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現代主義破滅後的文化融合--道德與理性的悖離(七)

(2011-08-31 08:55:10) 下一個

現代主義破滅後的文化融合--道德與理性的悖離(七)

玄野

 

 現代哲學家對現代文化的質疑以及未來的文化整合

近代以來,西方哲學曆史等學術界對宗教教條的駁斥極其普遍而且苛刻,有時甚至有過激的嫌疑。但是,就曾經飽受基督教天主教教條之害的歐洲曆史看,這種刻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為許多教會視作大敵的哲學家羅素是其中的典型。首先說,羅素先生對基督教教條的批判是極其嚴厲深刻的,有時也不免偏頗。先生對基督教既往劣跡以及其生硬道德的反感,使我們領悟到西方道德與理性的悖離何等嚴重,而先生也透露出對西方文化這一缺陷的痛惜之情。同時他對自由主義的警惕也表明了他對道德理性歸一的期待。

羅素先生對掙脫了宗教道德的文學藝術十分不屑,說道:"浪漫主義運動在藝術上、在文學上以及在政治上,都是和這種對人采取主觀主義的判斷方式相聯係著的,亦即不把人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而是作為一種美感上的愉悅的觀照對象。猛虎比綿羊更美麗,但是我們寧願把它關在籠子裏。典型的浪漫派卻要把籠子打開來,欣賞猛虎消滅綿羊時那幕壯麗的縱身一躍。他鼓勵著人們想象他們自己是猛虎,可是如果他成功的話,結果並不會是完全愉快的。"宗教道德對文學藝術的確是巨大的束縛,但恰當的說,這種束縛是人的褲腰帶,如果您認為裸體才能體現真正的自由,那是您的權利,至於吸引來的是審美的目光還是縱欲的目光,就隻能讓大家捫心自問了。

羅素先生對自由主義持巨大的質疑態度,僅做了感性的反駁:"自由主義的本質就是企圖不根據非理性的教條而獲得一種社會秩序,並且除了為保存社會所必須的束縛而外,不再以更多的束縛來保證社會的安定。這種企圖是否可以成功,隻有未來才能夠斷定了。"從人類曆史的發展來看,非理性的教條似乎是社會和諧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其中的理性的邏輯--決定人類前途的大部分因素--是人自己還沒有或者說永遠都能掌握的,所以將自己命運中的許多東西都交付上帝往往是正確的。但是,比較一下儒教世界和西方的宗教世界,我們會十分驚訝的發現,那些在西方看似必須交付上帝的教條,在東方起相似作用的信念卻完全可以通過理性分析清楚。我們不得不想,在當前科學與自由主義主宰人類主要文化領域的時代,古典的神秘主義教條完全可能重新統治世界,我們卻有充分的理由在儒教中尋覓當代所缺乏的理念以拾起西方世界掉落在地上的人類發展接力棒。

很顯然,哲學家對當代所謂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也包括集中反應文化各側麵的主流文學藝術,都持巨大的懷疑態度。這些文化現象的統治地位已經足以令絕大部分人放棄質疑的勇氣和權利,就象中世紀的歐洲臣服於天主教會一般。哲學家的努力雖然沒有將確切的真理表述出來,他們的質疑已經足夠啟人心智了。這就象黎明前的曙光,雖然太陽依然在地平線以下,但我們知道祂重新照耀大地不過是時間問題。

世界的未來呼喚著人類所有文化的參與,無論這些文化曾經的輝煌是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麵對命運難卜的前途,既往的文化資本應當無所不用其極。近代以來的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唯物主義等哲學,由於片麵地關注人平等的物質利益而引發了現代危機,在日後的發展中其份量必然會有大幅度削弱。佛教信奉每個獨立靈魂的永恒,其所關照的就更重於靈魂而不止於現實的生命,其他偉大宗教則主要是對精神世界整體的崇拜,沒有明確地對每一個獨立靈魂的憐恤。就這一點而言,佛教要激進與前衛得多,至於判斷這是事實還是臆測,我們暫且擱置這些信仰的確定性問題。佛教深入透析了人的心理本質與人心理存在的支撐點,從而會在解決自由主義放縱滿足每個人的物質需求與感情需求而導致的現代危機中,起到最關鍵最核心的作用。儒教或者說儒家道家的作用則在於,解決道德建設中起核心積極作用的非理性教條和人類任何時刻都必須倚重的理性之間的矛盾。儒教是樹立道德的良好方法,又是摒棄一切非理性教條的好方法,使人類回到道德與理性統一的道路上。世界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現代危機,其可以選擇的道路極其有限,也許隻有結合佛教和儒教這一條路。當然,中國曆史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這兩大文化發揮能量,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二者獨立於其他文明能夠成就人類未來的幸福。而近代以來的世界卻是二者缺席的世界,從反麵上證明了這兩大文明對世界整體的核心價值。

全文請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8&postID=144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