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像與天安門》

(2011-01-23 22:04:46) 下一個



在具有民族象征的天安門旁豎立孔子像,自然引起極大的關注與熱烈的討論,總的來講孔子像所傳達的信息積極正麵。但為什麽要在這個時機豎立孔子像呢?他代表著什麽樣的象征意義?和傳達什麽樣的信息呢?

孔子一直是我尊崇的思想導師,這件事更引發了我的思考,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了一下豎立孔子像的意義:

重拾道德與文化的迷失

1840年代鴉片戰爭船堅炮利時代到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西方資本主義終於敲開中國大門,西方的文化、技術與生活方式如潮水般席卷中華大地。而與西方文明相匹配的宗教信仰卻被嚴嚴實實的擋在國門之外。

您要知道西方社會發展雖然迅猛,但他們的信仰並沒有因其發展而脫節。而今天的中華大地,如果你問一個同胞,您的信仰是什麽,我想您對他的回答會非常失望。因為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不信神、不信邪,隻信人民幣的金錢萬能時代,老百姓隻關心物價、房價、就業、賺錢。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值得信任的東西。拜金主義、金錢至上堂而皇之的大行其道。如果我們看到八零、九零後的年輕人,他們的信仰與價值觀足以讓您驚恐不安。

說道“道德”,道和德兩個字是絕對不能分開的,中國現在是一個隻講“道”不講“德”的年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其中如果缺少了“德”,就會發生類似汙水入江破壞生態環境,地溝油上餐桌這些妖道、邪道和歪道。“道”也變成了路,有“路”也就有了希望。一個沒有“德”的“道”,就像一架飛機犯了在群山之間盲目飛行的錯誤。

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引以驕傲的民族傳承。可現在我們可以得到禮儀的地方都在酒店、夜總會、餐廳、儀式,而這些“禮”的背後又有多少金錢做誘惑,而那些地方也是藏汙納垢。生活中的禮與我們漸行漸遠,沒有了禮,我們也就不知道什麽是恥了。我總是和朋友講,爺爺和爸爸是教授,孫子就一定是教授嗎,也許是個敗家子兒。

西方很多學者認為,隻有孔子思想可以拯救世界。中國現在終於認識到一個民族在經濟騰飛之時,必須要有信仰來支撐和做基石,而孔子是整個中華民族信仰的不二之選。如果這個民族在沒有信仰,那中國實際是在一個腐爛的地基上構建世界第一高樓。孔子回來的正是時候。

有了信仰,道德才可以安身於社會;有了道德,文化才可以傳承;有了文化,民族才可以不隨波逐流。

安邦立國

中化民族自古就不是一個具有侵略性和向外擴張民族,其社會發展是一個內向爆炸的結果。在歐洲和南北美州居住著10億人口,這10億人口生活在大約50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中國的13億人生活在一個國家裏,環境變化各異,人口分布在緊密與鬆散的廣闊國度裏。這種內向爆炸的結果是,國家、社會和文化三者超絕的統一體。

孔子以及諸子百家的思想中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同意社會團結在一個統治者之下是保持和平最好的方法,他們也是基於這一思想來向統治者進言。孔子自然是這些儒家思想宗師與最高代表。他們的主要思想也是崇尚禮、法、孝與忠君。這些都是一個統治者想要的元素。

孔子有一句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以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用行政命令來領導人民,用刑罰來約束他們,人民便感到暫時可以免於罪過,但不會感到不服從統治是可恥的;用道德來統治人民,用禮教來約束他們,人民便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附。

由上看來,中國政府不但希望通過孔子來鞏固政體,與此同時也是表達了以禮安邦治國的美好願望,我們都知道這實為一項挑戰。

向世界傳遞的信息

西方國家有神的保佑,上帝在統治者的靈魂中驅動國家機器。而聖經中有一個願望就是要把上帝的思想環繞地球一圈回到耶路撒冷,這股力量已經穿越歐洲、美洲,穿過日本與韓國,隻要穿過中國就可以重回耶魯撒冷。而中國是一個不信神、不信邪,極端排斥西方宗教勢力的國家,但這種信仰深深地依附在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與生活方式之中。

中國政府告知西方國家,中國是一個有信仰依托的國家,這個信仰就是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可以把金錢、工具、商品、生活方式帶到這片土地,但這片土地有自己的靈魂與信仰。

孔子不隻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儒家往往要求我們做一個君子 , 君子要做到這樣子 , 君子要像那
樣子 , 忠,孝,仁義 , 守禮修德 , 卻沒有一套方法去教人, 如何可
以成為一個君子 , 所以在儒家中便有不少的偽君子出現 , 飽讀詩書 , 博學多才 , 也可以是個小人 , 亦可以是個君子 , 所以隻有
那些去除貪 , 嗔 , 癡的人方會有高尚的人格 , 有人格方會成為
一個君子 .
小媛 回複 悄悄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