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12-18) ● 韓詠紅 (新加坡媒體北京特派員) 中國財經要員、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至2015年)的主要執筆人之一劉鶴昨天表示,國際環境從跨國公司尋求生產力的全球配置轉變為全球總需求出現萎縮,中國因此需要利用本國內部市場加快擴張的特點,發展成為國內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市場大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在強調中國“曆史機遇”今昔之別時,做出上述分析。按照中國政府從曆史視覺把握當前、製定戰略的習慣,這番表態說明高層對於所謂“曆史機遇”辨識出現根本改變,這個信息也透露出世界第二大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行動,在其議事日程中已箭在弦上。 劉鶴在《財經》雜誌主辦“財經年會”上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是曆史機遇出現重要區別。在上次機遇中,中國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如今,中國的機遇是形成創新發展模式,借重本國市場力量兼傳統的製造優勢,來支撐和平發展。 他說:“(我們)既要保持和提升傳統製造大國的優勢地位,又要通過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成為新的市場大國。” 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中國將堅持內需和消費導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城鎮化,增強消費對投資的導向作用。 中國要通過加強教育,提高勞動者對市場競爭的適應能力;通過擴大就業和完善創業環境以提高民眾的收入水平;通過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以及政府公共服務體係,來改善大眾消費預期,還有通過完善和提高供給體係的條件、效率、彈性和質量,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劉鶴警告說,中國必須防止在增長速度方麵盲目攀比,防止各地方借‘十二五’開局盲目地擴大規模,走粗放生產的老路。 他重述了“頂層設計”作為一個特別需要重視的問題。“頂層設計”是中共文件新近出現的名詞,首見於“十二五”規劃,最近也進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據國內專家解讀,它是係統工程的專有名詞。 劉鶴昨天形容,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本身是一場重大的改革,除了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等領域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製度等改革以外,也應該特別注重準確地界定政府和市場的分工,完善幹部政績考核製度。 關於轉變經濟結構的目標,中國政府提出已多年。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國調整結構不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這也是與會另一名學者,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師曹遠征的看法。曹遠征在發言中以人民銀行昨天上午宣布利率市場化將有“明顯進展”,來說明調結構的動力正在形成。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好的規劃方案與方案的落實之間,還存在距離。 吳敬璉:好規劃 不等於萬事大吉 與會經濟學者吳敬璉在較早前發言時,就強調“十二五”規劃是一個“非常好”的規劃,但是按照“十一五”規劃的經驗,好規劃並不等於萬事大吉。 吳敬璉批評說,雖然中國已從計劃經濟時代進入市場經濟的環境,但是各級政府官員仍未擺脫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工作方式,如直接插手建設項目,直接指定技術路線,直接安排信貸,直接提供土地;設立各種各樣的審批製度,違反了行政許可法審理行政可。 也有政府對本地企業或自己確定的企業,實行政策傾斜,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因為,轉變政府職能才是十二五規劃能否落實的“關鍵中的關鍵問題”。 與會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任總裁、世界銀行中國首席代表林重庚則通過另一角度,為中國的規劃往往難以落實的困境尋求出路。 他指出,規劃需要通過各種政策與實施方案來落實,而這些政策需要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相互協調。國家發改委和各個政府部門都準備了細致的實施方案。他強調,這些實施方案的受重視程度應該至少等同於規劃本身,而且也應該與規劃內容一樣透明,允許社會辯論,吸收各界的意見。 他也建議成立一個跨政府的部門,來負責形成全方位的政策與方案,以作為各部門製定政策的的基礎。 世行中國首席代表林重庚 對國企製度提出強烈批評 一個國家要從中等收入水平進入更高收入水平,而卻像中國一樣讓國企占有如此顯著的經濟地位,並且保留那多投資領域由國企壟斷,在曆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中國國企的另一個最不尋常的地方是,這些國企在國際市場上幾乎全無分量,但是他們在國內市場賺取的利潤幾乎不上繳給國企真正主人——中國政府。 北京凱恩克勞斯(King Cross)經濟研究基金會“從國際視角看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研究項目聯合主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任總裁、世界銀行中國首席代表林重庚昨天在財經年會上發言時,對中國的國有企業製度提出強烈批評,並表示中國必須重新審視國企的地位,這是落實“十二五”規劃的必要前提條件。 他說,中國近期開始討論國企利潤上繳國家的問題,但是討論中提出的金額微不足道,不過是5到10%。他說:“這個邏輯應該從另一端開始,前提應該是國企的利潤100%都要上繳國家,然後國企才提出論據,要求保留部分利潤。” 他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國企的自留利潤是龐大的,約等於國家經濟總量(GDP)5%到6%。而今天中國的整個財政收入等於GDP的20%,如果國企將這些利潤都上繳國家,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將足足增加25%到30%。 他也提醒,國企未上繳國家的利潤,與政府在基礎教育、健康等方麵的民生支出對比起來,也是極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