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文-藍色參政“:頂尖海歸的權力場和名利登天路

(2011-12-04 17:16:41) 下一個

藍色參政“:頂尖海歸的權力場和名利登天路
DWNEWS.COM-- 2007 年 5 月 1 日 16:12:59( 京港台時間 ) -- 多維新聞網

名牌雜誌記者報導/“藍血”,一個流傳於西方的悠久詞匯,是迄今對精英階層最為鋒利的隱喻。一百五十年來,難以計數的年輕人,遠涉重洋、負笈留學—或去巴黎,或上倫敦,或闖東京,或赴波士頓,在那些古老教室內,學習建築、化學、哲學、管理、政治—他們代表一個積弱的國家,登門求教,把新的智慧,帶回古老的家國。 (chinesenewsnet.com)
翻開曆史的重要章節,這群人的作為,時常會被放大到影響國家命運的層麵。看看這份名單:容閎、詹天佑,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胡適、魯迅、錢學森、楊振寧、李遠哲……中國一百五十年來的演化進程,從晚清的社會改良,孫逸仙的國民革命,蘇俄思潮在中國的崛起,以及 1950 年後海峽兩岸並肩進行的不同社會改造,乃至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發生的社會變革,幾乎所有環節,都留下他們的腳印。 (chinesenewsnet.com)
而在當今,在華人社區,這個特殊人群中的傑出群體,被認為是影響國家未來的健康力量,廣受期待和重視。脫胎於古老西班牙傳說的“藍血”,今天不再局限於形容歐洲貴族的氣質與情操。在東方文明的辭典裏,它是深植於古老大陸的東方血脈,與崛起於海洋的蔚藍色文明之間的交融,是兩種文明不斷溝通、滲透、借鑒的光明使者。當代的遠遊精英,取經問道於西方,立誌於嫁接兩種文明,這些“藍血”沿怎樣的軌跡前行,他們如何成長,怎樣構建平台,這些體製外的“藍血”努力,能否被主流社會所接納和認可? (chinesenewsnet.com)
三十萬海歸中,二千多精英組成歐美同學會商會,其中的一百二十位頂尖人士,組成了商會裏更小型的高層組織— 2005 委員會。他們的財富和智慧,可能會影響一個國家。他們也自覺承當著一個國家的“編外”智庫。他們是“血中之血”? (chinesenewsnet.com)

王耀輝希望他創立的 2005 委員會能參政議政,成為編外的“國家智庫”。 (chinesenewsnet.com)
2007 年 4 月 4 日 近午,闞凱力教授,這位中國電信領域的名人,在北京長安街上,馳過新華門,再經過天安門城樓,往東幾百米,來到長安俱樂部。這座不起眼的建築是京城最頂級的幾大俱樂部之一,匯集了北京最有錢的一小部分人。進入大廳,迎麵是一座仿製的故宮龍椅,金光閃耀,富麗堂皇。但最高權力的象征擺放到一個富 人俱樂部裏,並不如何令人敬畏。一個指示牌放在離龍椅不遠的地方:“ 2005 委員會午餐會在 8 樓舉辦”。這位斯坦福大學的博士與龍椅擦身而過,上了 8 樓。進入包房,王輝耀與幾位男士迎上來,握手寒暄。 (chinesenewsnet.com)
王輝耀是今天非正式聚會的組織者,早年留學美加,現為 2005 委員會理事長,首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之一。另一位是王春岩,西門子 ( 中國 ) 有限公司副總裁,美國阿肯色大學電力工程係碩士。第三位與闞教授交換名片的,原來是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博士, 2001 年,曾被央視稱為北美最成功的 25 位華人之一。有人問:“闞老師,最近有什麽發言?”闞凱力人稱“闞大炮”,對媒體時出驚人之語。闞笑道:“我最近剛剛說,要取消國資委,你沒注意嗎?” (chinesenewsnet.com)
