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學

在紛繁的塵世中,找一個角落,與自己對話,升華心靈.
個人資料
正文

和睦的文化衝突

(2010-03-11 00:11:40) 下一個
         “你的確是個好丈夫。”我禁不住誇JEFF。

         他高興地點點頭,“嗯”了一聲。

         我哈哈大笑:“你怎麽能直接承認呢?如果被人誇,中國人要立刻否定說:‘哪裏哪裏?比起你來,我差遠了。’”

          他困惑地問:“為什麽?”

          “這樣才能顯示你謙虛的美德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好的。下次你一誇我, 我馬上就搖頭說:‘不,我不好’。”

         我又被他給逗樂了:“算了,你就不用費力學習中國的‘謙虛文化’了。”

          中美之間,的確有著太多的不同。我幾乎每天都會感受到種種差異,但卻沒有為文化衝擊而苦惱,隻是覺得好奇和新鮮:原來還可以這樣子。

        有個中國女人和德國丈夫離婚,原因是沒法在一起吃飯。妻子吃不慣丈夫的麵包,丈夫不想聞妻子炒菜的油煙。我相信這個絕對是事實,因為JEFF就不希望我炒菜的時候放鹽,一點鹽都不要放,隻要醬油就行了。每次買辣醬,他都要先看有沒有味精,所以我們家買的所有中餐調料,全都是沒有味精的“台灣製造”。還好,我本身就口味淡,所以在這個分歧上,沒啥好爭的。

         盡管結婚前我們沒有多少時間相處,但到現在,也沒有吵過架。 文化衝突之所以沒有成為我們婚姻的“麻煩製造者”,主要是因為我倆都是那種息事寧人的性格。我害怕跟人正麵發生衝突,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內說“OK”。

          有一次我對JEFF說:“咱們倆出去散步吧。”

          “不。”

         “Ok,那我們就呆在家裏吧。”我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他哈哈大笑:“你沒發現我在逗你玩嗎?不管我對你說什麽,你都是點頭OK。你的圍巾在哪裏?走,我們出去散步。”

          我就是這樣的人,在小事上往往第一時間內說OK, 但在大的原則上,我是認理不認人。在沒有被足夠的論證說服之前,我繼續搖頭說不。

         在某些問題上,我不是一般的固執。但這也沒有引發我和JEFF的矛盾,因為他對我完全是“放養”,想去哪吃草,就去哪吃草。每次征詢他意見時,他都給我同一個答案:“完全由你決定,你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就因為這個答案,我結婚半年後,才開始用“爸媽”來稱呼公公婆婆。之所以如此不禮貌,一方麵因為美國人可以對父母直呼其名,另一方麵是因為害羞的我需要時間來熟悉婆家人。我婆婆是個要強的人,大到如何投資,小到花園裏種什麽,全都由她說了算。 公公隻管看報紙、看電視、或者割花園裏的草。但目前為止,我婆婆從來沒有批評過我的失禮。不象很多城裏的中國婆婆,歧視農村來的媳婦和親家,她反而為我出身農村而驕傲,說我靠自己的能力改變了命運,值得尊敬。

         去年聖誕節,忙著考試的我忘了給她寄賀卡和禮物,她卻寄來兩百美金支票,尷尬的我對她說了實話:“象我這樣不懂人情世故的媳婦,碰到個中國婆婆,不知要被休多少次呢。”

         婆婆知道在中國,子女要給長輩紅包,因為這是當年的付出應得的回報。但她總是堅持幫我和JEFF交保險費,勸我們倆不要為經濟危機太發愁,她少花點,將來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遺產。 

        慚愧的是,我卻沒有怎麽孝敬過她,隻是送了她兩條絲巾做見麵禮。她做的是西餐,我在廚房幫不上忙,隻幫她剝過一次蝦,但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蝦冷得我直甩手,她就說:“算了,你還是回房間寫你的博客吧。”

       很多跨國婚姻都為文化衝突而頭痛,其實很難說某種文化就優越於另一種文化,關鍵是找到自己能適應的那種文化。比如象我這種頭腦簡單的書呆子,根本對付不了一些家規森嚴、條件多多的中國婆婆,所以我很喜歡美國人性格中直接明了、不拘小節的輕鬆灑脫。

         麵對不同,很多人會本能地否定、抗拒、甚至是攻擊, 為什麽不用好奇的心態來接受這種不同帶來的新鮮呢?換個角度,收獲一種全新的思維,不僅能快速豐富自己的人生,還會給世界展現一種和睦的文化衝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