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手

遵道貴德,道法自然,健康養生,圓滿人生
正文

從盧剛到王立山血案反思華人及子女的心理健康

(2010-05-29 05:25:30) 下一個

從盧剛到王立山血案反思華人及子女的心理健康

張文燦

最近王立山殺死耶魯大學印度裔醫生圖爾(Vajinder Toor)的慘 再一次震撼了美國主流社會,特別是華人社區。“公道自在人心”,相關的評論如潮,眾說紛紜,大部分評論都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在過去20年來,在美國華人中出現了幾起嚴重的凶殺,情殺案件,表1中總結了其中幾個典型的案例。雖然“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在美國的華人工程師和高級知識分子群體中出現這樣的慘案雖然概率比例很低,卻不能完全說成是一個偶然現象。由於個人物質利益或者個人情感危機,無視道德法律,無視他人和自己家庭與生命,鋌而走險。在極端自私、狹隘、冷酷、嫉妒、仇恨的情緒中,采用冷血、暴力、殘忍的手段行凶殺人。造成對社會、他人和雙方家庭的慘案,影響很大,形象很壞。也說明了美國華人在被解雇失去工作後“你死我活”的殘酷的生存環境。

美國是移民國家,除了在主流社會接連不斷發生在黑人、白人中和穆斯林極端分子的恐怖槍殺案外, 少數民族中槍殺無辜和家人的事件可能隻有在韓國人中有,而槍殺老板、或情殺的事件可能隻有大陸籍中國人中有。於是我們要問問自己:

1.       為什麽在美國來自台灣和香港的中國人中沒有發生類似慘案?

2.       為什麽在美國早期留學和工作的中國人中沒有發生類似慘案?

3.       為什麽沒有聽說印度人槍殺中國籍老板和白人老板的案例?

這些嚴肅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在美國華人,甚至全球華人對我們自己個人和子女如何培養道德修養的深刻反思。

1。近年來發生在美國華人中的幾起典型的凶殺案

姓名,職務,出生,年齡

時間地點

原因、結果

結局

剛,學生,196130

199111IOWA大學

畢業找不到工作,嫉妒、遷怒同事上司。射殺同學山林華、44歲的係主任尼柯森等5人,女秘書重傷

自殺

陳建,醫生,不詳

2000 6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被解雇。射殺美籍醫院老板

自殺

黃穀陽,教授,196438

20023加州

被解雇。射殺前蘇聯籍老板

自殺

劉英,工程師,195746

20031月加州

離婚加被解雇。射殺結婚近20年,44歲的前夫楊斌

自殺

吳京華,工程師,196147

200811月加州

被解雇。射殺印度籍老板等3

自首

王立山,醫生,196644

20104月,康涅克州

被解雇。射殺印度籍老板等1

被捕

 

 

深層次的受害原因

接連在美國發生中國人行凶殺人的重大案件凸現當事人首先不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生存環境變化,當遇到突發不幸事件時,更無視法律及道德,遷怒報複他人,以致 行凶殺人。當然這些肇事者同時又是受害者,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五  方麵的原因。

急功近利拜金主義:有人把問題是歸於中國傳統文化,這種說法並不全錯。但為什麽沒有聽說台灣和港澳來的中國人發生類似的事件?為什麽大部分事件的主角都是出生於1960年前後,成長在文革的非正常教育環境中和改革開放後的教育體製?其中的一個解釋就是過去幾十年對道德的教育的忽略,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文化的糟粕之一就是愛走極端,從文化革命中幾乎完全不要智育到改革開放後的一味片麵追求智育。從文革中登峰造極的“拜毛主義”發展到改革開放後物欲橫流的“拜金主義”。從那時的“政治掛帥,革命代替一切”到如今的“金錢掛帥,私利就是一切。”現在雖然經濟發達了,科技進步了,整個社會卻過於崇尚和追求權力、地位、私利、金牌、金錢、美女。一切成敗以金錢財富為唯一標準;一切是非以個人物質私利的得失來衡量。由此引發了嚴重社會道德和精神信仰危機,這些凶殺案的肇事者則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受害者。譬如在美國加州經濟最發達,外國移民最多,“拜金主義”最為嚴重,也是華人凶殺血案最多之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難道一個“錢”字就成為我們生命的全部?

