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人生教練

微信公眾號:北美姐妹話家教
正文

隱形殺傷力:家長的臆斷,切斷信任,扼殺自信

(2016-03-25 06:48:46) 下一個

但願你不會像我一樣,看到女兒從圖書館捧回五本“恐怖”係列叢書,就有點誠惶誠恐:清一色風格,是不是知識麵太窄?對學習有幫助嗎?看這種書多了,是不是浪費時間? 這些疑慮,引發了今天的對話,引出了人生教練的解惑

【完整語音對話:微信公眾平台”北美姐妹話家教“】

 

1、當事情發生,最可怕的是:不做客觀驗證,草率幹涉

 

成年人難免以自己的成長經曆來臆斷孩子的事情,小到借書、大到上網遊戲;近到擇友,遠到擇愛。當事情發生,跳過了對自己主觀假設的客觀驗證,不經過與孩子的平等交流,換位思考,就過早地下結論,草率幹涉:不準看這類書、不準跟這種人交朋友。這樣的結果常常會失去了孩子對家長天生的信任,挫傷孩子的自信心:什麽都管著我、我做什麽都不對、媽媽從來不相信我的判斷能力、下次什麽都不告訴他們。以至於孩子可能偷偷地看書、悄悄地私下交往,甚至在外麵犯了錯回家說謊。21世紀的家長,我們首先要客觀地驗證猜疑,Assume nothing!


2、驗證疑慮的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采訪當事人“

 

使用”開放式問句(不能簡單地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句)”,帶著好奇問孩子幾個問題。比如:“你借了5本類似的書,是什麽這麽吸引你呀?”;“ 是吧,你從哪聽說過這個係列的?”;“ 封麵看上去好可怕,是恐怖的書嗎,你怕不怕晚上做惡夢?”; “這些都是同一個作者,看樣你喜歡這個作者的書,你讀過他的其它書籍嗎?” 從而打開話匣子,你內心的疑慮也會層層被掀開或許孩子也會慢慢自己意識到他的決定不夠聰明。  原來與孩子交流其實不難,源於一個開放式問句。你可以從她喜歡的一本恐怖小說找到共同的切入點,講講中國的《聊齋》、《封神榜》,聊聊你們都知道的《哈裏波特》,說不定你還可以侃侃金庸、古龍。。。。。

 

 

3、驗證疑惑的有效辦法之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老師和圖書管理員

 

家長們最常見的誤區是,去詢問其他家長,目的是找到更多的例子來支撐自己的臆斷,回去說服孩子。而每個孩子是不同的,在不同時期成長的需要是不同的,又回到做園丁還是園藝的區分,種水蓮的經驗不能直接用於種冰蓮。在借書問題上,就是找老師談孩子目前的需要,找圖書管理員問。他們會告訴你目前孩子們在學校接觸的課外讀物的範疇,也會告訴你孩子在每一個學期、每個階段都會有興趣的側重,也會提供曆年的推薦圖書名錄。

 

 

4、驗證疑惑的辦法之三:“補課”----換位思考,感同身受

 

跟著孩子去讀1-2本他們正在閱讀的書籍,或許它會打破你對美國青少年讀物的一些偏見,也許並不是你想像中所謂浪費時間、無聊小說。一方麵給自己補補國外曆史、文化的不足,另一方麵也打開了與孩子交流的突破口。圖書館的兒童圖書都是經過篩選的,特別是一些係列圖書、推薦書目、獲獎佳作,更是匯集了人文、曆史、地理等方方麵麵,它們都會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今天有意識地上網搜了一下女兒借的這幾本書的作者R.L.Stine.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他是著名的多產小說家。被稱為“兒童文學斯蒂芬·金” ,著有數百部包括恐懼街雞皮疙瘩,爛學校恐怖小說,已售出超過400萬份。獲得無數獎項,其中包括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如此看來,女兒選擇他的書,也不無道理。

 

人往往誤認為,孩子天生對父母信賴是一成不變的。其實“Trust must be earned/信任是贏得的" 家長的主觀評判,想當然的幹涉,常常造成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和對自己的信心。一旦失去, 重塑自信、重建信任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有前車之鑒,何苦亡羊補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