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色後代與八旗子弟

(2012-04-19 07:45:08) 下一個

紅色後代與八旗子弟

玄野

看到這樣的題目,大家自然會猜想我意在近期的世界大熱門--薄熙來事件,正是如此。開篇我必須明確一點,紅色家庭中並非所有人都趾高氣揚自命不凡。紅色家庭往往是這樣的特點,革命一代和建設一代往往謙遜且為傳統美德教化所浸潤,救亡圖存的責任導致這些人更熱衷於建設而非利益占有。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接受共產主義功利教育,工作時又恰值經濟騰飛物欲橫流時代的紅色子弟則徹底不同,這些人往往程度不同地感染了八旗子弟心態。近來所謂父輩打下的紅色江山不能葬送,和百餘年前八旗子弟們所稱道的我們大清如何如何,是何其相似。因為本人家族有點淡紅色,這方麵感觸至深。本文將從瑣碎的家事開始。

一 紅一代傳統道德的堅守

爺爺是抗戰初期入黨的軍政幹部,曾經出生入死屢立功勳。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絕少聽家人提及,尤其父親,從來不說。後來父親過世,與母親和大哥大姐聊天,才知道一些事情。回想起家族門風,倒不是這些人有多高的修養,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樣的家事會給自己帶來利益,或者往更深層說,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應該用這些東西來謀取利益。我爺爺最過分,他在家人麵前絕口不提他革命的事情。爺爺留戀故土,早早退休回家養老,於是就成了當地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因為大哥大姐在老家上學,就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聆聽爺爺的經曆。這樣,我們全家才知道他的些許事跡。父輩的人是另一番情景。當年,我催促我叔叔去爺爺單位給奶奶申請遺屬撫恤金,他那付不情願的窩囊樣子還曆曆在目。父親的一生見識頗廣,算不上窩囊,用我媽的話說,是老實沒出息。文革時期,父親是當權派,我一直奇怪為什麽我們家沒有遭到任何衝擊。後來問母親,她回答說,你爸爸那個沒出息勁,作為公司經理卻經常被手下的婦女頂得說不上話來,誰願意整他,人家嫌沒意思。我一直對個人家事有平平淡淡的感覺,如今對照某些高層紅色家庭的荒誕行徑,真為自己父輩的那股窩囊勁感到欣慰甚至自豪。雖然平庸,卻沒辱沒了祖宗牌位。

因為年代稍近,我特別提一件二十年前的故事。我有一個稍微遠房的本家爺爺,好像是抗戰末期或者解放戰爭初期的黨員。一直在北京工作,與一位小他十幾歲的北京美女結婚,官位不低。大家知道,北京盛產高官,隨便碰個人就可能是局級甚至部級的。我在二十年前見他的時候,他們全家住在前門外大柵欄的一個四合院裏。顯然這是他夫人的祖上遺產。這第一麵,他夫人就跟我嘮叨家裏如何不和諧。說是爺爺的單位這兩年蓋了不少房子,爺爺雖然退休了,後勤幹部在分房之前卻首先找他說:老領導,咱們有房子了,不用苦了,你看需要哪一套,即你挑。他居然回答說,不要。兩人因為這事吵得家裏雞犬不寧,最後老太太冠心病發作緊急住院,還做了心髒搭橋手術。說過許多以後,爺爺接過話來對我說:我是這麽想,咱現在有房子住,也還不算小,麻煩單位麻煩國家幹什麽?還有多少人沒房子住呢?當時,我不經世事,也說不上什麽,隻是學究氣地內心判斷:老人還是公有製的福利分配觀念,跟不上時代了。現在回想起來,麵對巨大的利益和家人的催逼,能夠堅定地放棄自己應得的,豈是輕飄飄的"觀念差異"了得。當時老人那種實實在在的表情和語氣,絲毫沒有覺得他自己如何清高如何功德。這曾經為許多普通人具備的傳統,對中國的未來而言,是何等重要又稀缺。感慨人心不古,一方麵是對社會的觀察,同時也有對家族內部同輩人的體驗。許多同輩人崇尚利益與榮耀,原有的家族傳統被視作屈辱無能。豈不知,這是祖傳寶貝。

