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9年生人張文逸:回國初體驗

(2010-05-22 03:00:21) 下一個
轉自: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785/

聲明:《海歸心聲,非誠勿訪》暨《海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訪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新創基金會發布並擁有版權,歡迎轉載但敬請保留此聲明,並標注原文鏈接。

2010年5月17日上午,張文逸教授在成都家中接受了電話采訪,分享了他的回國初體驗。

張文逸教授

記者:您什麽時候回到中國科大的?

張:2009年中國科大做出引進的決定,我全職回國應該是2010年初。

回歸學術

記者:為什麽選擇科大?從工業界回到學術界,緣起是什麽?

張:我選擇中國科大很重要的因素是加入中國科大無線通信研究團隊。衛國教授領導的無線通信實驗室團隊從事的是超寬帶通信研究,領域也正在向移動通信的核心問題拓展。 我在高通是在研發部門工作,從事的是偏應用的學術研究。我們的研發項目比較新穎,除了實際問題,也關注理論求解的課題。經過一段時間,我期望從根本上考慮研究問題。在學術界,有些問題考慮的主題更大、空間更為廣闊。中國科大團隊有很大優勢:他們工程實踐的經驗豐富。有些領域的工作,甚至比高通更偏向應用,並且一脈相承。

記者:許多海外學者懷疑對中國高校誠信。您在科大的幾個月,科大是否兌現或正在兌現給您的工作與生活待遇條件?

張:個人的體驗,科大對我的承諾是逐一兌現。當然有些承諾操作時雙方在理解上的偏差,學校會有具體困難。例如在落實我愛人工作過程中,我們起初對高校人事製度並不十分熟悉,這方麵與學校一直在做溝通,也弄清政策上的一些規定。到目前為止,對我本人的工作環境,我都還滿意。

同事不排外

記者:周圍的同事相處如何?作為非科大畢業生,是否感到科大會排外?

張:客觀評價,從上到下都是真誠友好的。我們回國人生地不熟,同事們為我們著想,都是想幫助解決問題的,也在提醒我們剛剛回國要注意的事項。從領導到到辦公室秘書都是如此。我和無線通信實驗室團隊的老師們合作非常愉快,這點我們非常滿意。

至於排外,坦率的說我們回來之前有這些顧慮。在美國我們有很多同學都是科大校友,他們很團結。回國之後我感受到科大對於外麵的教師也非常歡迎。我的感受是校友非常愛科大,這是融入他們血液裏的,但大家並沒有排外。如果幾位教授都是科大畢業的,他們談論求學的話題,這當然會出現。我們也可以加入啊,例如問問你們在聊些什麽,跟我講講這些故事也蠻好的(這就融入進去了)。

學生很單純?

記者:學生必然成為您研究團隊的的生力軍。您是否已招收了研究生,這些學生能達到您的期望嗎?

張:是的。這非常重要。我已經招收了2010年秋季碩士研究生。此前,無線通信實驗室包括衛國老師已幫助我大四保研的學生。秋季學生到位的話,會有 4-5個的樣子,兩位是科大本科畢業生。中國科大學生基礎很好,態度非常實在與謙和,願意投入學習。 已初步開始的研究,我對學生還是很滿意的。我也接觸了無線通信實驗室的研究生與做研究計劃的本科生(本科研究工作),對他們的評價也類似。科大學生學東西非常快,思想單純。單純這個評價現在算不算好評價?(笑) 我想還是好評價,科大學生思考的還是學習研究比較多,考慮亂七八糟的事情少。

記者:您在科大的居住條件如何?您是否介意談您的家庭情況?

張:我和太太都有回國的想法。我們是七十年代末出生,快成八零後了,都是獨生子女。我們一直考慮回國,也可以兼顧照顧父母。當機會出現時,經過權衡也就回來的。她目前也在科大,從事研究工作的支撐崗位。我們有一個孩子,他回國是大問題。他正在科大幼兒園,因為轉換環境,他需要適應,最近有些頭疼發熱的小毛病。(記者:有教授說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回國,適應期需要一段,但比較快,希望您的孩子一年之後沒問題。)希望如此。

記者:請問您對中國科大幼兒園的收費、教育是否感到滿意?

張:收費感覺是低廉的,畢竟是學校創辦的。我沒有考察校外幼兒園的質量,但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教育與照顧是滿意的。

記者:最近中國接連出現歹徒侵入幼兒園傷人事件。幼兒園是否采取了什麽措施?

張:幼兒園已經給家長配發了出入證,必須配備出入證才能進入。我們也注意到外麵有保安巡邏,上下學期間與平時都有。我注意到了學校這方麵的努力。安全因素,我們相信學校。

記者:居住環境如何?您是成都人,安徽的生活環境是否感到不便?

記者:我們有機會購買科大花園的集資房,房子170多平米的,在頂樓,有陽光房。(記者:裝修是否感到頭疼?)這個還好,請什麽公司來裝修,自己可以謹慎選擇。這裏市民的生活習慣、穿著打扮,自然與沿海城市有些不太一樣。但我和學校之外的市民接觸不多。

記者:您的戶口辦理是否順利?

張:這有些瑣碎。當年戶口是在清華大學派出所注銷的。我需要的第一件事情到清華大學派出所取得注銷證明,然後再到中國科大所屬蕪湖路派出所恢複。目前我還沒有拿到新的戶口(記者:中國科大與合肥是否配合?)學校與合肥這邊還是非常配合的,目前所有的麻煩是在外麵。如果沒有戶口,不能辦理身份證,唯一的身份證明隻能是護照,這很不方便。(記者:在科大注銷戶口的很多校友,辦妥戶口之前都能從合肥辦理臨時身份證,看起來北京注銷沒有那麽幸運?) 是的,清華派出所那邊似乎有一套自己的流程,不過中國這些年已有改進,也就是派出所的態度都不錯,但手續應該簡化。

記者:您的周末如何度過,是否去過周邊的景點旅遊或者休閑去?

張:我們剛回國數月,確實沒有太多時間旅遊。倒是去過附近公園。周末還是很忙,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他需要適應的過程。有時禮拜因為他頭疼發燒的小毛病要帶他去醫院看醫生。

記者:您今天正在成都家中簽證?從合肥到成都,交通是否方便?

張:合肥交通發展很快,仍處於不斷改善過程中。合肥飛成都的航班,一天有兩三班的樣子,我希望更多。當然合肥到北京上海的航班多很多。 我要到美國出席學術會議,本應到上海簽證(那比較方便),可能是世博會的關係,我無法在上海總領館約到6月前的簽證,因此我選擇到成都簽證。

記者: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預祝您簽證順利。

說明:標題與子標題均為編者所加。

張文逸教授簡介

張文逸,1979年生,四川成都人。清華大學學士,2006年獲得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博士,其研究興趣為電機工程、通信。2009年被聘任為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係教授,現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候選人。此前曾任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 Incorporated)資深係統工程師。

聲明:《海歸心聲,非誠勿訪》暨《海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訪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新創基金會發布並擁有版權,歡迎轉載但敬請保留此聲明,並標注原文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