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王勃與千裏馬的伯樂

(2014-01-16 09:42:23) 下一個

王勃與千裏馬的伯樂

玄野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中國的古詩詞中評選第一,大概很難有一致意見,十個人會有九個選擇。在散文中評選第一,意見可能會相對集中一些。倒不是散文更近於武功,而是散文中有一篇十分特殊,那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此文在曆史上傾倒了眾多鴻儒大賢,文人墨客。當年大文豪蘇軾在天命之年外放江南,當地土豪乞其墨寶,蘇老夫子所寫不是自己的任何篇章,正是自己童年時期就已爛熟於心的《滕王閣序》。而王勃著此文時年僅二十八歲。名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據考證,就因為蘇軾那次誦寫而出了另一版本“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少年氣盛,用了“移”字,天命老人悟得人世,用了“知”字。

王勃是文壇千裏馬,毫不誇張;而滕王閣序的誕生也有一篇故事,故事的另一主角當算做半個伯樂了。當年王勃免死除名,被吊銷了幹部履曆表,逼得隻好到交趾那裏找護犢子出名的老爸,從而借道南昌。當時坐鎮南昌的是閻伯嶼,算江西的省委書記了。正趕上書記翻修滕王閣,特邀名門,大宴賓客。王勃身世不同凡響,大概是太爺爺輩上,那是山西巨儒王通,就是史上的文中子,初唐鴻儒均出其門下。以此名分,大概也為書記門楣增色了。閻書記小算盤打的好,目的是要彰顯女婿吳子章的文采,想必是準備好了文章,要當眾露一小手。中國傳統崇尚含蓄,不好直不楞登地出來表演,先禮讓諸賢,大家都明白,堅辭不就。筆到了王勃這裏,結果王大文豪來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接過筆來就不放手了。眾座嘩然,不知這戲如何收場。其實在座眾人不知,王勃著文習慣是蒙頭大睡,起床後一氣嗬成,不易一字。想必當時窮途末路思緒萬千,又覽衡廬盛景,腹稿已成,正愁沒機會表達,這樣的機會豈是一生難遇,分明是千古難尋,何辭為?一下子,閻書記可傻眼了,原來的劇本都作廢了。怎麽辦,憤然離席,回後堂消氣去了。又命令手下看王勃表演,得句則報。首句報得,評價道:老生常談。未出十句,到“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時,書記已經沉吟不語了。後麵珍辭繡句,魚貫而出,令人目不暇接,閻書記心裏的起伏跌宕已是難以名狀了。待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書記擊節而起,隻道:”真天人也。“,於是重出正席,立於王勃之側,盡賞曠世之才的冠絕時刻。王勃是個人來瘋,寫個“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抒發曠達心胸,後麵就直逼書聖王右軍和文聖陶淵明了。然後什麽宗愨謝安伯牙相如孔孟什麽的都排出來衝擊眾人心靈。

要說閻書記也算得境界了,這麽大場合有人公然來踢場子,還能壓住怒火以觀事態。王子安出文未足十句,書記已是默然心動,知其非二三子之屬。至於共賞佳作,極歡而罷,可見書記所鍾主要在於文章本身,而非文章所帶來的名譽與利益。如此說來,閻書記即使不算王勃的伯樂,也當算《滕王閣序》的伯樂了。因為這樣的伯樂機會,書記也得以名垂青史,而重修滕王閣不過百年之功,識得宏文卻令此閣成千古名勝了。若非此文,今人何以知閻氏大名,而滕王閣亦是“蘭亭已矣,梓澤丘墟”的命運了。人看到真理容易,但穿越利益和審美觀再看到真理就難了。看到真理的是千裏馬,而穿越利益和審美觀的就是伯樂了。所以韓老夫子道: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今中國體製內,像閻書記這樣的半個伯樂都難得了。大多人連自己兒女的才華都發掘不出來,要扔到太平洋彼岸學習,何以當別人子女的伯樂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另,“時來風送滕王閣”。。。
漁富 回複 悄悄話
還有這樣小插曲:閻書記的女婿孟學士說王勃之文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掛齒,接著一口氣把《滕王閣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眾人驚奇不已。王勃靈機一動,問道:「序文之後還有一詩,能否也將詩背將出來?」說罷又揮筆疾書,將詩寫了出來:「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孟學士亦定然了得。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化外人' 的評論 : 好聯。謝了。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彩!
squirrel_6 回複 悄悄話 "穿越利益和審美觀的就是伯樂了。" 是不是也可以說:穿越私心和偏見就是伯樂了,不隻是伯樂的私心,還有千裏馬的:)
漁富 回複 悄悄話 好聯!好文!神往那時中華!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滕王閣聯:

滕王何在。剩高閣千秋。劇憐畫棟珠簾。都化作空潭雲影
閻公能傳。仗書生一序。寄語東南賓主。莫輕看過路才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