曾有傳言說,也是在八十年代中國大城市各單位開始建房分房的過程中,徐向前元帥的女兒在單位很早得到了住房,回到家後被徐帥審個底兒掉,要她確認這房子不是因為徐帥的身份,而是因為她自己的成績。本人沒有資源來考證這事的真假,隻能從教化和道德的角度說事。其實,隻有這樣苛求子女的行為才是真正的愛子女,這樣傳承下來的道德才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最寶貴的財富。這種財富是任何人都偷不去搶不走的,而且會在後代的傳承中持久彌深,並且會帶來其他方麵的所有財富。

二 紅色八旗子弟的誕生

以個人所得到的信息和判斷,我相信中國很多的老一輩革命者在金錢的誘惑麵前能站立得住,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主流是這樣。教化第一的中國教育傳統畢竟值得信賴。共和國以來的專注在物質建設上的教育理念就完全不同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紅小兵紅衛兵,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又秉持著什麽樣的道德理念呢?物欲洪水是家庭傳統無法阻擋的。家庭熏陶很重要,但是和整個社會環境的浸染和片麵幼稚的全民教育理念相比,猶如杯水車薪。家庭傳統中過分看重權錢的人,我們自然無法寄予任何希望。家風仁厚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其子女就會溫良恭儉讓了嗎?我的判斷是否定的。在老革命紅一代中,崇尚傳統道德的可能占多數甚至絕大多數,但是紅二代紅三代中,繼承這些傳統的人可能會銳減到絕對少數。一是教育和社會環境導致,另外是個人資質與佛性高低造成。

我在這方麵有深刻感觸。某些紅色家庭朋友具備一種特有的向外輻射的優越感與自信心。而同樣家庭出來的另外一些人,也具備才智與美貌,給人的感覺卻是謙遜甚至些許怯懦。給我打擊最大的是我的一個近親最近表達的人生哲學。他高調宣稱父母在鄰裏關係上太過屈辱忍讓,別人的要求一概無原則的滿足,自己的需要卻不敢跟人提起,簡直就是善惡不分。他認為在工作生活中必須認清弟兄和盟友,互相間要堅定地支持,而背後拆台的敵對者則需要一概抵製。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征兆,而這一征兆在二十年前已經被父母察覺。而社會影響的強大和個人的獨立性,已經不容父母左右他的人生哲學了。普通家庭如此,而中國高官家庭可能會走得更遠。共產主義以來中國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和經濟騰飛後各種欲望的誘惑,和中國改革過程中紅色後代與超級財富超級權勢之間的探囊取物般的超近距離,是衝垮道德宮殿的洪水。這一波接一波的衝擊,足令大批的革命後代淪為欲望和金錢的奴隸。

另一個曆史現象也更進一步強化了革命後代的個人優越感。吃小灶是大陸日常生活中極其常見的用語。這一詞匯來源於中共延安時期的分灶製度。在當年的物資極其匱乏的非常時期,中共根據人員的級別不同分出大中小灶夥食分級製度,曾經是十分成功的公有製分配製度。解放戰爭時期中共軍隊爆發出來的震驚世界的戰鬥力是明證。本來,人的社會貢獻大小可以通過工資待遇等算清,但中共革命史中因經濟狀況的限製和意識形態的作用,導致公有分配成為達成最大戰鬥力的首選。

分灶製和日後各種同類的高官福利配給製度給中國高官子女造成了巨大的錯覺。那種超越芸芸眾生的優越感,幾乎被刻進革命後代的骨髓,成為他們頭腦中的天經地義。這些念頭都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對紅色往事的回憶中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樹立起來。網友透露,某著名作家曾作文敘述她的知青生涯,"文革中,母親的戰友的朋友 ---- 縣長親自推自行車送她到生產隊。"朋友的戰友的女兒下鄉,自己代為照顧一下,倒是中國傳統人情。而對這種事情的敘述是否有優越感和炫耀的潛意識呢?人間冷暖苦樂誰都無法擺脫,關鍵在於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在虛無的浮華榮耀中鍛造自己的靈魂。個人以為,在這種個人際遇和榮光之外,中國人民二十世紀的苦難曆史提供了不計其數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真情素材。文學家對宏大的事件視而不見,隻對自己的經曆如數家珍,到底是什麽原因?一部<活著>會打動所有國人的心,征服法國的影視界,卻被中宣部係統給封殺了。文藝界這樣吊詭的狀況,又如何期待一個繁榮的精神文明呢?南轅北轍而已。

