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畢國強:真心為學終有成

(2010-05-21 23:26:52) 下一個
聲明:《海歸心聲,非誠勿訪》暨《海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訪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新創基金會發布並擁有版權,歡迎轉載但敬請保留此聲明,並標注原文鏈接。
海歸心經,非誠勿訪

轉自: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784/

海歸@中國科技大學之畢國強教授訪談

與通常外向的北大人不同,畢國強教授給人的印象是安靜平和。他靜悄悄的回國,成為
長江學者。侯建國稱讚他的實驗室很快站穩腳跟,獲得各種支持。成為中國科大首批“
新創講席教授”出席受聘儀式時,他穿著普通的白襯衫,安靜地來,與嘉賓見麵之後再
匆匆返回實驗室。

2010年5月17日晚8:30,忙完一天的畢國強接受電話采訪。作為學物理出身的神經生物學
家,畢國強保留著物理人的典型特征,言談行事低調、有分寸、少有激發。談及人與事
,仍然安靜平和,偶有冷幽默,稍帶幾個物理名詞。

記者:您什麽時候回到中國科大的? 畢國強:2007年開始在科大起步,過渡階段兩邊都
跑。我家搬回來是2008年夏天,孩子從2008年秋天開始在附小上學。

安靜研究,理想所在

記者: 為什麽選擇科大?您是河北人,是北大校友,為什麽不選擇大城市?

畢國強:我經常被問這三個問題:你是科大校友?是安徽人?太太是安徽人?我的回答
都不是(笑)。我考慮回國時確實差點選擇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所,那是導師蒲慕明教
授創辦的。選擇中國科大是因為機緣巧合。我在科大訪問時,曾與生命學院的教授們交
談,了解到很多情況,感覺挺好。

首先,中國科大最吸引我的是交叉學科的特色,這正是我期望開展的領域,科大是非常
理想的地方。其次,中國科大理科非常出色。在北大讀書時知道。此外,科大教師很實
在、淳樸。不管年輕的年長的老師,都專心做研究,受別的影響很小。當然科大學生也
非常好。

記者:您畢業於北京大學,對比這兩個學校有什麽感受?北京大學人文環境應該雅致很
多,您在科大是否會感到單調?

畢國強:科大確實偏理工科,研究氣氛非常濃。學校的氣氛與北大各有所長。科大人非
常踏實,這方麵北大人有時自己也調侃自己……算了我不能說北大不好(笑)。 科大確
實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方麵的培養,這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有好處。前幾天學校本科教育委
員會還在開會討論這個問題。不過總地說來,科大是一個能安靜做學問的好地方。

記者:您放棄了美國的終身職位回國,即使您獲聘“新創講席教授”後,收入和美國是
不是仍有落差?

畢國強:以單純數字而言,收入距離美國有很大差距,但收入並不是最重要的,隻要不
因為這些生活上煩心即可。相比北京上海而言,合肥開銷低很多。以住房而言,京滬兩
地的壓力很大。但在合肥這不是特別的問題。需要花錢時,當然還是多一點兒好(笑)


記者:您在生命學院的同事水平如何,合作與相處是否融洽?學生呢?

畢國強研究組的學生們正在討論問題。

畢國強:這確實是我回國最關心的問題。我感到科大老師們為人誠懇、容易相處。至於
科研水平,生命學院同事們大多從國外回來的,水平不錯。在神經生物學的規模雖然還
較小,但也是國內其他高校很少比得上的,而且同事們相處非常好。 科大學生非常好,
尤其是他們的學習態度非常端正。我認為好學生數量甚至比國外還要多一些。 當然在教
育方麵,同學們的思路需要更開闊些,獨立思考、批判思維需要加強,這與中國整個教
育體係的欠缺相關。我對實驗室的學生,對上課的學生,都反複強調這點,也在努力強
化這方麵的訓練。總體而言,我認為中國科大學生素質非常好!

研究生招生需要進一步提高,科大好學生還是出國比較多。今天出國去一般大學,經常
還不如留在國內的好實驗室。我們現在正在著力建設一個生物物理與神經生物學交叉學
科的PhD program,希望通過學科交叉和係統的國際合作,吸引和培養最好的學生。

克服摩擦力,終獲成就感

記者:科大這幾年的經曆最想分享給思考回國的海外學人是什麽?

畢國強:我的體會是,國內國外做事確實不一樣,各有優缺點。

中國優勢是快速發展,但很多體製正在建立中,這也是令人頭疼之處。國外順理成章的
事,國內需要推動。但這也讓你感受自身的努力,事成之後獲得成就感。我們在國內總
在嚐試新東西,會多一點滿足感與參與感,體驗辛苦沒有白費。

在中國,真心做事,總能獲得支持。很多事情比較容易啟動。國外由於具備很多成熟的
體製,啟動新事物很難。即使從事研究也是如此,在舊方向繼續容易,開辟新陣地較難
。 但國外優勢是確定之後執行容易;國內則是啟動容易但執行時仍需不斷推動。用物理
的語言,是閾值低,但摩擦力大。需要不斷克服摩擦力做功。好在做功的過程,也是建
立機製的過程;克服摩擦力,也會帶來成就感。

我最近有兩位在美國和加拿大任教的朋友來訪,他們也感到在中國親切感容易建立,大
家很容易就熟了。國外工作多年,雖然事業有成,但還是不容易融入所謂的主流文化。
回國更多感覺我們是主人而非客人。

國內關鍵詞:跟進與落實

記者:摩擦力來自哪兒?是在中國科大校內還是整個體製?

