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上海“驐雞”要回來了: 哈哈, 想得起來伐?

(2013-02-09 13:48:51) 下一個
網郎廂看到迭條消息, 石骨鐵硬是好白相格, 各位網友, 有幾何想得起來老底子馬路上拎著包做迭中事體格伐? 還記起來一幢笑話, 一幫小赤佬圍了看“驐(dūn)雞”, “驐(dūn)雞”格師傅講, 哪裏一個小朋友想驐忒伐? 每個男小囡"何叟"用手捂牢之迭個地方, 驐雞爺叔笑了, 講"老早驐特宋宮裏給皇帝做太監, 現在可以送中南海給毛主席". ---轉載者注

上了半百年齡的人都能記憶“驐(dūn)雞”。在最近光大會展中心舉行的展銷中,農業部國家級家禽示範養殖企業的上海旺園“閹雞”,重新發掘這一“遺產”,受到市民青睞。  驐雞就是“閹雞”
  “閹雞”就是?雞。生活中,驐雞已經難以尋覓,因為,這一技術幾乎失傳了。
  有驐雞就有驐雞人。在浦東原南匯大團鎮海潮村,記者采訪了父子兩代驐雞手藝傳人——董掌根和董中華。
  昨天,記者在浦東泥城鎮上海本原畜禽專業合作社裏,應邀前來指導的67歲的董掌根自述:他的驐雞技術,是在原泥城鄉獸醫站工作時學會的。師傅是崇明人吳生江,因為技術了得,當時被稱作“南匯一把刀”。當時,技術不好特別是驐死雞了,是要被師傅打的。在師傅的嚴厲“苛求”下,董掌根終於練就了一手絕活。
  董掌根回憶說,上海驐雞的黃金時期,是1968、1969兩年,當時大批的“浦東九斤黃”驐雞活雞,養到4個月後,就被送往市區提籃橋的上海禽蛋一廠,再裝運到新龍華火車站,發到香港九龍,老董經常隨車押運。因為需求量大,那時老董一個鍾頭要驐50隻左右,連續兩個月竟然驐了2萬多隻。至今,老董經手的雞有幾十萬隻。
  父子兩代傳人
  上海老習俗到春節要吃驐雞。郊區有這門技術的師傅,都在東南沿海一帶的泥城、彭鎮等地。現在,老董的師傅過世5年了,老董這一輩還能幹的隻有3個人了。老董的兒子董中華也在大團鎮獸醫站工作,如今子承父業。
  一般的雞,在八九月份開始驐,要長到35—40天,再根據不同的品種確定動刀時間。驐雞的技術難點,在於首先觀察雞是否健康,稍有一點病的雞在手術後就會死去。雄雞的睾丸,長在倒數第二根軟肋骨右麵,它們附生在主動脈的血管上,像白色的米粒那樣大小,驐的時候,刀口隻能在一厘米左右,動作大一點,雞就會死亡。
  雄雞失去睾丸後,會變得溫和,肉質細膩甚至超過母雞。驐雞的特征,用老董的話來說,就是頭像雌雞頭,尾巴翹起來長一尺多,眼睛亮得不得了。還有,驐雞的生長要求很高——除了很好的生態環境,生長必須120—180天,才能保證雞的品質。
  擬將大力發展
  這不,去年八九月驐的雞,現在已經成熟可以上市。上海家禽協會副會長陳印權表示,今後將大力發展驐雞產業,挽救這一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術,讓更多市民享口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noopy~ 回複 悄悄話 一直想往驐雞的美味。那尾巴前的毛活拔的做雞毛毽子踢著玩的。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漿糊桶的評論:
有點朋友堅持辣用上海閑話寫博克, 看看上海格東方網伐.
本人常常搗點小漿糊, 還學用上海閑話寫點架啥末事
漿糊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_Shanghai_Ren的評論:
現在上海還有得驐雞服務伐?現在弄堂嘟唔沒脫叻,大概伐會得再有嘞伐?
漿糊桶 回複 悄悄話 老早之嘞該弄堂裏頭看到過有得穿街走巷咯驐雞服務,咯辰光還小嘞,搞伐懂為啥去割雞又伐殺雞,也弄伐明白為啥去驐雞,啥目的,後來再曉得咯。順便問啥,咯得有得用滬語方言寫作咯博客伐?
西門祝 回複 悄悄話 '驐'字原來這麽寫。謝指教。
草廬 回複 悄悄話 驐脫了進中南海跟老貓混真好,可摸可舔嗬嗬。
I_Shanghai_Re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主的帖子。美好的回憶。記得前幾天有個關於三黃雞的帖子,當時我就想說驐雞其實更好吃。以前每到過年前,我爺爺,娘娘(奶奶的紹興叫法)就會買2-3隻活的驐雞,偷偷摸摸養一個月左右,到過年時候吃。肉質絕對鮮。當然價錢也是雞攤上最貴的。
最後祝大家新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