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少休。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裔小姐與主流文化

(2006-06-16 09:50:20) 下一個

看到一則消息,17歲的華裔女孩Lucy獲得華盛頓州華人社區舉辦的“美國華盛頓州華裔小姐大賽”第一公主桂冠。此前,她還在16歲時獲得“美國妙齡小姐選美大賽”“華盛頓州小姐”名銜,15歲時獲得 “美國城市妙齡小姐選美大賽”西雅圖市妙齡小姐季軍。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兒,聰明漂亮多才多藝。為她所獲得的前途高興。 

這個報道還有些額外的有趣。 

說是報道,其實不太準確,是列在文學城首頁的一篇博客(清靜逸和)文章。點進去發現博客內容隻有這一個事件,連續多圖報道,仿佛是Lucy的什麽親戚搞得非專業PR 

說它是PR,主要是因為這個:

“如果不講述她的故事,你很難想象,一個剛踏上美國國土時還不會講英語的中國女孩,十年後居然考上了享有世界聲譽的美國頂尖名牌大學,如果不回放她的成長,你很難相信,一個毫無經驗的亞裔女孩首次參加美國主流社會舉辦的少女選美大賽,就神話般地從數以千計的金發美女中脫穎而出,躋身三甲。如果不披露她的心曆,你很難品味一個幾年前還沒受過網球訓練的初中生,在礪練成為眾人羨慕的美國女子高中網球冠軍隊隊長的過程中,飽嚐了多少讓女孩們望而卻步的辛酸苦辣”。

這一段看了讓我大不以為然,翻譯成白話文,其實就是九歲來到美國,十九歲高中畢業被美國西北大學錄取;初中的時候獲得本市妙齡小姐第三名;高中加入網球隊,所在隊獲得美國女子高中網球團體冠軍。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好像都沒有報道所傳達的那種艱苦經曆。 

如果隻有這些,那麽這篇報道和這個博客也還隻是一個試圖塑造一個傳統的被美國人模式化了的中國優秀生,當然,外加華裔小姐。但是還有一個反複出現的主題頗值得回味。細節如下:

“她在15歲時就參加了由美國主流社會舉辦的2003美國城市妙齡小姐選美大賽。在千餘名金發碧眼的妙齡美女中,她
以智慧的言談、綽綽的風姿,亮麗的容貌征服了所有的評委,最終脫穎而出,榮登美國西雅圖市妙齡小姐季軍寶座,打破
了此項大賽十五年來無亞洲人戴冠的記錄,使美國人對中國女孩刮目相看。
 
“16歲的她又參加了“美國妙齡小姐選美大賽”。她除了折桂“華盛頓州小姐”名銜外,還因秀外慧中而獲得了5萬美元
的大學獎學金。至此,她的智慧與美貌已得到了美國主流社會的承認。
 

”2005年春,露西(Lucy)17歲時又參加了華盛頓州華人社區舉辦的“美國華盛頓州華裔小姐大賽”。她以奔放的舞姿,完美的
體態,嬌美的容顏,睿智的言談,征服了在場的千餘名觀眾和評委,榮獲第一公主桂冠。經過幾年的曆練,露西
(Lucy)天使
般的慧美,終於得到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承認”。

請略過關於個人描述而注意他們的結尾:“使美國人對中國女孩刮目相看”,“得到了美國主流這回的承認”,“得到了東西兩種文化的承認”。

一言以蔽之,美國主流社會的承認。

 這些結論無疑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很強的邏輯前提和很混亂的思路。且不說華人社區舉辦的華裔小姐大賽如何證明了冠軍被西方文化認同,所謂華人獲得西雅圖市妙齡小姐季軍和華盛頓州的妙齡小姐的稱號(不知是第幾名)意味著她甚至華人獲得了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未免有些太一廂情願。

把視線放寬,不難理解,選美這種活動有著結構性的副作用。從本質上講,所有的選美都是男權結構中處於支配地位的男性對女性身體的窺視。無論給它什麽樣的名目,和獲勝者如何因此而人生積極向上,被淘汰者總是不計其數;而女性作為整體被固定在被審視和評判的位置並不得不通過額外的努力和不對等的取悅來證實自身的價值,而這種價值,當然首先必須是視覺上的。

這就是主流,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這是所有現代社會的主流。所以才有報道者關於亞裔小姐被西方文化接受這種無意識中的邏輯錯誤。它其實有著很強很一致的邏輯支持。

Lucy連續三年參加了這種主流社會主辦的選美。

令我驚訝的是,報道者顯然認為用這種方式獲得主流社會的承認是一種進步。

在華裔在美國的選舉,立法,移民,勞工,學習,等諸多方麵的權益毫無保障的今天,在華裔的地位更低於黑人的種族主義的美國,獲得主流社會的承認意味著接受所謂多元文化標榜下華裔文化的邊緣地位,意味著接受華裔婦女和華裔整體的從屬地位,也就意味著華裔族群最終的集體無政治。

主流社會的標準,應當受到的是挑戰,而不是逢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