偲力隨心

在心的遠景裏,那相隔的距離顯得更廣闊了。
正文

戰與不戰的背後

(2011-04-15 13:35:27) 下一個
昨天,網友叫我去看他在一個論壇上有關戰爭的討論,問我有什麽想法。我說,一言兩語說不清楚。於是,寫下一些字來,算作回答。

我是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因為我不想看到無辜的死亡。
那些為戰叫好的人,無論出於何種政治傾向,正因為炸彈沒有炸到他頭上。

但,對於愛好和平的人,又必須無奈地承認,人類曆史正是在一次次的戰爭和戰爭與戰爭之間的喘息(和平期)中,向前發展的。

亞力斯多得曾說過,“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戰爭作為人類的一個工具將矛盾暫時消除,帶來一段和平。和平時期,聚集能量,矛盾深化,爆發另一次戰爭。人類社會就是按照這個定律發展著。

在我看來,戰爭的起因無非隻有四種:爭奪權力/勢力範圍(包括宗教種族之戰),領土擴張,掠奪資源,以及階級產生後反壓迫、反統治的戰爭。

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原始部落之間已經為爭奪土地、河流等自然資源和人口,爆發了戰爭。現代戰爭,武器不同了,但實質未變。
 
如今,那些誤信強國以“民主自由”推翻他國獨裁專政而挑起戰爭的人,是沒有看清戰爭的實質。隻有專政下的人們在矛盾激化到一定的程度,被有政治目的的人(順其民意)發起的反統治者的戰爭,或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才是自然定律下的政權替換的戰爭。外來勢力的侵入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戰爭動機。任何理由借口都無法遮掩其真正的目的。
 
戰爭是殘酷的。它以犧牲生命和巨大的財富為代價。越是現代的戰爭,毀滅性越強。但戰爭帶來的社會發展也是必然的。
 
古時部落之間的戰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形成;國家內部的戰爭,導致民族獨立、新的國家的誕生;國家內部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推動政權的更替。
 
在一些看似荒謬的戰爭之下,往往從側麵仍給社會帶來了推動作用。比如,當年十字軍東征,殘殺無辜,一路暴行。但給歐洲人開闊了眼界,促進了軍事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接觸到了較之先進的東方文化,打開了與東方交流的商業之門,並為歐洲文藝複興開辟了道路。

八國聯軍打破了中國的大門,讓中國人看到了自己與西方的差距,無疑對中國近代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九千萬兵民傷亡,是近代史上破壞性最強的一次戰爭。但在大戰期間和之後,出現了眾多與軍事、民間相關的發名創造,大型科學的出現和應用,以及工業的巨大發展。
 
馬克思有一段對戰爭的注解,“戰爭是準經濟,所有的現代戰爭都是由資源和大(帝國主義)之間市場競爭和權利較量而導致的。這些戰爭的的必然結果是,一個自由市場和等級製度的出現。”
 
從人類社會開始至今,沒有哪個階段,哪個社會體製可以避免戰爭。隻有程度不同而已。戰爭是曆史發展的一條定律。是否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戰爭,減少生命和財富的損耗,而達到消除矛盾的目的,還是一個問號,還是人們尋求的理想。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時代和地區。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和平。
 
作為曆史長河中一粒微小的塵埃,作為一個人,我隻能懷著愛和平的心,祈願我的家人、親人、愛人平安。祈願天下如我的百姓平安。


(匆匆完成,未免有不詳盡之處,請諒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