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徘徊在上古時代

曆史就是遠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時空的隧道; 思維就是不滅的靈魂; 開始吧,讓靈魂穿越時空,回到亙古...
正文

樂談東北亞史十一

(2009-05-03 00:48:57) 下一個
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人群和族群(續一)

南歳(即南沃沮),從名稱,二次葬習俗上,正如史書所指出,是確鑿的歳人。所以,南歳,是考察整個歳人習俗極佳的樣本。

史家特別點出南歳人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常用十月節祭天,晝夜飲酒歌舞,名之為舞天”。“十月祭天”也是史書中提到多次的東北亞居民的習俗,我們來一一檢視有這個習俗的居民,包括南歳、勾驪、和馬韓。

“十月祭天”的具體形式,史書在描述勾驪居民習俗的時候,給出了明確的內涵:(勾驪居民)“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名曰東盟。... 其國東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國中大會,迎隧神還於國東上祭之,置木隧於神坐”。聊聊幾句,可以看出勾驪居民隆重祭祀的“神”是一個(塊?條?片?根?)神木,喚做“隧”神。嗬嗬,這尊神,聽音生意一下,怎麽像是“歳”人的神啊。同文記錄部分馬韓居民有五月和十月兩種祭祀。遺憾的是史書沒有直接描述這兩次祭祀的具體形式。但一些馬韓居民有一個習俗是:“立大木,縣鈴鼓,事鬼神”。“立大木”這個儀式,隱約看到了勾驪人祭祀“隧”神的影子。南歳的“十月祭天”,史書沒有確切描述。

結合“十月、木隧、大木”這些點滴和前述推定的歳人分布的區域,我們大概可以勾勒出歳人的宗教儀式“十月祭天”的具體內涵:在每年農業活動結束的十月,歳人會舉行盛大的儀式,祭祀喚做“隧”的神靈,具體的偶像一定是一根很奇特精致的大木頭,有沒有修飾雕刻不得而知。在祭祀這段時間,從勾驪的情況看,人人盛裝,“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最重要的是頭發要收拾得停當,戴上可能象征不同社會地位頭巾,如幘和弁。著幘者地位高於著弁者,當然能夠帶頭巾,地位已經至少是頭人了。儀式的高潮,歳人在鈴鼓的伴奏下,要向“神”敬獻歌舞,表達今年風調雨順,農事豐收的無限感激之情。在祭祀喜慶氣氛的烘托下,眾多歳人開始豪飲一種稱為“酒”的刺激性飲料,氣氛更加熱烈...
激情散去,史書的精彩描述讓我們這些後人看到,歳人的信仰是一種比較淳樸的農業崇拜。這也表明歳人當時是以農業種植為主的族群。在適宜的地方,他們種植的作物是水稻。收獲的稻米,在入殮先人時,還要恭恭敬敬的放入一個陶製容器裏,供列祖列宗繼續享用。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很私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不足讓外人知道。真的很感謝史家,否則我們這些後人隻能生活在漫無邊際的對祖先的胡亂猜度之中,認錯祖宗的事情在所難免了。

上麵描述的祭祀隧神儀式的具體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東漢三國時的情況,去西漢不遠。還是考慮到西漢至東漢,東北亞境內除了烏桓南遷,勾驪和夫餘逐漸崛起,而且這種崛起主要體現為區域內的整合,基本沒有劇烈的人群衝突和移動,就用東漢三國時代歳人祭祀儀式的細節,權且充作西漢的數吧。

從十月祭祀隧神的習俗看,“東漢三國時代高勾麗治下有顯著的歳人成分”這個前文留下的假設,基本成立了。從東漢倒推西漢,可見後世勾驪的所轄領土,在前195年-108年這個時間段內,是屬於古歳國的,主體居民是歳人。如果還覺的這個論證單薄,就再加一塊磚,把這個假設鑿實了。

這塊“磚”是從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旁邊,也屬於鴨綠江水係)萬發撥子墓葬遺址出土的(感謝考古家)。萬發拔子遺址的第三期出土了典型的二次撿骨家族叢葬墓地,年代是春秋至戰國晚期。這表明,遲至戰國晚期,下去在前195年不足100年的時間點之前,通化萬發拔子這個地方,生活的是歳人。這個遺址出土的證據告訴我們:在遼寧吉林兩省和北朝鮮交界的長白山區,即後世高勾麗統轄的地界,在戰國末期,生活著采用獨特的“二次撿骨家族叢葬”葬俗的歳人;在東漢三國時代,生活著盛行“十月祭天”的歳人,那麽在西漢時期,這個地界上還能生活著什麽人?這有如數學上求極限,一左一右一夾,“這個地界上在西漢時代生活著歳人”的命題就成立了。

跳出這個狹小的地理區域,把我們的眼界再放開闊一些。在由遼東半島,長白山區南北兩麓和朝鮮半島中部構成的這個地理範疇之內,在從西周至東漢這個長達千餘年的時間段內,頑強生存著以“二次撿骨家族叢葬”為特征的古代族群,而且該族群是這個地域內的主體人群之一。有了這樣的時間空間觀念,不難理解在前195年-108年,吉林遼寧和北朝鮮交界的這個小區域,屬於古歳國的中部山區,生活著以二次葬為特征的歳人。

歳人的概念越來越清晰了。總結一下,在前195年-108年,古歳國的歳人生活在北至長白山北麓的鬆花江上遊地區,南至今北朝鮮境內的龍興江流域,西至吉林遼寧和北朝鮮交界的山區地帶,東至朝鮮半島東北部瀕日本海的廣大地域之內。歳人之所以為“歳人”,是他們特立獨行於當世,實際卻非常古老的“二次撿骨”葬俗,以及祭祀“隧”神的淳樸農業崇拜。

還有三點需要明確,第一、古歳國是生活著歳人,而且歳人可能還是主體,但不代表古歳國沒有其它族群生存。夫餘人(統治階層)、勾驪人(疑似貊人)、沃沮人(專稱,非地理概念)也同樣生活在古歳國。第二、歳人除了生活在古歳國境內,還明確生活在漢朝遼東、“萁氏韓國”(或“馬韓辰國”),並可能部分生活在烏桓和鮮卑,是否進入日本列島還不能肯定。第三、更多的歳人,亦或更遠古歳人的嫡裔、苗裔,還生活在大陸的內部...

雖然我們已經清晰觀察到了歳人的影子,但仍然想進一步和他們密切接觸。得隴望蜀,人之常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