還有充斥當今中國文藝界的軍大院文學,你會深深地感受到這些作家在價值取向上明顯不把軍大院與外界普通百姓放在同樣的層麵上看。這些知青文學中,那些遠在萬裏之外發生在數百年前的故事會成為知青們顯示文學修養和追求精神文明的象征,而作為他們下鄉生活大背景的農民卻隻能做反麵陪襯。中國農民的厚道持重毫無蹤影,勞苦大眾在困難中流露出的鋪天蓋地的感動上蒼的人性被視如無物。當精神文明被固定在地位身份和相貌穿戴上時,文學就已經死亡了。而這樣一個慘白毫無血色的文學現狀對民族風俗的塑造又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這些文學反過來作用到紅色後代與精英的身上時,無疑是強化了他們的優越與浮躁。於是,新的八旗子弟出現了。

三 中國政治應脫離主義無關顏色

八旗子弟心態在文學上的表達不過令人歎息而已,而滲透到政治經濟生活中後,導致的後果則極其嚴重。薄熙來事件將此問題大白天下。此事件所表現出來的痼疾是某些精英的高傲與人文素質低下的魔鬼結合,簡單而言就是半瓶醋現象。基督教要求人謙卑,佛道儒崇尚發自內心的溫良恭儉讓。

另一個禍根是辯證唯物主義。中國百年中受害於主義與顏色過甚,此處單言紅色。這個流派雖有巨大價值,本身卻有機械武斷的大問題,其在中國世俗化以後更是貽害無窮。中國的權貴階層則是重災區。某些紅色後代價值觀念不當,因為自己的身世與通天關係而目空一切,自己學的本領除了用來摟錢不知道還有什麽更大的意義。

回憶我的人際交往曆程,我發現一個極其吊詭的現象,共和國特色的教育越發達的地區,傳統道德的繼承越差。從思辯上考慮,這種反比關係比較容易理解,辯證唯物主義使人重物質而輕精神,對物質世界享樂方式了解越多眼界越開闊的人越容易被欲望俘獲驅使。中國的紅色後代應該是中國頂尖城市中的頂尖寵兒,其中的被欲望驅使者沉淪得很出格。如果超越了這些欲望的羈絆,城市人與紅色後代所能達成的精神造詣會更高。我希望這些人裏有高人出來。

明確一點,世界上權貴招搖是常態,西方人也有這個問題。關鍵是看你的人文修養能否鎮得住財富和權力在自己內心中造成的浮躁與自大,在多大程度上鎮得住。美國政治貴族的荒唐事也有很多,但似乎還在控製和容忍範圍內,而薄熙來那邊已經完全失控了。可怕的是,這樣的紅色後代已不是個例,而是或重或輕的普遍現象,雖然不是每個紅色家庭都這樣。坊間有許多由來已久的傳說,如某些紅二代三代與港台商人及內地先富群體合作,最後卻迫人性命奪人資產,甚至於殺人越貨,鬧得滿城風雨。我覺得這鋪天蓋地的醜聞很難掩蓋住。中共自身正在麵臨一個救亡圖存的關鍵點。

從另一個角度看,政治體製不透明,吏治不健康是中共麵臨的難題。作為國家最高層的人選,由少數幾個人來確定要比由普羅大眾都參與意見可能會麵臨更大的危險。當然,專製與寡頭政治會更有效地發揮人的善行本質。而一旦有喬裝偽扮的人騙過幾位決策人,將有著極其嚴重的後果。關於薄熙來問題,似乎又不是民主可以解決的。如果搞一個類似美國大選那樣的民主選舉,薄熙來上位的可能性最大。薄熙來式的人在美國不可能製造混亂,因為製衡元素很多,而在單純迷信民主的地方卻很容易出事。所以說,主義害死人,政治上沒有靈丹妙藥。體製方麵的製衡是必須的,民主憲政之外還有人權,自由,和政治透明等等。雖然說這種製衡會大大降低決策效率,從而導致對民眾有益的善舉無法順利實施,但防止了崩潰與獨裁墮落的危險。所以有人說,民主憲政是最不壞的選擇。好的政體需要多種元素的配合,而當前的中西方政治文明資源已經有足夠多的選擇了。中國不能迷信民主,應該全方位實事求是地研討民主憲政人權民本等政治原則。雖說民主政治不完美,有待發展改善,但無論如何政治不能向後走,必須繼承已經有的好經驗向前發展。

