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科普計算:超新星為什麽爆發

(2011-10-07 10:47:07) 下一個

我在《2011諾貝爾物理獎: 超新星、宇宙膨脹、暗能量》一文中提到,中國在後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185年的一顆超新星,後來在宋朝又記載了超新星爆發。而Type Ia超新星由於其亮度高度一致,被用來作為測量星係距離的標準蠟燭。那麽,什麽是超新星,為什麽Ia類的超新星如此一致呢?

恒星是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由氫合成氦,再繼續合成更重的元素,由此產生的熱量、高溫使恒星內部保持很高的壓力。如果沒有這種壓力,恒星就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變小。在恒星的氫、氦燃料燒完,變成碳與氧之後,其溫度不足以引發更進一步的聚變,於是星體開始逐漸冷卻,在引力作用下,開始收縮、變小,形成所謂白矮星。在白矮星裏,物質被大大的壓縮,密度大大增加,一塊糖大小的白矮星物質就有一噸。

白矮星溫度雖然很低,但是由於裏麵的電子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對抗進一步的壓縮。這是一種源自所謂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量子效應。

進一步考慮狹義相對論,科學家發現,如果白矮星質量超過一個極限,那麽電子的壓力也無法抵抗引力,白矮星會進一步收縮。這個收縮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導致星體內部溫度急劇升高,而引起碳、氧等元素進一步聚變,整個星體在極端的時間內爆炸。這就是Type Ia超新星。所有重元素,都是超新星爆發種產生的。人體裏的那些重元素實際上都是超新星的遺跡。

一般白矮星剛形成的時候,質量低於這個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數值,但是隨後白矮星可能吸附星際物質,質量不斷增加,一旦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就會走上超新星爆發的不歸之路。

下麵我來計算一下白矮星的質量極限。為簡單起見,我們用一個邊長為L的立方盒子代替球狀的星球。然後,我們往這個立方體裏加入N個電子以及與之相應的質子與中子。這N個電子會產生壓力,而質子、中子則是星體的質量的主要部分,產生引力。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所有的物體同時又是一種波,其波長a為普朗克常數h除以物體的動量p。換言之,物體的動量 p = h/a。把電子放在邊長為L的盒子裏,其波長隻能是 2L/n,其中n為自然數。由於盒子是三維的,因此電子的狀態可以用三個自然數表示:(n,m,l)。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個狀態隻能有兩個電子(這是因為電子有兩個自旋方向),因此一旦(1,1,1)狀態上有了兩個電子之後,再加一個電子就隻能放到(2,1,1)的狀態。由此類推。直到N個電子填滿到(K,K,K)狀態。

因此, K^3 ~N K ~ N^1/3

現在,我們考慮往這個盒子裏再增加一個電子與兩個核子。一方麵,這個電子會被放比(K,K,K)高一點點的能級上,這個能級對應的動量與N^1/3成正比,與L成反比。另一方麵,增加的核子導致引力負能的增加。這個引力負能與星體的質量、也就與N成正比,與星體的大小L成反比。

如果電子速度遠低於光速,根據牛頓力學,其動能E_k與動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與N^2/3成正比,與L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我們總可以通過減小L,讓新增的動能與引力負能抵消。具體而言,L ~ N^(-1/3)。也就是說,星體質量越大,半徑越小。

但是如果N足夠大,電子的速度接近光速,那麽其動能就近似等於動量乘以光速, E_k= p*c。因此,在相對論極限下,這個新增動能量與L成反比,與N^1/3成正比。而新增引力負能是與L成反比,與N成正比。其結果是,如果N大到一個數值,增加物質將導致星體的總機械能降低,而半徑縮小再也無法扭轉這個局麵。其結果是,星體將走上繼續收縮的不歸路。用這個盒子模型,我得出星體的極限質量是 1.45倍太陽質量(參見附圖)。超過這個質量,星體就會不斷壓縮。

如前所述,在這個收縮過程中,引力能將被轉化為熱能,導致星體內的碳、氧元素進一步聚變。大約經過1000年的醞釀,一個超新星就爆發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