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哈維的最後機會》by喬麥爾

(2012-01-09 13:25:08) 下一個

絮叨幾句:

記不得是在哪一個hotel,jenny敲開門建議我們三個女士去桑拿,因為“那裏麵一個人都沒有”。難道我們見不得人?但是,你得承認,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穿上衣服才好看。這點,我很佩服老外的女人。無論多大的肚子多粗的腿,她想露著就露著,你的眼睛就算是一把量尺,她也是坦然自若的。

桑拿房間真的不大,三個人正好。
第一次蒸桑拿還是十一年前呢。在Bishop‘s學校設施裏也有。

célibataire在法語裏是單身的意思,認識這個詞完全是因為我們身邊好幾個這樣的c女。還是c女之一的Yu和我一起去桑拿,教我裹一塊濕毛巾可以在桑拿房裏呆的更長久些。Yu不停的出汗,滿臉緋紅。我都要暈過去了,她卻覺得舒服。那一次我問起她有沒有戀愛過或者對什麽人心存異樣?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Yu在武漢的一所工科院校呆過,男多女少,又芳齡正值,即使如今單飛,不意味著過去沒有精彩的故事,或許她的單身至今,正是舊情難舍。

沒有。我聽到的是一個毅然決然否定的答案。我們都有點遺憾。我遺憾的是,哎,這麽好的一個人。她的遺憾,就很難推測了。Yu64年生人,當時36,如今48了。也還是一個人。

Yu是西安人,看著就是從容隨和的一個人,不那麽倔強和特立獨行,也不強勢也不怪癖,該是淹沒在千千萬萬家庭主婦大軍中的一個人,沒曾想,被單另剔出來,蹉跎至今。

打她以後,我們幾乎碰到一係列的célibataire。各個年齡段,各式各樣的情形。有的我們認識以來,就是單身,有的我們看著他成為單身。有的,可以預見的可能真的繼續單身下去了。有的,似乎是眼花繚亂選擇頗多,然而打冷眼一瞧,結局裏變數太多。

他們身輕如燕,我們負載重重,唯一共同的是,這幫人已然組成了一支逶迤曲折的大軍,朝著中年快速的進發。

有時候,這個速度令人尷尬。本該是春播的情形卻到了秋收的季節,不知是撒手還是繼續。

大軍裏的兩撥人,時而也有些界限模糊。城裏偶爾有人說,一個人也挺好,簡單自在。沒有聽到過城外的聲音,但是看得出他們的心意漸淡,壓力漸大。熱情漸收,銳氣漸減。看著,讓人漸漸心疼。

看到一篇寫的很棒的影評,轉過來。好多話,真是像替我們說的。


                                        
    

“ 這是一部中年人的戲 ----《哈維的最後機會》(Last Chance Harvey),另有中文譯為《愛,從心開始》。


  一部情節很簡單的戲,一部沒有床戲,也沒有打鬥的清淡如冬日的電影,因著達斯汀.霍夫曼與艾瑪.湯普森對人物的細膩把握與呈現,讓人體會到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失落以及渴望愛與被愛的心意。大腕與普通演員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是在呈現人物,而不是表演人物。或者說,表演已不落痕跡,隻是自然地流露。


  主人公哈維是一個在事業與家庭上都可謂失敗的美國中年男人。在職場上,他是一個廣告音樂編輯,正在被後起之秀所排擠,老板已毫不掩飾對他的奚落與輕視;在情場上,他是一個離過婚的男人,前妻不僅已再嫁,而且嫁得還比較成功,女兒也很喜歡這個繼父,甚至把繼父看得比親身父親還重要。他自己卻仍是形影單吊。


 哈維頂著事業危機,前往倫敦參加女兒的婚禮,卻受到了冷落與忽視。在飛機上,哈維試圖跟身邊的女乘客搭訕,對方卻愛理不理,畢竟他隻是一個貌不出眾,既不風流,也不倜倘的半大老頭兒了。


 當哈維疲憊不堪地下了飛機後,在機場遇到了正在做問詢調查的統計局工作人員凱特,他很粗魯地回絕了凱特的問詢邀約,急急匆匆地趕到一家簡陋的旅館,失望地了解到自己是唯一被安排住在這裏的人。在女兒的招待會上,哈維自己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手機不停地響,他隻好擠著走出去接電話,卻碰灑了一地狼籍。電話是老板打來的,帶著威脅與逼壓,他不停地解釋與求情。再回到酒席上時,原來的座位已經沒有了,女兒把他調到了最邊上,說是讓他出去時方便一些。女兒,女婿,前妻與新老公緊緊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更讓哈維受打擊的是,女兒已決定讓繼父帶她走過禮堂,把自己送到新郎的懷裏。