陸陸續續又有十來位進來,他們具有大致相同的頭銜:跨國公司或創業公司的領導人,以及相似的背景:留學歐美。一句話:他們是海歸中最成功的那些人。他們和其他一百餘人,以“理事”的頭銜,組成了中國頂尖海歸俱樂部— 2005 委員會。同時,在他們外圍,有 2000 名海歸,組成了歐美同學會商會。 2005 委員會是商會裏更小型的高層組織。在 2005 委員會裏,除了商界大腕,如中國寬帶產業基金主席田溯寧,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幹事、《財經》雜誌出品人王波明,搜狐張朝陽,還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鄧亞萍、楊瀾、袁嶽、王利芬,以及學界的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清華公管學院常務副院長薛瀾、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傅軍等。 (chinesenewsnet.com)
在這“毗鄰紫禁城,與中國政府僅僅一牆之隔” ( 長安俱樂部營銷用語 ) 的地方, 15 個人圍桌而坐,開始吃今天西式午餐的第一道菜,奶油蘑菇湯。沒有酒,隻有綠茶,沒有觥籌交錯,隻有寒暄交談。大部分男士著西裝,但不係領帶。王輝耀自己擁有企業,留學美加後,先後在跨國公司任職,並任加拿大政府官員,後於 1993 年回國創業。目前研究海歸,是海歸中最活躍人物之一。他於 2002 年創辦了歐美同學會商會,並與誌同道合者一起創辦了商會的 2005 委員會。他還是歐美同學會第一個來自體製外的副會長。歐美同學會給他一個體製內的舞台,他給歐美同學會帶來新活力。


就在長安俱樂部的對麵,天安門東側的高大紅牆之後,南河沿大街 111 號,有一個古色古香的院落,朱紅飛簷大門上,題著“歐美同學會” 5 個大字。與長安俱樂部的龍椅相比,這裏的中式院門和四合院充滿了民間氣息,但一個門衛警惕地守衛著大門,外人難以進入。歐美同學會事實上已成為體製內的一部分。它名義上是社會團體,但與共青團、婦聯、民主黨派一樣,受中共中央書記處直管,並由中央統戰部代管,每年經費由全國政協劃撥,其工作人員屬國家公職人員。 (chinesenewsnet.com)
王輝耀 1997 年加入歐美同學會,但感覺裏麵商界的人士太少, 2002 年上半年,他去歐洲訪問,在出訪團中,有歐美同學會的常務副會長王。王輝耀與他長談,建議成立商會。歐美同學會的負責人同意,王輝耀寫了報告,並推薦了第一批會員一百多人,包括張朝陽和田溯寧等。 2002 年 10 月 17 日 ,在歐美同學會大院,商會正式成立。人事部副部長、統戰部副部長及其他有關部委負責人到會祝賀。
商會一成立,立即打破了南河沿 111 號舊日的平靜。商會立誌吸引體製外的“社會新階層”人士,很快,會員達到 2000 人。歐美同學會不給經費,商會組織活動,曆來是會員捐助和 AA 製。如舉辦一個酒會,每人交 200 元。王輝耀說,歐美同學會原來搞活動,很多都是聚會形式,吃飯,跳舞。但商會強調品牌,持續不斷地搞月度午餐會,一月一個主題,講新媒體、世界一流大學、民間外交等,已經堅持四五年了,在京城已有影響。 (chinesenewsnet.com)
另外,商會已連續 5 年在中國大飯店舉辦年度聚會,每次都在一千人以上。與各個國家的商會搞月度酒會。美國商會負責人吃驚地發現,他們第一次碰到不用翻譯的中國商會。而且,他們打破了同學會以前的模式,所有經費都自籌,不再向政府要錢。“我們形成了品牌,極大地煥發了同學會的活力。”王輝耀說。這個商會成為會員交流的平台,有的人結交了朋友,有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意,有的找到了資金、工作、會計師、律師甚至愛人。“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有了歸屬感。”王輝耀說。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年 5 月的北京財富論壇上,王輝耀碰到商會副會長、時任中國網通集團總裁田溯寧,他對田溯寧說,是不是在商會的基礎上,搞個更高端的組織?現在需要的不僅是相互交流的平台,還要為精英分子搭建舞台,與國家有關部門接觸,建言獻策,當然,也為了更好地代表海歸利益。人一拍即合。此時,他們已感到商會的局限,需要細分市場了,因為海歸數額巨大,有普通人,有“海待” ( 即返國待業之意 ) ,也有頂尖人才。“我們有跨國公司和大銀行的董事長,風投企業家,上市企業家,處在新經濟最前沿,希望對國家貢獻自己的聲音”,王輝耀說,“這些頂尖人才應該成為國家的智庫。”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年 11 月 20 日 ,同樣在長安俱樂部,王輝耀、田溯寧、王波明、李山等人出席 2005 委員會第一次理事會,王輝耀被選為首任理事長。現在 2005 委員會已發展到一百二十人。“這些人回來創業後取得成功,衣食無憂,現在要關注自己以外的東西,關注社會發展。”王輝耀說。 4 月 4 日 長安俱樂部的 15 人,就屬於這一百二十人團隊。他們每年向委員會交會費 1 萬元,而像王輝耀這樣的常務理事每年交 3 萬元。這些會費用來支付委員會專職行政人員的工資和出版會刊等。在每月類似的非正式午餐中,一百二十位理事自願參加。 (chinesenewsnet.com)
