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知識分子級別的高低, 關係到文革中整人還是被整,同時也和單位大小有關

(2024-04-11 14:22:36) 下一個

一些在上海的軍工研究所,極為龐大,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 差不多都有六七百,1956年定級時, 並沒有把工程師分為高低,到了有高有低的八十年代初,基本上是把原六級以上全劃成高級職稱,後來又把高級工程師再一次分成”教授級(或正研)“和普通高級工程師(大概算副高吧)的時候, 一刀切到四級以上為正高。

按此標準,那些研究所,每個所六級以上,就得有十好幾個,文革初期的這些被稱為老家夥的”資產階級反動技術權威“, 大致年齡也就是在40-55之間,六十來歲的好像沒有,因為和大學不一樣, 在轉製時候,太老的老太爺工程師們,部隊實在也是不想要的。

技術人員的隊伍是個金字塔,一級極少極少,二級就是大王了,七八九級是中堅力量, 其中九級名命好的有個工程師的頭銜,一不小心1956年被評上的話, 工資雖然也不少一分, 說起來終究不是滋味。

反右後把大學畢業生的級別工資下調一級,這些哥兒們若1963年那三分之一沒動到的,到1966年毛主席親自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熊熊烈火燃燒起來的時候,拿的還是大學畢業轉正的工資,好在套了部隊的級別,比地方單位能多幾塊人民幣,不夠中等煙癮煙民的香煙錢,反正阿拉鄰居中的這幫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初期的大學畢業生老阿哥中, 吃香煙朋友蠻多。

這個人群中,特別是在部隊裏, 成分不好的還真不多, 不像比他們早的就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大學畢業中紅五類子弟不太多,文化革命一開始,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三十歲上下的他們就成了革命的”主力“了。

記得1968年的”明天“-412炮打張春橋, 這些研究所很起勁,上街遊行的隊伍中, 前麵是些小青工們,後麵就是迭幫”赤佬“,穿一件舊軍裝, 戴一副寬邊黑框眼鏡,其中總會有幾個前後跑來跑去,明顯的就是指揮嘛。

沒幾天, 毛主席替春橋同誌撐了一把腰,每個所都有幾個上躥下跳的老阿哥進去吃牢米飯了。

再說回來,這幫人,以及比他們稍大幾歲(正趕56年前不久大學畢業的),阿拉得喊伊拉”爺叔“的人,剛進這種單位時, 對那些所謂老工程師(其實也真沒大幾歲)倒是恭恭敬敬的,拿著比自己高許多的工資, 想想過個十年八年, 俺們也能拿個差不多的鈔票吧。

人算不如天算,十年一晃過去,到了文革的66年, 大多數一分錢沒加,可那些老家夥一分也沒減啊,這幫人眼看著結婚生子,小赤佬一天天長大, 鈔票鈔票沒加, 房子房子沒增大,結婚時的一間16平方, 現在兩個小人還是16平方,心裏很不爽。

要說他們不知道原因, 也冤枉了他們, 可他們好歹都經過了反右的啊,大多數人當然知道嘴如何使用,方可保自家平安。

心裏不爽有氣找個地方出出。

或找當官的, 美其名曰”這次運動的目標, 是整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還有人就對著那些昔日的老師(原先都是叫先生的),找找他們的岔,好在不幸這些老家夥或多或少有點曆史上可以上上綱的事,那就是“國民黨殘渣餘孽”,至於家庭則是幾乎沒有一個能逃脫的,一個現成的帽子”剝削階級孝子賢孫“。

鬥! 扣工資!!緊縮住房!!!但心眼就是比工農兵多,居多是這號人躲後麵, 找些二愣子青工做”衝頭“。

這股怨氣, 一直延續到文革後期, 那些”先生“們, 工資已經恢複, 政策已經落實, 但住房基本沒有退還, 因為上海的住房實在太緊張。

拿著六七十塊的老阿哥小爺叔們,想想自己也小四十歲了,那些老東西四十來歲的時候, 最不濟爺能拿個一百八, 不少還是二百多呢,那些大牌工程師, 不但鈔票近三百, 時不時市裏統戰部門還喊去出席什麽招待會座談會,吃吃”好東西“。

親耳聽到過一個1962年大學畢業生對人說,對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是有看法的,憑什麽對這些老家夥那麽好!?

到了改開之後, 估計這個家夥又會要求如何落實自己的知識分子政策。

這是大城市大單位的清形。

上山下鄉之後, 聽到那些縣城裏的”知識分子“, 也差不多就是五十年代後期大學畢業的吧,哪位在縣城醫院學校水利局畜牧軍農業局等處不是技術大拿呀?一個月五十幾塊在縣城就好比一級教授在上海啊!

文革的技術權威一定是他們, 家庭出身在小地方特別炫耀, 地主出身的就是地主, 富農出身的就是富農!!整了再說!小地方整認得方式甚至比大地方更豐富多彩啊!

好在小地方一旦所謂政策開始落實,倒也比大城市徹底,九大一開,”小兵回營老將歸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