 凱特也是一個孤獨失意的中年剩女。她有著比哈維還高的個頭,卻也不失優雅,可在不懂她的那些粗糙男人眼裏,她隻是一個沒有風情,青春已失的單身女人。她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工作,就是喜歡讀書,與寡居的有點兒妄想症的媽媽住在一起。雖然也想尋找真愛,但遭遇的卻總是冷落與自尊心受到的傷害。


  當這樣失意的兩個人遇見了,在起初的提防與抵製慢慢放下後,心與心的靠近也就顯得自然了。這部影片的出彩之處,就在於兩人的對話以及背景音樂的烘托。這是渴望交流的兩個孤獨的人,但偌大的世界,可以讓他們傾心而談,可以談到動情之處,聲音哽塞,眼圈發紅,卻是在各自人生的路上兜了很大的一圈才能遇見。這出戲,也隻有達斯汀.霍夫曼可以詮釋,當他演盡人世的熱鬧與喧嘩後,才會更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普通男人活這一世的落寞與悲傷。但如果僅是落寞,僅是悲傷,並不一定就會打動人。那些讓人感動的是,一個普通男人對愛與尊重的渴望與永不放棄。這份渴望或許哈維自己都意識不到,所以常常活得沒有自信,可是當他的愛被激發時,當他有一個願意傾聽,能產生共鳴的那個她時,愛也會讓他爬有皺紋,不再風流不再倜儻的麵孔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哈維在凱特的陪伴下回到女兒婚禮晚宴上,說了一番打動人心的話,不僅打動了女兒,也打動了其他人與看電影的我。因為這番話是一個婚姻失敗的父親對女兒的愧疚,憐愛與祝福,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畢竟是繼父無法替代的。坐在一邊的凱特被感動地流淚了,隻有她了解這個男人,是鼓起多大的勇氣,才回到這裏,在眾目睽暌之下說出這番話的。這是父親對女兒愛的表達,也是對自己做為父親的尊嚴的表達。達斯汀.霍夫曼在這一情節裏,已無可指摘。看到另外一個影評,是個老外寫的,說自己難以忍受這部影片,尤其是當達斯汀講這番話時,他恨不得扔雙鞋向他砸過去。所以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戲裏的人是這樣,戲外的人也是這樣。


其實,哈維的受冷落並不全怪女兒或其他人的勢利。當一個人自己不自信時,別人就不得不忽視他,隻有假裝客氣,覺得這樣一個提不起的阿鬥,就不要為難他,讓他做他不願做也做不好的事了,前妻這麽想,女兒也這麽想。所以,與其說哈維是戰勝了他人,不如說哈維是戰勝了自己。很多時候,人都是在與自己的軟弱與自卑抗爭。


  當哈維與女兒道別,和凱特約好再見時,卻因突發心髒病被送到醫院,錯過了約會,凱特以為自己又一次被男人放鴿子,失落離去。當哈維試圖電話聯係到凱特的單位時,凱特卻拒絕接聽電話。這時哈維又接到老板打來的電話,這一次,哈維突然意識到這的確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但不是回去上班的機會,而是逮住幸福的最後機會,於是他意然決然地對老板說“我不幹了”,就掛斷電話,回頭直奔找凱特去。當生命中隻剩下僅有的幾個籌碼時,或許才是真正與命運對決的時候。在乎的越多,想要的越多,有時反倒會錯過幸福。當所剩無幾時,尋到的愛才真實與順當。畢竟男人和女人,最希望的還是對方愛上的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附加太多愛的條件。


 在影片的最後,兩人誤會消除,又彼此靠近。凱特挽起哈維的胳膊並排走在泰晤士河堤上,為了與哈維更相襯一些,凱特脫掉了高跟鞋,一隻手拿著鞋,一隻手挽著哈維,兩人向前慢慢走著,留下給我們的,隻是背影與感動。


 也許,失意的兩個靈魂,會更容易靠近一些吧?


 看慣了那些青春飛揚的愛,那些死去活來的愛,那些相互折磨的愛,那些奢靡的愛,那些如煙花一樣隻在刹那間絢麗奪彩的愛,我們反倒麻木了。愛情是什麽,是抽風,抽一陣就過去了。真實的生命,永遠像張愛玲所描述的,是華麗袍上爬滿的虱子,華麗是華麗,癢癢卻是抗拒不了的。所以,有些人選擇物質上的華麗再華麗,希望多加幾層袍,把虱子領到外層上去。


 可是,愛也可以是這樣淡淡地來,淡淡地品味,帶著似水流年裏的失落與悲傷,避開人世間的勢利與拜金,彼此靠近與讀懂那些中年後的無奈與失意。


  愛其實一直在那裏,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既便活得有些疲憊,有些狼狽與尷尬,但在那憂傷的靈裏,還是有渴望愛與被愛的心。”


                     


  有機會找來電影看看吧,library就有。有時候,一部好電影,勝過身邊許多人的“苦口婆心”,也

能給你意外的勇氣和收獲。 希望看到身邊單身的人越來越少,而“圍城”裏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