在法國獲 MBA 的李婧是鈦極科技集團執行董事和中國區總裁,她曾組織過幾個俱樂部,但與 2005 委員會大不相同,“我沒見過一個俱樂部像這裏的人一樣,胸懷國家,有報國之誌”。大家吃著牛扒,輪流談起自己的事業和近況,他們嘴裏蹦出英文詞的頻率,並不比北京中學生說英文的頻率更高。 62 歲的闞凱力是最年長者,他說:“我是政治候鳥, 1948 年隨父母出國, 1950 年回來。 1979 年我是第一批出國者, 1986 年回來,到 1989 年,帶老婆孩子回了美國。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我又回來了。現在呆慣了,因為氣候好啊。” (chinesenewsnet.com)
上世紀 80 年代初,中國電信界發生“ KC ”通信衛星方案之爭。“ K ”方案即采用 K 波段衛星直播電視節目,號稱技術先進,卻需要每家每戶購買衛星信號接收機。“ C ”方案則是選用 C 波段把電視信號通過衛星傳至各地轉播站,再以電視轉播方式播出,用多餘容量經營電信業務。在美國通訊衛星公司極力鼓動下,有關主管部門傾向采用“ K ”方案,且已著手進行國際招標。當時的闞凱力還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但在研究“ KC 之爭”,看穿了美國通訊衛星公司的企圖。美方已意識到電視直播方案必然失敗,而又不願讓已經定購的 K 波段衛星爛在手裏,因此大肆鼓吹該方案的技術先進性,正是為了把包袱甩給中國。 (chinesenewsnet.com)
他寫信給國務院總理,建議成立衛星公司以擺脫計劃經濟體製下的部門所有製。該信很快得到回應,闞凱力奉召回國參與方案論證,國家最終全盤采納他的意見。 1985 年,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成立並采用了闞凱力所起的英文名字“ ChinaSat ”,同時聘請他為公司特別顧問,負責協助在美國購買衛星。 1996 年始,闞凱力向國務院提交對中國電信重組的建議,並從此新論不斷,反電信南北拆分,反小靈通,反漫遊費,反 3G ,不斷引起輿論大嘩。
西門子 ( 中國 ) 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春岩說:“闞老師,漫遊費可以反對,但 3G 就不要反對了。”闞凱力大聲說:“我反定了 ! ”眾人大笑。闞凱力說:“因為我們早就有那技術了,外國人說我們沒有 3G ,就是想讓我們買他的設備,包括西門子。”眾人又大笑。王春岩說:“那個業務,西門子已給諾基亞了,與我沒關係。”“我們 2005 委員會應該在曆史上留下點東西,過三五年後再看,人家說,這幫人不但自娛自樂,還幫助了別人。”海外學人創業投資中心董事長、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博士陶慶華建議,“比如建個海歸博物館,假如我們這幫人認為自己是高端的,那我們不做,誰來做?我們責無旁貸。” (chinesenewsnet.com)
趙民則認為:“對我們這些人來說,除了搞搞合唱,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我們可以做一些事,影響國家的政策。”趙民是 2005 委員會秘書長, 2005 委員會的發起人之一,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留學哈佛商學院。 2001 年,他被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100 名“ 2001 年全球未來領袖”之一。他不想透露做什麽事來影響國家政策,但從他的博客中可以看出些端倪。在他的博客中,他寫了 6 篇論“小平遺產”, 9 篇“趙民看兩會”,提出“代表不為民說話,不如回家抱娃娃”、“人大政協領導幹部應該年輕化”。還有 9 篇論《 大國 崛起》,其對政治的熱情,恐怕不亞於對自己企業的管理。 (chinesenewsnet.com)