狹隘嫉妒失業仇富嫉妒仇富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點糟粕。我們中國人過去的政治生活中曾經有段時間以“階級鬥爭為綱”,政治教育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和鬥爭,甚至為了鬥爭需要無中生有地不斷樹立“階級敵人”,製造了大量冤假錯案。曆次運動發動群眾的基礎之一靠的就是仇富的嫉妒心。記得文革的電影戲劇中主角個個“金剛怒目”,紅燈記李鐵梅有一個唱段是“仇恨入心要發芽。”雖然那段不堪回首的曆史已經過去,現在步入了“和諧社會”,但其餘毒遠遠沒有被肅清。一部分人會錯誤地把自己職業場,競技場和生意場中的競爭對手,同事和上司當做“階級敵人”對待。在尖銳矛盾產生時,特別是被裁員時會“恨從心上起,惡向膽外生,你斷我活路,我送你死路”,把和“階級敵人同歸於盡”錯誤地認為是一種“夠本行為”。

槍支文化潛移默化:平心而論,美國的“槍支文化”也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美國社會對槍械的管製幾乎形同虛設。雖然理論上槍支可以自衛,但犯罪分子有備而來,除了警察外,有誰會每天佩槍自衛呢?美國電視每年報道公司、學校的槍擊案此起彼伏。使大多數一般美國民眾成為槍械商人利潤的受害者和犧牲品,也無形中對肇事者起到了潛移默化作用。華人在美國孤獨寂寞,人際交往很少。遇到天災人禍無人傾訴商量。在不幸鑽了牛角尖後就無法自拔,個人隱私又收到法律保護,而槍支彈藥垂手可得。大部分美國的公司也沒有象飛機場那樣嚴格的保安措施。這一切都為肇事者的一念之差以可乘之機,行凶犯罪易如反掌,甚至沒有一個緩衝餘地。肇事者覺得自己一肚子的委屈無法申訴,隻好用槍支火力替自己“說話”,將事情“擺平”。

中年危機不堪重負不可否認,許多肇事者正在經曆痛苦的“中年危機”,據研究,人在44歲時工作家庭負擔上升加重,各方麵期望值增高;而本身身體能力下降,力不從心,不堪重負。此時不斷上升的各種負擔與不斷下降的心理生理承受力兩條曲線相交,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大坎”,如果不注意,一些人此時會英年早逝或遭遇不測。在人生敏感時期被裁員無異雪上加霜,被迫走上絕路,應當高度警覺。

心中苦楚無處申訴:最後,這些肇事者確確實實在生活和工作壓力下,特別是被裁員後,已經患有嚴重的心理病態,久而久之形成整套犯罪計劃。其實從產生做案動機,購買槍支彈藥到具體犯罪有一個發展過程。平時也會流露出來,如果這時有家人、牧師或心理醫生開導谘詢,這些慘案本來都可以及時製止。因為美國學校和公司內部沒有完善的心理谘詢工作係統,老板隻談工作,人際交往很少,老死不相往來。一般華人沒有看心理醫生習慣,許多人也不去教會。問題出現後,任其自由發展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關注,關懷和引導。美國人重視家庭生活,華人家屬的責任就更大了,就要十分關注敏感時期 “一家之主”,或者下一代的心理變化的蛛絲馬跡,防微杜漸,及時溝通,及時引導,或及時報警尋求幫助,以免釀成大禍。

下麵,我們將在人性,道德和博愛層麵上對幾個典型案進行分析討論。

 

