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廣東洪水之我見

(2024-05-01 01:25:11) 下一個

今年廣東洪水之猛,應是近百年少見的現象。40多年沒有搜集廣東的氣象資料(1965年曾短期接受氣象知識訓練),所以在這數十年是否增出現過象這次長度由南至北千餘公裏的雨帶自西向東的情況,不很清楚。

在大多數年份的洪災多出現在5 – 7月份,6月多是汛期,俗稱“龍舟水”。對農民而言,狂風暴雨並不可怕,怕的是在7 – 8月稻穀成熟了,在暴雨中可搶收的難度大,收割回來後的穀物也容易發黴或出芽,也就是數月的辛勞打了水漂。5 – 6月間的汛期,盡管水淹沒了稻田,一旦天晴,部份水往低窪流,部份水滲進地下,是影響稻苗的生長,隻要補足肥料,產量依照有保障。怕的是缺堤(俗稱“崩圍”), 稻苗長期淹在水中缺光缺氧,變黴發黑,低窪地必然絕收。

在改革開放之前,汛期死保的是廣州和佛山,尤其碰上特大洪水。在當年是分片泄洪,在最初警戒線抵達危急時,先在一些麵積較大且經濟收益不高的地方炸堤引流;前一步驟仍未見功,則陸續放棄上遊的堤壩;到還是有壓力時,不得已將沿江保衛廣州和佛山的水閘開放。

過去的情況與今年不一樣。一般出現的情況是雨水集中在廣東的東﹑北部或西﹑北部,也就是說東江和北江同時水漲,或者西江和北江同時水漲。這三江及其支流匯聚在珠江,然後經珠江三角洲流域流入南海。換言之,東江和北江同時水漲時會推高西江和北江水位,反之西江和北江同時水漲也會推高東江和北江水位。

今年的雨由西向東移,整個廣東都在暴雨之下,東江﹑西江﹑北江和其支流無一幸免。然而這一次暴雨的期間並不算太長,因為它是以每小時60公裏左右移動,到寫此文時已基本過去。

問題在這一次暴雨的成因在甚麽地方?簡單地將原因歸咎於老天爺是否合理?冷空氣自北而南,當碰上中國西部高原而回旋至由西往東,算是正常。但當這冷空氣中挾著大量的水蒸氣東移,卻又碰上由太平洋西移的氣流頂撞,大麵積的冰雹從天而降,這才是損失最大的部份。假如本年度的冷空氣中挾的大量水蒸氣從何而來?為什麽往年不出現?這是科學家應盡快探討的課題,否則日後會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

對普羅百姓而言,這一次暴雨隻是“頭盤”,災難極有可能陸續有來。在4月份的暴雨使絕大部份的土壤飽和且目前是慢慢往地下水方向滲透;而5月的“龍舟水”及6﹑7月份的台風季節即將到來,防洪防災的難度或會加深加重。凡此次受災的地方應將防災預警措施提高,例如按本次水淹沒的高度再加30 - 50公分作為方案,盡早將一些貴重物品上移或外移,以減少損失。私人有汽車的,也盡快安排一旦出現洪災時停放的地點(宜有備選地點)。大多極有可能滑坡的山體已儲豐富的水份,一旦出現暴雨應盡早撤離。

廣東地區出現龍卷風,早在1960年代已有。1965年在三水﹑四會交界的馬房地方出現,兩人抱不過的榕樹倒下,1米左右直徑﹑近90公分高的陶水缸被風吸起﹑吹離20多米遠,現場轉混兩層房屋隻剩下混凝土框架。當時四會縣城發動所有車輛沿途隻要有自願者前往,均應隨時上車至滿載為止的趕往災區。

從曆年來的報導看,傳媒的報導多集中在災區受災情況及軍隊﹑幹部的救災場景,對防洪第一線的普通人極少關注。他們24小時都在堤上輪班,許多時候是累得穿著濕透的衣服倒頭就睡(關節炎由此而起),隻有保障他們的食宿,防洪才有保障。

今年對兩岸都是大災之年,尤以台灣為甚。剛經曆了地震,許多地方的地質環境已經改變,一旦再經曆強台風及帶來暴雨,大規模或大麵積的滑坡及泥石流必然出現,願台灣方麵能提早預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