在各自的領域, 2005 委員會的發起人已對這個國家做出影響:西安大略大學博士研究生王輝耀為三峽工程拉來了第一筆國際投資;哥大畢業的王波明將證券市場引到中國,並創辦了在當代中國新聞史上最有價值的媒體之一《財經》;麻省理工博士李山,建議成立國家開發銀行;伊利諾伊大學博士湯敏建議中國大學擴招。但是,更多的優秀海歸,除了做好自己的企業或搞好學術,無法憑一己之力影響決策層。而 2005 委員會,能為他們提供平台。


資料圖片:哈佛風景版畫


2006 年 11 月底, 2005 委員會與全國人大財經委就經濟立法監督聯合舉辦座談會。 2005 委員會的理事王波明、張紅力 ( 德意誌銀行亞太區總裁 ) 、肖誌嶽 ( 英國史密夫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 ) 、高誌凱 ( 中海油高級副總裁 ) 等,提出的建議涉及擴大直接融資、小心海外遊資的衝擊、個稅、人大會議應擴大對外旁聽、中國能源保障等內容。全國人大財經委主任傅誌寰說:人大財經委以往開會,聽政府的比較多,今天與大家座談,受到不少啟發。有些意見我們梳理一下,一部分在立法時加以考慮,“建議以後加強人大財經委與 2005 委員會之間的溝通”。 (chinesenewsnet.com)
2006 年 12 月初,委員會推薦王波明和湯敏 (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兼首席經濟學家 ) 參加李鐵映副委員長召集的有關國家經濟形勢的小型座談會。 2007 年初,湯敏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了如何防範金融風險的分析報告。他們正逐步向自己所期望的國家“智庫”角色靠近。 2006 年 2 月 23 日 , 2005 委員會召開近百人的“商界·名家午餐會”,討論如何發揮海歸優勢,通過民間外交手段,向國際社會營銷中國。 2006 年 4 月 13 日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與 2005 委員會 7 位常務理事座談時說, 2005 委員會最近報送的“關於加強中國民間外交”的建言獻策簡報,統戰部已呈送中央領導。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委員會也參與了歐美同學會的研究課題“在留學人員中選拔領導幹部”, 4 位 2005 委員會常務理事參與其中,“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調研,為國家培養和發現優秀海歸,建立海歸幹部資源庫,以及幫助完善體製外留學人員進入重要領導崗位的推薦、選拔、安排機製。” 2005 委員會的會刊上說。他們甚至希望獲得更有力的位置以代表這個群體的利益。王輝耀最近寫了一份建議,希望在政協中增加“留學人員”這一界別。他在建議中說:“歸國留學群體長期徘徊於我國政治體製之外,既缺乏反映觀點的正常渠道,也缺乏代表他們利益的合法組織。建議在政協界別中增設留學人員界別,建立和完善留學人員為國家建言獻策的正常渠道,吸納留學人員走入體製並進入政協,從而促進中國全方位的現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設。” (chinesenewsnet.com)
吃完牛扒,就是飯後水果,時令果盤配果味冰霜。習慣了山珍海味的商人,會吃驚於這個頂級俱樂部裏的 簡單 午餐。飯後,委員會的秘書向眾人喊:“請每位交餐費 150 元。”千萬富豪們各自掏出 150 元,握手告別,到樓下,再次與那龍椅擦身而過,匯入門外長安街的車水馬龍中。 14 年前叱吒風雲的“獅城舌戰”辯手嚴嘉,無意中選擇了一條美國的經典“領袖之路”,就學於耶魯,選學了法律。耶魯法學院,可一直是美國國家領袖的搖籃。在美國,眾多的總統出身於律師,畢業於耶魯。當然,嚴嘉在中國,所以他現在還是一名律師。深夜 10 點,我趕往嚴嘉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他還在加班。