華人印裔四海弟兄

印度人和中國人一樣,在美國都是移民。在美國,幾乎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印度人,印度人的移民人數和比中國大陸人的移民人數略低。印度人非常守法、守時、謙卑、嚴謹、聰明、勤奮、敬業、勤儉。特別會和上級(包括華人上司)搞好關係,公司裏的印度人往往比中國人做的好。在美國,印度人在做醫生和工程師的很多,往往被晉升到許多重要位置。印度人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的等級文化包括了對上級的畢恭畢敬和對下級的相對苛刻。許多自律勤奮的中國人在印度老板手下也幹的相當不錯。也有一部分中國人和印度老板矛盾很大,因為印度老板對下級要求高,而且希望中國人像印度人那樣去尊重老板。有時對下級不夠尊重,甚至公開指責。一部分中國人對這樣的老板則難以適應。

作為後來者,又持才傲物的王醫生在印度人手下忍氣吞聲也是可想而知的。王立山和吳京華案件都涉及到印度籍老板,不能說印度老板完全沒有責任。例如王立山曾經因為工作時間開小差被當眾訓斥。但是王立山丟掉工作不能完全怪罪印度老板,是他自己的職業修養有問題,不能適應在團隊中工作環境,進而引起眾人抱怨,那才是根本原因。他自己到頭來走投無路,在美國這個寬容的社會中也很難有立足之地,又錯把自己本身的問題遷怒他人。當然,王立山可能認為自己還是“先禮後兵”,打官司兩年失敗後,申訴無門才走上的絕路。在雙方已經各奔東西兩年之後,王還記仇跟蹤上門殺人,可見王立山“仇恨入心要發芽”的痛苦與掙紮

沒有任何理由殺害印度醫生,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大家都有父母,妻子,兒女,都是來美國討個生活,“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因為工作上的一點矛盾就應當失去寶貴的生命?如果王醫生當眾批評某個部下,該部下在兩年之後還記仇把他凶殺掉,王醫生自己的感受如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像任何被移植的有生命的生物體一樣,移民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家,首先的問題是學會如何生存。

謙卑生恩驕傲生怨

老子在兩千年前就用非常智慧的形象比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我們在現實中不難發現,有朝氣,有希望,有生命的生物體的特點都是柔軟靈活,適者生存。而沒有生命的東西是僵硬的,死板的,頑固的。人的脾氣暴躁,易怒抱怨,自以為是,逞強好勝,吹毛求疵的結果往往是被“槍打出頭鳥”。“軟弱為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古今中外都一樣的道理。

美國是講究法製和科學化管理的地方,公司更為每個人的位置和每個工作過程製定了繁雜的標準化操作程序。所以我們作為移民的第一門功課就是學會順服。改變自己過去的觀念,習慣和價值觀,來適應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包括老板同事和工作係統。另一方麵,剛剛從學校出來的人會發現,雖然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在公司裏的決策係統卻象軍隊,一切都是老板說了算。工作的成績也要歸功於老板。美國人直截了當,簡單幹脆,沒有商量餘地。這就是美國公司的文化,“Yes or No, No Excuse!”我們要學會適應這種文化,而不是試圖去改變這種文化。

筆者在“淺談心身健康”一文中指出:“人在社會上生存,要象水一樣去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身體。反其道而行之的結果隻能是碰得頭破血流。因為不難發現,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改變的事情是自己,用改變自己來適應那個不變的“道”,就可以大大減少痛苦。當然改變自己也是一個艱難困苦的過程,並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事。而改變環境,改變別人卻更如同天方夜譚,是幾乎不可能的。” 當然,如果自己真的有道理,要想改進一個已經存在的係統,也應當以理服人,以柔克剛,戒急用忍。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卑才能學習,才能產生 感恩、知足、順服、和饒恕。驕傲產生自滿、逆反、挑剔和怨恨。雖然印度醫生的方式方法有問題,設想假如王醫生能夠在被印度醫生指責後虛心接受,反省懺悔,洗心革麵,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那麽今天的王醫生就不至於淪落到到可能在今後幾十年裏天天手銬腳鐐,麵對鐵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的這步田地。他完全可能在某醫院裏行使“救死扶傷”的崇高職責,他的妻子兒女可能像其他醫生的家屬那樣享受美國豐富物質生活和兒童天堂的生長環境,那是真正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自由天地。衷心希望王醫生能夠盡快感悟到這一點,他應當感謝那位直接了當指出他缺點的那位印度醫生,而不是在時隔兩年之後還去殺害人家。

