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曆史的角度看中共的愛國主義特征(兼論中美關係)

(2010-09-24 18:25:01) 下一個
中國人民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在尋找民族的獨立、自由,他們嚐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最後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因為後者是唯一能給他們帶來獨立與尊嚴的。在此之前的都暴露出來各種致命的弱點,不足以擔當挽救中國的使命。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於其愛國特征。

想當年,二戰結束後,蔣介石曾經想收回香港,結果丘吉爾放話到:大英帝國從來沒有不經一戰就放棄領土的。老蔣聽罷,隻能在日記裏罵娘。1949年,皇家海軍數艘軍艦視解放軍為無物,還以為是1840,在解放軍正準備渡江時,朔江而上,解放軍警告無效,眾炮齊發,英艦遭到重創。光這一件事就不能不令老蔣自愧不如。

一些美國曆史學家的書中,把中國革命與美國革命相比較,指出兩者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流血革命;因此,美國人認為他們不但不願與中國人民結下仇恨,而且對中國革命有一定的同情。抗日戰爭期間,美國人員考察八路軍之後,報告認為共產黨軍隊是一支“民主力量”,曾試圖向八路軍提供武器,但被蔣介石阻撓。1949年,解放軍攻占南京之時,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沒有隨國民黨撤退,而是留下試圖與中共建立關係,但沒有成功(參考:毛澤東所作《別了,司徒雷登》一文)。

朝鮮戰爭中,蔣介石積極活動,要求出動國軍到朝鮮參戰,同時從台海、中緬邊境反攻大陸,這個計劃得到麥克阿瑟等美國軍方人士的讚成,在中國出兵朝鮮並擊退聯合國軍之後,杜魯門總統也一度表示認可蔣軍參戰的計劃。但美國的戰略家預測中國必將成為東亞的霸主,美國未來隻能退守關島一線。把戰火擴大打中國,將與中國人結下仇恨。在整個朝鮮戰爭中,中美雙方都把戰場基本限製在朝鮮半島。

美國在二戰結束後曾邀請中國在日本駐軍,並想把琉球交給中國,都被中國(國民黨政府)拒絕了。1972年尼克鬆訪華與周恩來就各種問題進行了磋商,包括美國在日本駐軍的問題。尼克鬆對周恩來是這麽說的:如果美國從日本撤軍,日本將重新軍事化;而遠在千裏之外的美國,無論如何大聲抗議,都將隻是放空炮,對日本人不會有任何影響、根本不會聽;我這話可能聽起來象一個冷戰鬥士(周恩來笑),但這是因為,按照我的分析,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的利益是一致的,這才是讓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而不是哲學或者友誼。(尼克鬆回憶錄: p.567) 在隨後的中美上海公報裏,中國申明“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複活和對外擴張”。

最近的釣魚島事件的處理,再次證明了中共的愛國特征。這就是:敢於並且有能力用中國的意誌強製性地否定外國的意誌。這次日本如果不屈服,可以預料中國必然采取更具有強製性的行動,直到我國公民的權益得到維護為止。當今的問題,就是繼續追擊,迫使日本放棄它對中國領土、領海的非法侵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