律所位於上海淮海路的一處甲級寫字樓,辦公室裏裝飾著高大的綠色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 (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對 1993 年那場複旦大學“獅城舌戰”還有記憶,相信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場充滿優美的技巧並洋溢著人文關懷的辯論賽,在那個媒體話題相對枯燥的年代是一場多麽完美的關於“大學”的解讀。當年的“三辯”嚴嘉如今非常準確地兌現了 14 年前的理想,果然成為了名律師, 1999 年他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法學碩士的學位,現在全球頂尖的普衡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嚴嘉強調他走的這條路是典型的“法律係的好學生會走的路”— 1993 年畢業,直升複旦法律係的研究生,很快被國家教委選派送至香港城市大學深造, 1998 年,又順利地考上了耶魯法學院。 (chinesenewsnet.com)
但這條路或許也能稱得上“非典型”—在美國人眼裏,耶魯法學院是什麽地方?是美國永遠以絕對優勢排在第一名的法學院,是美國國家領袖和社會管理者的搖籃。眾多的美國總統,畢業於耶魯,先是成為執業律師,再成為國家領袖。當然,嚴嘉在中國,所以他現在還是一名律師。回憶起 14 年前那場辯論,嚴嘉仍將之視為“高峰體驗”,但真正對他的人生產生影響的,還是耶魯法學院的苦學時光。 (chinesenewsnet.com)
對一個學法律的學生來說,耶魯就是一個夢中的聖地。法學院每年錄取的中國研究生僅一到兩人,近乎百萬挑一的概率,嚴嘉為何中選?是他聰明,伶牙俐齒,還是他邏輯清晰,反應敏捷?翻開嚴嘉的履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頂尖,從複旦到香港城市大學,拿了諸多全 A ,另外,他還是法律係學生會主席,同時還是學生黨員。組成光環的,還有他一路均跟隨名師,無論是複旦的李昌道 ( 複旦法學院院長,時任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 ,還是香港城市大學的王貴國 ( 國際經濟法頂級專家 ) 。 (chinesenewsnet.com)
一個好學生應該有的東西,嚴嘉都有。不過意外的是,真正打動耶魯的卻是嚴嘉寫的申請信—耶魯法學院一向認為,他們所培養的人才不僅僅是法律專才,更應該是國家政策的製定者、政治家。申請信裏,嚴嘉恰如其分地流露出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願望,以及實現此理想的個人素質,這些讓雙方一見如故。入選標準固然嚴格,但一旦被錄取,耶魯對其學生表現出的愛護和資助讓人驚訝。考入耶魯時,他獲得了半獎,盡管經濟不算拮據,但每年 2 萬多美元的學費還是較為吃力。 (chinesenewsnet.com)
嚴嘉準備申請一些耶魯的貸款,擔心不被批準,沒想到耶魯的老師對他說:“嘉,我們耶魯的學生從來不需為錢擔心,你要多少,說吧。”這或許是耶魯一貫的自信—這裏的學生是未來國家的棟梁,為國家謀,不為稻粱謀。讓嚴嘉記憶深刻的是,針對學生貸款,耶魯法學院還有一個政策,如果該學生畢業後因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年收入低於某一數額 (1999 年時為 4.5 萬美元 ) ,在校期間貸款一筆勾銷。當然,耶魯假設的是你的確在做社會公益事業,而不是因個人能力不足,或是工作不夠努力而導致收入不高。


資料圖片:耶魯大學 (chinesenewsnet.com)


同時,在各種選舉的選情緊繃之際,“三三會”還往往是執政黨“少數關鍵”的穩定力量。“當時,集‘三三會’眾人之力,至少可以送四十人進到‘立法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三三會”企業家透露。不過好景不長。 2000 年,陳水扁上台後,第一步就是開始整肅具深藍色彩的“三三會”,刻意把原先的六大工商團體的地位不斷提高,同時貶低“三三會”的地位。最近兩年,“三三會”成員弊案不斷,更令其雪上加霜:會長辜濂鬆的大公子、中信金控總經理辜仲諒被控違法並購兆豐金控,遭檢調起訴,迄今仍流亡海外;力霸集團董事長、副會長王又曾則因涉嫌力霸集團掏空弊案逃亡到美國。 (chinesenewsnet.com)