當然“聞過則喜”是一種謙卑高尚的境界,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雖然不是輕輕鬆鬆的,但人人經過努力都可以做到。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人的世界觀成長和形成和童年、少年時期的生長教育環境關係極大。從小培養孩子的謙卑尊師美德這門必修課的重要性,再強調也不為過分。

 

吃虧生福貪婪生禍

“君子坦蕩蕩,小人小人長戚戚”,許多海納百川的人,宰相肚裏能撐船,不和那些小人、小事一般見識,做到“難得糊塗”,反倒活的瀟灑超脫。因為自有天道在主持正義,吃一點小虧其實沒有關係。在枝節小事上糊塗,在大是大非上不糊塗,做那些“聰明人”不做的“傻事”,是大智若愚的表現。不難發現,常常吃虧的人,其實並沒有吃虧,往往在其他方麵得到更多的補償。譬如加薪升遷,健康長壽,青史留名。所以,成就大事的人,“有容乃大”,沒有一個是靠算計、嫉妒和詆毀別人起家的。如果“吃小虧,占大便宜”不錯,那麽“得小便宜,吃大虧”也不錯。如果我們真正理解“吃虧是福”的道理,也不難看到其另一麵則是“貪婪是禍”。其實,這都是天道。所以,幫助、原諒、饒恕別人是福,實際上是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原諒、饒恕自己,也是祝福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據報道,吳京華為人和氣大方,在當地華人社區活躍,印象很好。2008年吳京華擁有17處房地產,總價值240萬的投資。 對於兩個工薪階層收入的家庭,已經是在大大超負荷運轉。也許他當初定的目標過於樂觀遠大。當2008年房地產泡沫出現,投資失利,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雪上加霜的是他又被公司掃地出門,連工作飯碗也丟了。而且“冤家路窄” 遇上了個同樣“貪婪”的印度老板,解雇時采用的是“開除”,而不是“裁員”,竟然沒有給他一點補助。吳終於忍無可忍,一口氣槍殺了3個老板。那位印度老板也是“得小便宜,吃大虧”,為了一點小利搭上了自己寶貴性命,雖然他不應當得到如此結局。簡而言之,吳京華案的雙方都是“貪婪是禍”的受害者。倒應中國的那句古話,叫做“無巧不成書”和“物極必反”。

聖經裏講的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16:26】。

愛人如己牛頓定理

聖經對愛的定義講的好:“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前134-8

 

簡單歸納,世界上隻有兩種愛,一種是無私單向的愛,如母愛,父愛和更加常闊高深的神愛。那是無條件,不要求回報的愛。還有一種是互愛,那就是平等互相的愛。對待朋友同事和上級,我們在社會上是應當追求的是互愛。人人都希望自己被愛,被寬容,被忍讓,被給與,被祝福,對這一點大家沒有異議。重要的是如果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寬容別人,忍讓別人,為別人付出和祝福。如果自己一方麵對別人充滿了嫉妒,甚至盼望別人倒黴勝過盼望自己發財,另一方麵又要求別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愛我們自己,給予自己。這確實有點有欠公平,強盜邏輯了。

 

學過中學物理力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牛頓力學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也許牛頓先生可能還不曾想到,用他的力學定律來解釋人際間的互愛和互恨也是天經地義,合情合理的。按照這個定律,當一個人向周圍的人發出的信息是慈愛,那麽他得到的反饋也應當是慈愛。當一個人向周圍的人發出的信息是嫉恨,那麽他得到的反饋也應當是嫉恨。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希望得到周圍每個人的慈愛、寬容、忍讓、饒恕、給予和祝福,那麽就應當慈愛、寬容、忍讓、饒恕、給予和祝福周圍的每一個人。應當記住最起碼的一條常識,慈愛的信息對自己心靈、身體、家庭和事業發展有益,嫉恨的信息對自己的心靈、身體、家庭和事業發展有害。我們應當怎麽做,不是非常清楚嗎?

