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衡地動儀見證漢文明的成就

(2010-12-01 10:09:12) 下一個

網上正在流傳方舟子一篇關於張衡的地動儀的文章,據方舟子稱,2005年某某單位花了很大的力氣根據想象做了一個“複原"模型,但沒有檢測出地震,中國的曆史記載又很模糊,沒有確證。於是,方舟子結論道,張衡的地動儀根本沒有檢測地震的功能,“僅僅是個擺設”。

方舟子這種某某今人沒有做出來,因此古人的發明不存在的思維是弱智邏輯。用今天的技術,地震是可以檢測的。別說地震,北朝鮮的地下核試驗,在幾千公裏外都能測到。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測量從地下傳來的聲波--包括其振幅、相位、偏振、橫波、縱波等等(聲波繞地殼不同方向傳播,距離不同)。在地質勘探上,常用的技術就是在一處激發聲音,在其它地方檢測聲波,由此推導底層構造。張衡的地動儀也是檢測地震產生的聲波。至於其內部構造如何,怎樣實現準確的檢測,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但它經過了那個時代的人的檢驗,而且張衡是一個誠實的、智慧的發明家,根本無從懷疑。

古代漢人是極富創造力的。元代的王禎(1271-1368)編輯印刷了一本《農書》,其中80%篇幅是《農器圖譜》,圖文並茂。這是當時印刷流行最廣泛的一本書。最近,一位英國曆史學家對一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怎麽就突發奇想,發明那麽多東西呢?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大英博物館看到了英軍在鴉片戰爭期間搶來的《農書》原本,再與兩百年以後達芬奇的那些美妙發明一一比較,做出了一個無可爭辯的結論:達芬奇的所謂發明絕大部分是從《農書》抄的。隻是達芬奇的圖畫的稍微好看一點(中國因為用毛筆,畫的機械線條很粗)。

英國人培根曾經寫道,有四大發明改變了人類曆史,造紙書、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但培根並不知道這四大發明的出處。抗戰期間,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去重慶,接觸到一些中國古籍,他驚奇的發現漢文明曾經有那麽多偉大的發明。李約瑟發現,所謂四大發明都是中國人做出的。他於是開始撰寫《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本來隻準備寫一本,結果寫了20幾卷還沒完成(現在由其繼承者繼續寫)。當時,西洋人打死也不願意相信這些發明是"愚昧落後"的中國人所創造,但在事實麵前,隻好認了--李約瑟引用的很多資料是英軍從故宮搶去的中國古籍。至於英軍燒掉的那些中國古籍上寫了什麽,就是迷了。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科學技術缺乏傳承性。曆代正史雖然都有一定的這方麵的介紹,但隻是蜻蜓點水,不可能詳盡(說句實話,古代史官能搞的那麽清楚已經難得了)。很多發明創造因為沒有詳細記載而失傳。比如說黃帝戰蚩尤時候使用的指南車就隻在史書中一語帶過。三國時馬鈞重新設計了一台。但後來又失傳,又被多次重新設計。根據最新的設計,使用了差分齒輪的技術,達到了傳說中的水平。

對於李約瑟著作中的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當時的漢人基本一無所知,給他們看估計也看不懂---日本鬼子打來了,命都難保,更不提讀書、學習、思考。漢文明在滿清近300年的統治之後,已經嚴重退化。直到今天,漢文明還處在一個恢複期。中國人要全麵超越西夷,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複興過程的開始,得歸功於毛澤東主導的偉大變革,讓中國人站了起來。

顯然,今天某個人的智力低下不是懷疑我們祖先的智慧和能力的理由。在秦始皇兵馬俑,發現一把經過2300多年依然閃著寒光的寶劍,經過測試發現其劍身鍍了一層金屬鉻(CHROMIUM)。而西方到19世紀才發現鉻。

按照方舟子的邏輯,中國現存的古籍裏沒有任何製造金屬鉻的記載,也沒有任何將鉻用於防鏽的記載,而洋人到19世紀才知道鉻,秦兵馬俑裏的寶劍不是後人偽造就是外星人的手筆。

方舟子是何許人呢?一個東抄西抄的家夥。最近亦明又揭露方舟子《達爾文的蘭花》一文通篇是抄襲,連原文(英文)中三個驚歎號都抄了。因此以他的思維結論漢張衡沒有創造力、隻能做出擺設,是典型的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猢猻不可語於相對論者,拘於智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leepbear 回複 悄悄話 方舟子的確是垃圾,他的前期打假還是令人欽佩的,而最近的打假行為過於操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