當年,在國民黨執掌大陸政權時,海歸人士一直分執各部門的牛耳。無論是在孫中山的臨時政府裏,還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內,四處充滿了海歸派的身影。他們是中國人,卻也是徘徊於中國政府中的“海外幽靈”。他們的所學所為,深受異國的影響,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治國理念和價值追求。即令敗退台灣,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依然倚重海歸人士,著力提拔和栽培。倘若沒有蔣經國的賞識, 1969 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博士學位的李登輝,根本不可能出頭。這種對海歸人士的認可,在李登輝時期也得以繼承,隻是,到他的手中,更偏向於“大學血統”的認同—在擔任“總統”的十餘年間,他大量起用康奈爾的校友,如“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和“外交部次長”高英茂。 (chinesenewsnet.com)
在經濟領域,台灣的經濟部門一直掌握在海歸派的手中。在台灣經濟起飛的二十年裏,一大批海歸人士在尹仲容、李國鼎的提拔下,成為技術官僚。而在早期的企業家中,大部分是本土的家族企業,隨著台灣經濟增長更倚重高科技領域,第二代企業家和後起的企業新貴則多擁有異國文憑,如今,他們已分食台灣的各大市場。台灣“哈佛派”、“康奈爾派”、“台大幫”等政治勢力的劃分,形成當地政壇派別森嚴的權力俱樂部;而當地留美派、留日派與本土派之分,又構成了不同的政治視野。 (chinesenewsnet.com)
從留美派與留日派人數的多寡,可以反映美日兩國對台灣影響的大小。留美派與留日派在台灣社會中力量的消長、聲音的高低,正好反映出台灣向哪個國家傾斜。留美派、留日派以及本土派如陳水扁、遊錫等人,給台灣帶來了不同的政治眼界。據民調顯示,台灣公認最具國際觀的,是馬英九與呂秀蓮這一對哈佛校友,次之是留日的謝長廷,而阿扁、遊錫之類的本土派,則被認為國際視野最為狹窄。 (chinesenewsnet.com)
這種當權政治人物越來越狹隘化,正好反映出台灣文化本土化的潮流。不僅政治人物越來越本土化,經濟領袖也漸趨本土化,比如雄踞台灣多年首富位置的郭台銘,就是一個隻有高中學曆的企業家。這種本土人士占據高峰的情形,與台灣目前的留學狀況亦相映成趣:從上世紀 50 年代一路狂飆的留學運動,到目前已經很少有學生熱衷出國鍍金,反映出台灣的“人才國際化”已經到了非常充分飽和的程度,也證明台灣的教育狀況和工作狀況都已經與美日相差無幾。在異國留學,隻有先做學生領袖,才有可能日後成為國家領袖。利用 Student Leader 的頭銜,他們尋找機會,一步步進入權力的場域。 (chinesenewsnet.com)
每年 6 月上旬,美國首都華盛頓以國際關係和外交聞名的喬治·華盛頓大學 Elliot 國際事務學院,一反暑期冷清,熱鬧非凡。西三十街旁的學生寢室,被操著各種方言的中國學生住滿。因參與當年中美乒乓外交而聲名大噪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四天的“美國外交論壇”—邀請全美各地的中國學生代表,來華盛頓與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國會的議員以及企業領袖、媒體記者、 NGO 人士座談,以期“增加中國學生對美國外交政策製定的了解”。 (chinesenewsnet.com)
盡管暑期是難得的打工機會,但每年都有四百多中國學生精心準備,從各地趕到華盛頓。對很多人來說,這裏的四天,不僅是一次會議,更是一個認識高層人士的難得機會。在海外的求學生涯中,這是異常關鍵的一環。很多學生相信,與某一個重要人物的結識,也許會改變一生。有規劃的學生們,通常會留意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機會。無論是參會,還是參與公益實習,隻要能夠為未來道路積累有價值的資曆,他們都會嚴陣以待。 (chinesenewsnet.com)