記得上世紀50-60年代曾經有一首歌其中提出一個口號“我愛人人,人人愛我”。非常有道理,我們不能忘記了一切基本道理。

有人會說,對有的人,我發出的是慈愛的信息,得到的卻是嫉恨的回饋。怎麽辦?那也沒有關係,繼續對他(她)發出慈愛的信息,堅持下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定會得到慈愛的回饋。人們都會記住並回報你的善意。那麽,對於極個別恩將仇報的人,怎麽辦呢?

 

饒恕別人饒恕自己

耶穌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那麽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614-15

“人非聖賢,豈能無錯”。因此要首先學會寬恕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才會寬恕我們自己的過錯。我們自己也有很多缺點錯誤,為什麽對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呢。既然我們願意被人饒恕,那麽首先應當學會饒恕別人的過錯。另外,不寬恕別人的結果會使自己非常痛苦,甚至許多年都不能解脫,“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又何苦來著?

講到寬恕,19年前震驚世界的盧剛事件是一個正反兩麵最好的例子。盧剛剛在他獲得愛荷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刻,開槍射殺了這所學校的3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和學校的副校長安·柯萊瑞。盧剛一口氣殺了那麽多“仇人”,都是對他恩重如山的導師、教授和學校領導。在他事前寫給給媒體的一封信中,沒有任何感恩,憐憫,寬容和饒恕,充滿了對教授導師的不滿,對同學進步的嫉妒和對學校管理高層的怨恨。

與盧剛的自私仇恨心態和性格形成明顯對照的是被盧剛槍殺那位副校長,名叫安·柯萊瑞的家人的慈愛和寬容。安是愛荷華大學最有權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親曾遠涉重洋到中國傳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美國人,所以她對中國人有特殊的感情。她終身未婚,對待中國留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照他們,愛護他們,每年的感恩節和聖誕節總是邀請中國學生到她家中做客。安的兄弟們還在無比悲痛之時,以極大的愛心宣讀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附件)。那封信裏沒有譴責,沒有怨恨,沒有報複,沒有仇恨。反而,充滿了寬恕,饒恕,憐憫,慈愛和祝福。

和聖經裏的道理如出一撤,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也素有“以德報怨”的高尚品德。這些道理很好,做到卻非常之難。因為我們一般的教育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此我們應當大力宣傳、學習、提倡這些正道及真理。一步步慢慢成為我們和我們子女的真知共識及精神財富。林肯總統講的好:“隻有一個方法教導孩子走該走的路,這方法便是自己走這條路。”

我們應當繼承我們祖先的華夏文化精華,學習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各個宗教的寬容和慈愛。我們的中國不僅僅要構建為一個經濟大國和環保大國,更要構建為一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德大國和禮儀大國。希望在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共同負起我們的曆史重任,逐步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使我們全球華人真正成為受到世界各國各族裔民眾尊敬、尊愛、尊重的來自禮儀之邦的公民。

附件:柯萊瑞家人致盧剛家人的信

1991.11.4

致盧剛的家人:

我們經曆了突發的巨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我們深以姐姐為榮,她有很大的影響力,受到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的尊敬和熱愛她的家庭、鄰居,她遍及各國學術界的同事、學生和親屬。我們一家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裏,不但和姐姐的許多朋友一同承擔悲痛,也一起分享姐姐在世時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當我們在悲傷和回憶中相聚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

安最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的時候,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感悲痛的,隻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這樣,我們就能一起從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會這樣希望的。

誠摯的安·柯萊瑞博士的兄弟們

弗蘭克/麥克/保羅·柯萊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