人啊。

點擊看全圖

點擊看全圖

點擊看全圖

點擊看全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香水香水 回複 悄悄話 這種餅我們那兒也有
但不知道是本地的 還是從外麵傳來的

小學時 我每天早上都吃一個
邊吃邊走的




麵太辣了 看著就吃不了


雖然我是四川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