畢國強:摩擦力大多來自體係不健全。有人告訴我回國要學會兩個關鍵詞:一個叫落實
;一個叫跟進。很多事大家都還不知道該怎麽辦,即使比較高層次的領導同意,但中間
具體經辦的人不知如何辦,需要你去不斷推動。另外許多人對於新事物,不排除有“不
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我們知道,做事情失誤與不作正確的事情都可能會造成損
失。但有心理學家發現:主動做決定造成損失的決策者的心理壓力,遠大於不作決定造
成同樣損失時的心理壓力。這是在中國做心理實驗的結論,不知是否與中國文化傳統有
關。

記者:您回國的幾年,科大是否兌現給您的工作與生活待遇條件?

畢國強:據我所知道,中國科大是國內在這方麵做得最好的地方。時常有一些朋友即使
加盟非常著名大學或研究所,都會遇到承諾不落實的情況——書麵的承諾如此;口頭答
應更不算。我在科大沒有這類問題! 偶爾有當初沒有完全寫清楚,負責人更換之後,大
家解讀不一樣的事情,但溝通之後都能解決。同其他地方比,科大不輕易承諾,但在信
守承諾方麵做得非常好。

記者:海歸學者大多擔憂國內行政效率低下,很多人抱怨戶口難辦。您有什麽經曆?

畢國強:校內行政部門服務意識還是挺好的。外麵我確實遇到問題,我是拿著中國護照
回國的,戶口需要恢複,弄得有點焦頭爛額。當年我在河北家鄉注銷戶口,需要在合肥
恢複。兩邊公安機關踢了一陣皮球。國內據說上海要好些,有一套規範的流程。盡管這
不是科大的問題,我還是建議學校是否有可能統籌安排,由專人替海歸學者與公安機關
協調,把事情辦好。這應該比我們去談更容易些,也節省學者們的時間。

記者:您提到經常被問到的三個問題。我想海外學者會非常關注一所大學是否排外。科
大是否有這方麵問題? 作為北方人,您在合肥生活是否習慣? 畢國強:我沒有這個感
覺。科大還是有非常多其他高校的畢業生,特別是生命學院很多老師並非科大畢業。至
少我沒聽說過排外的情況。 生活方麵,如果自己家鄉在合肥或有親屬在合肥會方便一些
,這在其他地方也一樣。

記者:我看最近回來幾個月的學者,都在忙著適應裝修忙孩子,無暇顧及周邊的風景。
您回國幾年來,是否到周邊遊玩過?您的孩子適應如何? 畢國強:兩年多來確實沒到周
邊遊玩過—車還沒來得及買。我有兩個孩子,兒子目前在科大附小讀二年級;女兒快兩
歲,還沒有讀幼兒園。 確實兒子剛回國的半年,我們有些心疼:因為他在美國身體非常
好,但那時經常生病。當時有些擔心他身體出問題,因為疫苗接種方麵,中美兩國都不
一樣,剛回國我們不了解情況,也沒有時間去做,後來花了一陣力氣才搞清楚。如果今
後校醫院能提供這方麵的服務會更好。現在小孩適應得還不錯,在班上是三好學生,又
當了班幹部,我們覺得科大附小的老師特別好。

記者:您在科大生活,出差到外進行學術交流是否受到局限;對省城的生活環境的評價


畢國強:這些年合肥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去和合肥差不多或更小的城市,會有一點麻
煩(航班不夠多)。去北京上海,沒有任何問題。我希望高鐵(2012年)開通之後,這
方麵的劣勢會逐漸消失。中國在發展,早晚要變成發達國家。發展國家的標準是地域差
異越來越小。合肥在地理上是比較中心的位置,或許反倒有它的優勢。我期望在不久的
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記者:在科大的居住條件如何?

畢國強:我分到了科大花園的住房,但我還沒有來得及裝修,現在還住在東區,條件還
不錯。



2007年海歸中國科大的畢國強教授。

畢國強教授簡介

畢國強教授。

畢國強,1967年11月生,1989年獲得北京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1996年分別在
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物理學碩士與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
2000年,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0年至2007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
醫學院神經生物學係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職)。2007年出任中國科技大學合肥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2008年開始,新創基金會在中國科大設立講席教授製
。2009 年,畢國強受聘為首批新創講席教授。

2007年中國科技大學從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將畢國強教授引進到校。他已在科大組建
神經物理學研究室,並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多學科研究體係。畢國強 2007年被聘為中科院
“百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畢國強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生物物理學、神經生物學、神經計算學等學科。畢國強教授
理論基礎紮實、具有強烈的合作與創新精神。他在神經可塑性等領域享有較高國際聲望
,在細胞信號轉導,細胞膜動力學,神經突觸可塑性、神經網絡動力學等領域的多項原
創性成果在細胞生物學及神經生物學界有重要影響。畢國強教授在Science, Nature, J.
Cell Biol.,J. Neurosci., Nat. Neurosci., PNAS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被引用
1900 餘次,其中六篇論文單篇被引用超過100次。

說明:畢國強教授簡介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新創基金會2008年年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