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蔣百裏先於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 ZT

(2010-04-27 13:52:29) 下一個
蔣百裏先於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2009-01-18 11:54:05)
轉載標簽:蔣百裏毛澤東論持久戰雜談
蔣百裏先於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針對黨內有人輕視遊擊戰,將抗戰冀希望於國民黨正規軍和國民黨裏出現的“速勝論”、“亡國論”等論調,在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在這篇文獻中,毛澤東分析了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的戰略思想,並“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這篇著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指明了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




蔣百裏將軍


然而關於抗日戰爭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思想,是國民黨陸軍上將、軍事理論家蔣百裏先生首先提出的。

1937年初,蔣百裏先生軍事理論著作《國防論》出版。在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並他扉頁上寫道:“萬語千言,隻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並告訴人們,真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蔣百裏先生的主要論點還有:不畏鯨吞,隻怕蠶食,全麵抗戰;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隻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蔣百裏提出: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1938年11月,擔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的蔣百裏先生於遷校途中病逝,並獲追贈陸軍上將。至此,蔣先生先於毛澤東主席提出了“持久戰”已不是問題。

在梁漱溟先生的《憶往談舊錄 》中,記錄了與蔣百裏先生於“一九三六年初的一次會見”,他寫道:“蔣先生素來熟習日本情況,而各方情報又很靈通,對我首先指出日本大舉入侵我國將不在遠。他說,中國人固是大難臨頭有不待言,而最後失敗卻將是惹是生非的日本人自己。日本人眼光短淺,它很不應當侵略中國。日本文化是接受中國的文化,它侵略中國,對它毫無好處,而給它帶來的將是很大的災難。他斷言,華北縱然有失,將為時不久;就連已失去的東北,將來收回亦不成問題。理由是國際情勢轉變甚快,說不定三年五年就有機會到來。不過外麵機會雖不難有,甚且一遇再遇,而我們自己沒有準備,不成一個力量,對此種機會不能加以利用,則仍然無希望。……結論就在中國人自己要努力”、“中國民族夙非以武力見長,民族曆史不以武功著稱;但每從自衛上發出力量來,亦能戰勝強敵,也就是說中國不能打侵略戰爭,而長於自衛。”

那麽,蔣百裏先生究竟是何許人,他之所以遠見性地提出了抗日戰爭“持久戰”的軍事思想,他定是奇人,一個軍事奇人。但這位軍事奇人,沒有指揮過人戰役。

蔣百裏於1882年出生。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早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此後先後擔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黎元洪總統府顧問、吳佩孚部總參謀長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等。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校長為蔣介石)。

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他赴日考察後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1937年9月,任蔣介石特使出訪意大利、德國等國,回國後發表了《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蔣百裏在《國防論》等著作中,對抗戰的預測,與以後的實際走向都基本一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