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常文『自我及其思想的出發點』的幾點補充

(2009-10-21 19:28:19) 下一個
最近同學們在熱火朝天地討論中國的教育問題,但說實話教育並不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照偶看來,中國在今後幾年的最重要問題是研究討論明白“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國家主義”的優缺點及其具體實踐的可行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弄清楚了,中國的大多數社會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這就是咱毛澤東思想裏的“綱舉目張”的意思。用民間的智慧來表達,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功”。

個人很感謝常德浩同學肯抽時間與大家交流“思想、自由、自我的充實”等等的思考,對他的文章偶一般讚好的時候多,這是因為偶自認為思想上與他大體一致。而且,偶最早開始思考“自我”及“自由”等等概念的時候,曾受到過常文章的大量啟發。但是,所謂教學相長,就象常同學說的“有互動才有活力”。偶方才醒悟到積極砸磚參與討論才是最有益的態度:)

常同學就思維方式要以自我為中心的好處總結了以下三點:

1。思想因為有清晰明確的思路而得以進展。
反之,因為將自我拋開而去站在一個非自我的立場來思想,則因為頭緒太多、矛盾分呈而無法把紛繁的思路理清楚,惘論進一步思索了;

2。思想本身應該是個人的事情。
這樣說的理由在於:我對於我自己的思想應該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有明晰的洞察,因為隻有我可以直接通達我的思想內容,而不是別人。我對於我的意識裏被給予的現象及其意義結構有唯一的權威。這個道理適用於每一個思考的個人;

3。我的思想僅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第二者。
這是思想自由和真正自由的開端——有利於取得對個人的尊重、對思想的尊重、對他人思想成果的尊重。

偶想接下去作一些補充,有沒有道理還請大家評說:

4. 認識自我是認識世界的開端。
如果一個人隻會按照別人教導的方式或書本上的內容來看待世界,而不先去了解自己,他或她比較容易在生活中迷失和受傷。這個偶以後可以舉自己這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一個沒有自我的“空心人”在生活道路上的困惑和求索。

偶先說一個別人的故事,偶在國內有個親戚的女兒,是位很乖很可愛的80後,大學畢業已工作了幾年。但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問題,有些不快樂。偶在國內時,這位親戚希望偶能與這個女孩多作交流,也就是當她的mentor的意思。偶很喜歡這位晚輩,也樂於做她的朋友。
但偶發現,每次與她交談,偶麵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社會。從她的每一句話裏,我可以tell那是她的母親在說話,或者是她的老師,有時是她身邊其他的長輩或同事的口氣,有時是從教科書上背下來的,有些是她從電視裏流行的語言裏模仿來的,讓我感到很遙遠。隻有很少的時候是她自己在說話,而每當這個時候我會覺得離她很近。我以為她雖然是20+的成年人,卻隻有10+或更小的孩子的心智(心理年齡)。象她這般在自己和身邊的世界之間沒有形成一個健康的Boundary(邊界),做人做事都“拎不清”當然就不容易有幸福感了。
我有一次直接告訴她我的看法,說:你沒有自我,我真希望你能夠讀一些有深度的書,作些思考。她很乖,去買了幾本於丹寫的論語開始讀起來。過一段時間再來與我交流,就是大段背誦於丹版的論語的話了。還是沒有看到有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因為思考也是一種習慣,需要有意識地培養的。
偶以為這個孩子很典型,代表一大批中文環境裏的年輕人。所以才更顯出韓寒這樣的人的難能可貴。

5. 隻有從自我出發,才能對人的本性(人的本能,人的生物性)有正確的認識。
從而才能夠由己及人,懂得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再進一步懂得人的社會行為和規律。
人性是一個大題目,不是三言兩語可論述清楚的。但我猜測,常帥寫這個自我的覺醒和自由的獲得係列時,或多或少會觸及一點關於人的本性的討論。我試試能不能用不多的話概括一下偶的基本認識。