這種刻意經營,在幾乎所有的華人圈裏的留學生中隨處可見,無論大陸、台灣還是港澳。這已經是夏威夷大學 MPA 學生李鬆林向聯合國寫出的第三封實習求職信。他提出的完全是無條件要求:不用聯合國承擔任何費用,隻要給他實習的機會。傲慢的聯合國沒有回音。從新疆來的李鬆林到美國已經兩年多。這期間,他不知投出多少實習申請,“哪怕僅是練習英文,也是好的”。終於,當地一家社區慈善機構有了回應,他在這裏賣力地做一份募捐的工作,每周要貼補很多油錢,駕車到辦公室上班,幹著沒有收入的工作。 (chinesenewsnet.com)
他希望實習結束時,機構負責人會為他寫一封令人滿意的推薦信。這種推薦信,是下一步求職的敲門磚。李鬆林還報名參加了前麵提到的美國外交論壇。他聽上屆參會回來的同學們說,“很有意思,而且,有很多大人物在。” 2006 年的美國外交論壇,出席對話的除了中國大使館外交官員,美方也是齊整到場: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代理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中國事務主任韋德寧 (Dennis Wilder) ,著名的政治公關公司 Barbour Griffith&Rogers 的副總裁,波音公司的合作部主任以及前 BBS 的電視記者等。 (chinesenewsnet.com)
每一場對話,中國學生搶著舞動手臂,希望獲得提問的機會。外交論壇上,一位女生被選中和韋德寧對話。會後,女孩子的同屋抱怨說,頭天夜裏女生幾乎忙了一宿,為 5 分鍾的對話準備了近 10 個小時,“搞得大家都沒睡好”。在大多數留學生的名片上都隻是英文的某某大學在讀研究生或博士候選人時,有一部分學生在社交場合遞出的名片,已用中英文印上了主席、名譽主席、會長等頭銜。 (chinesenewsnet.com)
在國內,這些熱心的年輕人往往被叫作“學生幹部”,而美國給的名頭則更為響亮—“ Student Leader ”,也就是學生領袖。擁有這些頭銜,他們熱心地為同學們組織各種活動—當然,也比普通學生更多地出入各種座談會和其他諸多社交場合。南加州華人教授學者聯誼會會長薑振英教授說,這樣的學生領袖在南加州地區重要的 14 個高校裏,平均每個學校也就兩三個人。 (chinesenewsnet.com)
王霄飛名片上的頭銜,除了博士獲選人,還寫著“美西南地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和“南加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名譽主席” ( 即卸任主席 ) 。這位 29 歲的年輕人計劃在今年拿到博士學位,然後回國工作。 6 年前,從北大曆史係畢業後,王直接到洛杉磯攻讀曆史係博士,研究方向是美國流行文化。出國前,他即擔任過“公職”—北大曆史係的團支部書記。文科博士的巨大壓力,讓剛到美國的王霄飛不得不在最初的半年裏專注學習。但當他覺得逐步摸到學習門道時,即開始給學生會寫信自薦,為競選學生領袖做準備。 (chinesenewsnet.com)
春節和中秋節是南加州地區學生活動的兩大重頭,在組織了若幹活動後,王霄飛決定競選主席。在競選南加州大學學生會主席時,這位前團委書記在自薦裏表示,自己有能力也有誌趣為學生服務。每年 10 月都是南加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換屆的日子。受美國政治的影響,換屆當然要通過選舉,而選舉自然要召集幕僚精心設計一場 campaign 。競選的程序是先自薦、他薦,然後候選人分別推行競選運動,最後在學校禮堂發表競選演說並接受提問,當場投票後產生新一屆的主席,然後組閣。 (chinesenewsnet.com)
在 2002 年的競選季節,王霄飛發起了一場浩大的競選運動。他幾乎給電話簿裏每一個中國學生都打了電話、發郵件介紹自己,現場的競選演說,第一稿因為太程式化給斃了,入鄉隨俗要加一點幽默和人情味在政治競選演說裏。最終,王霄飛以 189 對 36 票當選。 33 歲的葉偉是 2004-2005 年的南加州大學中國學生會主席,今年 5 月他就從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博士畢業了。葉偉 2003 年 8 月來到洛杉磯,回想自己的競選經曆說,他的優勢是已經做了半年的代理主席,因為上任提前回國了。 (chinesenewsnet.com)