至於薄熙來的作為,可能連向後走效法毛澤東都算不上,主要還是權力欲膨脹,虛榮心作祟,喜歡讓人山呼萬歲,要做救世主。其實,救世主不能成為追求的目標,而隻能是人在明確的信仰指導下舍己救人而來。真正的救世主級別的人物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作用,客觀效果出來以後人們會賦予一個合適的稱號。古代中國的追諡習慣是不錯的做法。救世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名詞,追求這種效果的人追求不到,真正有這名頭的人對這名頭毫無興趣,不過聽天命盡人事而已。上有皇天下有後土,冥冥中是天道,何必僭稱救世主呢?

從道德層麵和人性本善說,中國這一代領導層整體上還可以接受。中共在毛澤東那一代的道德水平是好的,其導致的災難主要在共產主義和狂熱民粹,一部分是政體脆弱的原因,還有就是毛澤東信仰迷失的原因。好心辦壞事的說法有一定的真實性,所以我提倡將中共和共產主義分開討論,後者更大程度上是禍亂之源。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時代的高層道德也不錯。日後的高層道德能否保證?我表示懷疑。中共六十年的教育基本是技能教育和愚民教育,完全沒有教化,這種教育體製下出來的人,誰敢放心?我對自己以前思想的反思,尤其最近對我在道德情操上曾經十分信任的國內親友的觀察,我十分疑惑。可以肯定的是,中共未來的執政團體在道德水準上比毛周時代,鄧胡趙時代和胡溫時代為差。一個整體上道德退步的團體運作一個有缺陷不透明的政治,這種危險很現實。暫時的對策是,中組部在人員選拔上將道德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上。長期的方案隻有大幅度吸收民主憲政三權分立的優點,並全方位啟動中國傳統民本理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早期的共產黨是中國傳統教化和共產主義結合的產物,而當代的共產黨則是發展了的經濟和共產主義結合的產物。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早期的共產黨健康清新,積極進取,是真心為老百姓打天下、謀福利,從上到下充滿了希望。但後來在私心與利欲的驅使下,漸漸失去了建國時的理想,現在所謂的紅色貴族與國民黨權貴家庭沒什麽區別。那些哭哭啼啼的傷痕文學,也就是沒出息三個字。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人在異鄉為異客的評論:
多謝仁兄的補充,都是我想說的。
人在異鄉為異客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平淡,卻滿書香。
謝謝樓主,很受益。
我想中國曆史文化上有“德治”的傳統,
從大方麵講:
中國文化有一個特征就是對土地和疆土的“大一統”,分久必合,
但是地域有很大的貧富差別,隻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在調配資源時才能通盤考慮,做到合理公平。上層中央政府的處事的公平公正性,才能讓下麵的地方政府服氣,從而保持社會的穩定。
從小方麵講:
長期的農耕經濟方式,決定了家族,家庭的人與人關係的穩定,這種穩定是要靠年長者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來維持的。
我想這就是儒家的“仁”,道家的“無為不擾民”和佛家的“行善積德”在中華大地紮根的基礎。
其實這很合天道:人生有限,別占用太多的東西,你用不完,至少得給別人條活路,你好他也好,社會穩定和諧,這是的共贏,這是相生的道。

民不患寡,患不均,文革中雖破四舊,其實文化傳統還是很強大的,加上執政的共產黨就是以“為人民服務”獲得民心而得天下的, 所以在對待財富和待遇上,大多數普便的幹部都能保持較好的個人品德,不貪,所以民怨也小,因為上麵自律,下麵也效法。

上位有德,上行下效,風氣良好;
上位無德,上梁不正,下梁就歪。

上位者,下位者,都是人,都有人性之惡的地方,
但是風氣不好,責在上位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