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自己的1968

(2013-03-22 14:49:40) 下一個
上網可以查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但有時候,也會一無所獲。比如,你如果突然想知道1968年的春天是不是來的太遲,3月22號那天的溫度怎麽樣?杏花落了時,桃花開了嗎?

這些,大約隻有處在當時的人可以告訴你。但是也很難說,人們習慣於記憶背後,展望將來,而忽略當下。

好,那就改一改,不要那麽具體,隻用“1968”----出來了一本書《1968年:反叛的年代 》:

                 

“1968年,激進的抗議浪潮席卷全球。從華盛頓到倫敦,從巴黎到西貢,從柏林到布拉格,從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受壓迫的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要求解放和自由。

1968年,是反抗的一年:越南民族解放陣線發動的“春節攻勢”,打垮了美國的軍事自信,改變了曆史進程。美國黑人青年反抗種族歧視的鬥爭,催生了全美的黑人權利運動;受壓迫者的普遍抗爭,鼓舞了西方現代婦女運動向全球的蔓延。

1968年,是革命的一年:在法國,學生以街壘路障與警察對峙,工人罷工並占領工廠;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春潮湧動;在巴基斯坦,由流血事件引發的全國性起義推倒了軍人獨裁政權。”

               

沒想到1968年的世界是這麽的熱鬧,真應了許子東在《鏘鏘三人行》裏講的“打開國際新聞,就是一本《三國演義》”。當人們試著在八十年代末解讀米蘭昆德拉的一係列小說時,發現了一個極其敏感的詞“布拉格之春”----那是一個基調,奠定了很多情緒。就像我們最初看傷痕文學,如果不知道“文化大革命”,那麽所有的故事,到底要講什麽,根本就不得要領。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著名的電影《生於1968》,法國片。有人以“激情燃燒的歲月2”為名寫了影評:

“這是我近期看的第二部關於法國“五月風暴”的相關電影 ,這部較上一部 《我的戀戀8季》更勝一籌。 這部時長將近3小時的電影, 幾乎是一部完完整整的法國現代左派人物誌 ,懂點法國曆史的觀眾 觀看這部電影 ,會有更多的真實感 。

                       

影片以卡特琳娜這個68年是衝在革命最前線的左派女學生鬥士 ,70年代又是社會主義人民公社堅強骨幹, 新世紀進化為精神獨立的農場女主人為主線 ,詳細敘述了她一生的傳奇和她一起在街頭革命過 奮鬥過荒唐過的同誌、戀人、和親人的故事。

是的,無論作為曆史中的哪一方,當繁華散盡,誰都不會認為自己獲得了勝利,這就是曆史。

影片最後 ,伊夫和埃爾維坐在車中 ,看著他們的下一輩站在他們曾經站立過的地方 ,仍然高擎著旗幟 ,呐喊著理想 。隻是有著和有他們完全不同的訴求。

作為中國人和西方人最大的不同,不是意識 ,而是作為最中堅的年輕人,他們更敢想敢做。他們無論哪一代 ,都是在燃燒著的 ,可能荒唐 ,卻有榮耀 。而反觀我們自己 , 是什麽在羈絆著我們活出自我了? ”

--------這一書一片,我雖是有興致的看著,到底隻是隔了文字的揣摩。他們是1968的主人,是哪個春天裏喧囂塵上的泥土和鮮花,而我們,隻是1968剛剛在空氣裏遊動的浮塵。

我們出生於1968.

不用google我就記得好多的名人出生於1968.就說電視上常看到的吧,竇文濤,楊瀾,王小丫,白岩鬆,老狼,黃健翔等等。六四事件,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千禧年的世紀交替,電腦,數碼時代,生於1968的人,現在也是各類話語權在握的中間分子了。

                         

然而我如果還是執意於知曉1968年3月那個春天的情形,仍然無從下手。翻來翻去,在1968年3月22號那天,世界上隻發生了一件值得記憶的大事: 

亞當·塞奇威克(1785.3.22-1873.1.27)英國地理學家,第一個用寒武紀這個名稱命名了地質史上的一段時期,相當於5.7億年前到5.5億年前。”

還有一件不值得特別提及的小事:我作為個體,來到了這個世上。並且在很多年以後,開始特別感興趣那一天的情形,溫度啊,氣候啊,風向,星宿的異常啊。這些細節是我的預言,恐怕因為不得而知而更加被吊住胃口。

                            

1968年的春天,我自己的坐標開始像黃豆那樣的發芽。然而回頭望去,還是自己的豆芽好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