在代理主席期間,葉偉就感覺學生會主席這職務沒錢也沒權,但有一個頭銜,在同學中有號召力,於是上任後,他設了六七個副主席,名頭大好叫人辦事。南加州學生會執委會二十多人,主要的事情就是組織中秋國慶晚會、春節晚會以及接新生。下麵還設有羽毛球、足球、籃球、 DV 俱樂部等,一個大學也就五六個積極分子願意堅持不懈地跑腿幫忙。這是個費力的工作。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認同在海外做“學生領袖”的都是不怕吃虧的人。 (chinesenewsnet.com)
在美國 24 年的薑振英,現在是 Bastow 大學的健康教育係主任,也是南加州華人教授學者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他表示做學生工作客觀上鍛煉了能力,也擴大了眼界,“那些做學生工作的人,都是不甘寂寞、不死讀書的人,他們參與社會,反饋社會,成功的機會更大。”薑振英注意到,但凡成功的留學生,無論是在海外還是回國的,都有共同的特點,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好,肯從小事做起,肯吃虧,眼光敏銳,善於收集信息和交際等。 (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十一”,中國領事館的招待會通常是留學生們最高級的社交場合了,因為有總領事出席,幾百人的規模,邀請各個學校的留學生代表,每校名額僅有 20 人左右。葉偉和王霄飛,都是這類場所的長袖善舞者,與商界、僑界的人士結交頗多。洛杉磯是中美交流的一個樞紐,時常光臨的國內代表團或者“招商”、“引智”大會,均有這些學生領袖們在中間牽線服務。王霄飛認為,積累的這些關係對將來或有大用。 (chinesenewsnet.com)

藍色參政“:頂尖海歸的權力場和名利登天路 ( 續 2)
DWNEWS.COM-- 2007 年 5 月 1 日 16:12:59( 京港台時間 ) -- 多維新聞網

南加州大學因為離領事館近,國家領導訪美途經洛杉磯,這裏的中國學生代表往往應邀出席座談會,這當然是難得的機會;而和領事館有關的僑界活動,他們也是受邀的重點人群。除此之外,各種同學會亦是重要交際平台。葉偉從去年開始擔任清華同學會副會長,相比學生會,同學會算是“更高級”的社交場所,因為成員大多已經工作,信息相應較多。清華同學會現在共有四五百人,每次年會都設在洛杉磯的高級酒店,大家互通信息。


對於決定回國發展的王霄飛來說,和國內的聯係也至關重要,他現在是環球時報駐美特約記者,為美國傳媒寫政治的分析性文章。這些履曆和人脈,對歸國發展或是留美工作都很重要。薑振英說,美國社會看重社區服務的精神,評優秀不光看成績,也要看誌願服務和領導能力。 (chinesenewsnet.com)
李曜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教育參讚 , 很多時候他更願意把自己的服務對象—留學生—放到一個大的曆史背景下來考察。洛杉磯總領館領區包括南加州、亞裏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夏威夷州及太平洋諸島。在這片區域,有近萬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南加州地區是主要集中地。留學生中,以清華、北大、科大、交大、複旦等高校畢業的學生居多。在李曜升的倡導下,美西南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聯席會在洛杉磯成立。聯席會作為各主要大學的中國學生聯誼會協作機構,由領區二十多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組成。 (chinesenewsnet.com)
南加州很多留學生都認識這位性格溫和的教育參讚,特別是那些出眾的學生領袖們。有緣和無數學生打過交道的李曜升認為,愛國情懷,堅忍意誌,融入意識,包容胸襟,平和心態,是許多留學人員有所成就所具備的素質稟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