偶所謂的人的本能即指人的生物性,這個生物性應該是沒有善惡的概念的,一切以個體的生存(surviving)和欲望的滿足(pleasure driven)為行為的出發點。這個在道家稱之為回歸自然,在佛家似乎叫做本性清淨,在基督教中是亞當和夏娃吃下智慧果以前的狀態。有一本為很多同學所推崇的書《自私的基因》,大致也是從基因的延續的角度論述利己和利他的問題。偶最近讀了一下,並不認為其對偶關於人性的思考提供任何新的內容,並且此書中還有偶不以為然的地方。
對人的行為作出善惡的評估,是站在旁人的角度,所以善惡是一個社會性的變量。

當人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人與人之間的coupling(相互作用)就不可忽略了,這時也必然產生出對資源的競爭。個體的出於自然的利己行為,有可能損害到其他個體的利益和興趣(conflict interest),在別人眼裏這個可惡的概念就產生了。
所以薩特同學說得很斬釘截鐵:“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常被有些同學用來攻擊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以自我為中心、人欲橫流、自私冷漠,正在走向墮落消亡之類的。其實他這句話是針對整個人類而言的,與主義和國家都無關。除非你認為咱們中國人不是人,不然這句話同樣適合中國。而且這句話也不是要引導出這樣的結論:認為人類是本性醜陋、注定沒救的,現實世界隻能充滿了罪惡等等的。這是因為,我們人類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於我們有“理性”這個非凡的功能,所以思想和積極的思考才是唯一自我拯救的途徑哪。

6. 隻有自己才是最關心自己的利益和興趣的人。(待續)
這個再寫下去就有點長了,等偶歇一歇再續下去:)

============================================================================
自我及其思想的出發點
來源:常德浩

閱讀中國人論思想的書籍,再閱讀西方人論思想的書籍,給我一個總體的感覺,就是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有很大區別。或者說,主要區別在於思維的出發點不同。因為是總體感覺,就不一一列出書目了。這種感覺如要通過寫正式的文章來說明,就需要花時間去列舉證明了。這就是論壇寫帖子的好處。

西方人,尤其近代以來,開始自覺地以自我為中心,並運用這個原則,來思考一切與人生、意義、社會、政治和法律等等的問題。也就是說,去衡量和思考一件事情、一個道理、一種理論,所采取的標準——思考出發點——就是思考者自我本身。我認為,這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最合理的思考方式。這裏所說的“證明”當然不是說我常德浩這樣認為就成了證明,而是指真正經過無數的理論和實踐的證明。概括來說,就是一切以人為出發點。這裏的“人”指的是個人而不是人群。而中國人自古以來采取相反的出發點——一切從社會、社稷或者群體出發,來思考問題。這個傳統綿延至今,後繼有人。比較有代表性的表現,就是一討論某個問題,就有無數的人站出來說:青菜蘿卜各有所好,隻有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沒有什麽最後的真理。你說你的,我說我得,最後不了了之。

在我看來,要讓思想取得進步、取得深入,則不能不弄清楚這個道理:就是找對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為什麽比思考更重要?

我大致列出幾點,看看有沒有人一起探討。從思維方式以自我為中心來看,有如下好處:

1。思想因為有清晰明確的思路而得以進展。反之,因為將自我拋開而去站在一個非自我的立場來思想,則因為頭緒太多、矛盾分呈而無法把紛繁的思路理清楚,惘論進一步思索了;

2。思想本身應該是個人的事情。這樣說的理由在於:我對於我自己的思想應該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有明晰的洞察,因為隻有我可以直接通達我的思想內容,而不是別人。我對於我的意識裏被給予的現象及其意義結構有唯一的權威。這個道理適用於每一個思考的個人;

3。我的思想僅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第二者。這是思想自由和真正自由的開端——有利於取得對個人的尊重、對思想的尊重、對他人思想成果的尊重;

先列這些,請大家補充或者反駁為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