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金陵十三釵的啟示

(2011-12-30 05:11:04) 下一個

金陵十三釵的啟示

玄野

電影<金陵十三釵>在北美上映,迎來本地影評人的些許揶揄。我抽空瀏覽了幾個片段,整體感覺上是中國近十年來的一貫風格--視覺衝擊不錯,底蘊嚴重不足。當然,老外的批評也十分牽強,並足以為意。歐美麵臨經濟嚴冬的檔口,搶人家好萊塢帥哥美女的飯吃,還要人家說好話,可能很難。

妓女救少女的故事,是否過於離奇,應該從曆史的大環境中解讀。首先說,故事並沒有點明十三位女士去唱歌要麵臨淩辱和生命危險,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對日本侵華軍隊高層的人性可是巨大的隱含羞辱。本來,以日本的性道德水平,集體嫖娼並非不可思議,而這軍隊高層將領集體獵取純真少女的事情可就需要點構思者的勇氣了。以日本的民族習慣,在性道德上,男性對處女犯罪和對妓女發泄到底在良心譴責上有多大區別,應該由日本朋友來解釋,我們自不該定論。而就影片自身暗含的意思和當時背景看,認為十三位女士舍身救人而直麵死亡並合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少女落入魔掌後身心將遭受巨大摧殘,而這些風月女子則沒有這種心靈脆弱,偷梁換柱的計策有點調戲日本高層將領的味道。其次,國破家亡的時刻,中國人的危機感極其強烈,任何對國家民族有益的事情都是國人義氣所向,影片中的義舉沒有令人費解之處。所以,我覺得這故事並離奇。

另外,人性的光輝並決定於人所從事職業的體麵與否。妓女職業往往因為飽受欺淩遭盡白眼,而更能感喟到人間真情,其內心的自卑往往導致她們在關鍵時刻更容易做出舍身取義的自我救贖之舉。反而那些高高在上自以為義的人麵對危險的時候懦弱屈辱得行。當然,一個人行義容易,一群人捐軀很難,故事編排的個中細微之處,拿捏起來十分易。關於妓女題材,我還是欣賞莫泊桑的<羊脂球>,表現得自然,誠摯,深情。畢竟這一人行善的故事比較容易處理。

以我個人的欣賞視角,此片和近些年的中國大片一樣,缺陷依然在編劇上。國內文化部門的審查製度基本是引刀自宮,導致影視作品整體上在精神層麵的貧血。在這樣極其厚重和無比蒼涼的大背景下,居然沒有挖掘出震撼人心的影片來,的確是中國人的羞恥。日本侵華本身是一次冒動,而其中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南京大屠殺。日本內閣和軍隊將帥幻想著用屠城來震懾和瓦解中國人的抵抗,反而徹底堅定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戰爭僵持階段的進程說明了一切。抗戰爆發後,蔣介石眼看著日本人要占領自己老家,祖墳保了,所以淞滬會戰全力抵抗,以拒絕這種比死亡還要嚴重的屈辱。後來的台兒莊戰役,萬家嶺大捷,到南瓜店一戰中的視死如歸,直到薛嶽的天爐戰法將日軍打得找著北,使得日本內閣為了向天皇和日本人證明皇軍的無堅不摧,得以開啟了太平洋戰爭,短期內象切豆腐一樣殲滅了東南亞的歐美軍隊,而戰略上卻宣布了日本軍隊的滅亡。

南京大屠殺的題材,其最豐富最深刻的地方在於,這種反人道的行為是自取滅亡沒有出路的,無論哪個國家何種軍隊有這樣的行徑,都將遭受天譴。另外,就是中國人的遇難個體的無助與淒慘,如何能轉化和透析出一個民族整體的強悍偉大。當然,這種民族魂主要是在國民黨軍隊的抗戰中體現出來的,中國大陸政府是否願意從這種視角去解讀南京大屠殺,是否願意將其看作冬至嚴寒下所蘊藏的一陽複歸,是一個巨大的疑問。所以,中國之前的南京大屠殺影片主要體現了國民麵臨災難的可憐無助,控訴國民黨蔣介石的逃跑罪行。中國曾經的民族魂,依然塵封在曆史的硝煙之下,讓世界華人費解。這樣的遺憾,在當今台海兩岸逐漸和解共榮的形勢下,能否有個終結,將是所有中國人期待的事情。二十五年前,有<血戰台兒莊>令人驚喜,到如今依然在期待另外一部姊妹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這種反人道的行為是自取滅亡沒有出路的”------然~~~~!

看影片之前,也以為故事有“羊脂球”味道,及至看到畫麵,被人性的殘暴與無助的可怖的對立所震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