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apatilism: a Love Story》電影評論和隨想

(2009-10-11 23:34:32) 下一個
今晚剛剛看了這部紀錄片,是Michael Moore的最新作品。盡管他以往的紀錄片被批評為欠缺客觀,但是這部作品被認為觀點較為均衡。他的影片總是觸及美國社會的核心問題,反映美國社會體係的重大矛盾。電影本身觸及新經濟危機的多個問題,是關於新的經濟危機中美國人民所經曆的痛苦,這是重點;造成經濟危機的幾個重要原因,比如金融法規的廢除失調,資本家的貪婪;美國理想的蛻變;還有危機中的救市;美國人民的反應和憤怒。導演善於利用對比和類比,呈現事件的荒謬,可笑,增強說服力。Michael Moore堪稱大師,把這樣令人壓抑的話題演繹地生動,幽默。影片跟蹤了在危機中人民自發抗爭並且取得勝利的幾個事件,包括在芝加哥一個工廠裏,工人為得到應得的報酬而發動靜坐的事件,以及在底特律一個社區,住戶反抗銀行奪取他們的住宅的事件,展現了強烈的信念和樂觀。非常有趣的是,電影結束後的倒數第二隻歌曲,是首爵士樂,顯然是根據《國際歌》(L' Internationale) 改編的,不知道在場的美國觀眾有多少能辨別出來。這部片子給我,作為生於七十年代的中國人,強烈的衝擊,讓我對我的社會價值體係有了一個新的審察的機會。我們這一代人,叫做紅旗下的蛋,小的時候認為共產主義是天經地義。年輕時代經曆社會的巨變,來到美國以後,又親身體會中美社會物質和文明的差距,多數恐怕已經把自己轉化成資本主義的信徒。即便不是想著隻為自己,大約也是覺著隻有資本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次的經濟危機卻顯然表明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實在是美國人民的敵人,最終隻會服務於極少數人。Michael Moore回顧了美國憲法和美國立國者的理想,羅斯福的權利法案,美國夢不是每個人成為億萬富翁,而是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工作,有醫療保險,良好的教育,退休後有保障,並指出今日的美國政治體製有違美國的立國精神。影片深刻揭示了資本的貪婪。編導寄希望於人民的民主權利,用選票改變國家的社會進程。作為中國人,對民主和自由是真正的外行,對主義和民主自由的關係也不甚了了,我們常常認為要民主就要選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可是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十四億人口的龐大國家,選取這種政治體製,不更是人民的災難嗎?可怕的是,我們的國家不是正在這條美國化道路上奔跑而沒有見到前麵的懸崖嗎?大量的人們,包括知識階層人士,難道不是覺得一切都應當向美國看齊嗎?也許我們最終要走類似於歐洲式的社會民主主義。從這一點說,中國最近的六十年給我們留下的最大精神遺產或許是播下的社會主義的種子。那麽,我們最缺乏的是民主,我們的國家通往民主的道路恐怕注定是漫長的。也許,中國的官員最應當觀賞這部影片,記住其中的一句話,“當人民不再抗議的時候,就要革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