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

一、龍井茶

龍井茶以製作工藝精、品質佳而聞名於世,“形美、色綠、香鬱、味醇”四絕,有“綠茶葉皇後”之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西湖龍井居士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國。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號曆史,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衝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產地 多產於浙江省,分鍾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西湖龍井產自杭州市西湖區;錢塘龍井產自杭州市蕭山,餘杭、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區域;越州龍井產自浙江省紹興市紹興、新昌、諸暨等地。

鑒別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的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不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選購 西湖龍井又分為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梅家塢等,以獅峰龍井最好。外形扁平光滑、挺直,不帶動白毫,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甘。

衝泡 可選不加蓋的玻璃茶壺,用80℃~85℃的水,衝泡2~3分鍾。

二、碧螺春

碧螺春以其葉的細小蜷曲如螺狀,又是產於碧蘿峰上而得名,古時又有稱“嚇煞人香”,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而聞名。
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采摘,竹筐裝不下,隻好放在杯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熏蒸,奇異香氣忽發,采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采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采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產地 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洞庭山碧蘿峰,且以西山所出者為佳,一般在清明前後才采摘,茶葉肥壯,茸毛少,茶味濃鬱,湯色清澈,綠中透黃。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在江蘇以外的省份也產,但品質稍次。

鑒別 碧螺春產自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蘿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牙為白毫卷曲形,葉為卷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選購條索緊結、纖細,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滿披茸毛,色澤碧綠。衝泡後芽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鮮爽生津,口味涼甜;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衝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衝泡 用70℃~80℃的開水衝泡,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鬱、回甘。

三、普洱茶,別名 餅茶(圓形)、緊茶(心形)、沱茶(小碗)、方茶(方形)、球茶(乒乓球狀)、團茶(碗狀),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采摘其鮮葉,經殺青後揉撚曬幹的曬青茶(滇青)為原料,經潑水堆積發酵(漚堆)後發酵加工成每散茶或緊壓茶。
普洱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並具有獨特的陳香。
普洱茶可分成兩個係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製作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有“美容茶”、“減肥茶”、“益壽茶”和“窈窕茶”之美稱。
產地:雲南思茅,西雙版納,昆明,宜良等地。
鑒別: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製作的。正宗的茶葉豬肝色,陳放五年以上海普洱茶就有這樣的黑中泛紅茶顏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透明發亮,湯上麵看起來的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湯發黑、發烏。聞氣味,清香味出不來,沒有回甘,則為次品或假貨。
選購:優質普洱茶茶葉條形完整,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豬肝色,黑茶泛紅,氣味甘爽,湯色透明發亮,湯麵上油珠形成膜,葉底完整柔軟。
年份久的普洱茶呈棗紅色,白毫會轉成黃褐色,泡出的茶湯栗紅透亮。而若是水分高,黴味重的茶皆非上品。
優質的普洱茶熟茶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優質的生普,色澤橙黃,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層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變。  優質的雲南普洱幹茶陳香顯露,熱嗅香氣顯著濃鬱,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鏽水味或其他雜味。
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感。
陳茶則要看有沒有一種特有的陳味,是一種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
茶餅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而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的“蓋麵茶”。
而全由芽茶做出的泛白的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的極品,一般不易見到。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麵,有甘醇氣味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陳放,氣味平平不帶  雜味的有三到五年,帶有生味與雜味的,就屬於新餅了。最後,還可以看茶餅的鬆度,如果經過與空氣長期接觸氧化的,茶餅會疏鬆一些。

四、祁門紅茶(別名茶中英豪、群芳最)

祁門紅茶是我國著名的工夫紅茶,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有百餘年的生產曆史。祁紅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寶光”和香氣濃鬱而著稱,自1875年問世以來,已3次榮膺國際金獎,與印度的“大吉嶺”、斯裏蘭卡的“烏伐”井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濃鬱的玫瑰香是祁門紅茶特有的品質風格,在國際茶市上有“王子茶”、“祁門香”之譽。
祁門紅茶品質超群,被譽為“群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單茶園就占祁門縣總麵積的65%左右,這些茶園,土地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早晚溫差大,常有雲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產地 主要產於安徽省祁門縣以及東至、貴池、石台等地。
鑒別 祁門紅茶茶顏色為棕紅色,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選購 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香氣清高持久,湯色透明紅豔,滋味濃醇鮮爽;祁門工夫茶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鬱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
衝泡 可單獨飲用,亦可依個人口味加入牛奶或糖,風味更佳。

五、鐵觀音(別名紅心觀音,紅樣觀音)

安溪鐵觀音係灌木型純種,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安溪地區產茶始於唐代,井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其中又以鐵觀音樹種所製的茶製作工藝嚴謹精巧,品質最優,這就是所謂的安溪鐵觀音茶。據載,安溪鐵觀音起源於清雍正年間(1725-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分春茶、夏茶(6月中下旬~7月上旬采製)、暑茶(8月份采製)、秋茶。

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采摘芽葉要求很高,隻采兩三葉。采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采製茶的品質才最好。因此,當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曆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複烘、烘幹9道工序。

鐵觀音茶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其名稱的由來卻頗有番講究。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製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茶種以鐵觀音茶製定製法製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這與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鐵觀音製茶品質以春茶(4月中下旬~5月上旬采製)為最好,秋茶(9月下旬~10月上旬采製)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采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麵或中開麵時,采下二三葉。采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其中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六、安吉白茶

屬於綠茶類。上世紀70年代,在安吉縣天茺坪鎮大溪村桂家場發現了單株野生白茶樹,經過茶樹科研人員外精心培育而成的茶樹品種。安吉白茶在民間有“茶瑞”之稱,品種珍稀,風味獨特,備受世人的推崇和喜愛。

產地 浙江省安吉縣。
成分 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特別高,遊離氨基酸的含量在6%以上,而其他一般的綠茶品種的含量隻有2%~4%,茶多酚含量約10.7%,比一般的品種低近一半。
選購 安吉白茶以外形細秀似蘭花,色澤金黃色,內質嫩香持久,衝泡後,葉底白色,葉脈綠色,滋味鮮爽,味甘生津,口齒留香者為佳。
功效 美容,抗衰老,預防感冒。安吉白茶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長期飲用,可增強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特別適合女性飲用,有“女士茶”之稱。
衝泡 一般選用玻璃杯,用80℃左右的開水衝泡2~3分鍾即可飲用。

七、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曆史悠久,早在唐朝,六安瓜片茶就早已聞名於世,而在宋代更有茶中“精品”的名聲,明代以前就成為貢茶。

產地 安徽省六安徽區的齊雲山等地,以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三縣響洪甸水庫附近所產最佳。按產區不同又可分為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

產季 穀雨以前采製作稱為“提片”,質量最優;穀雨采製的大宗趙品稱為“瓜片”;進入梅雨季節後采製作稱為“梅片”。

鑒別 六安瓜片薑堰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成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茶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六安瓜片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
選購 應選買外形呈瓜子形單片狀,葉綠微翹,自然伸展,大小勻稱,不含芽尖茶梗,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者。而“齊山翠眉”是用掰下聯芽頭炒製而成,外形勻齊,纖秀似眉,白毫披露,色翠綠潤,湯色淺綠,嫩香高長,滋味鮮醇,有花香。

八、太平猴魁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莊在太平產區收購茶葉加工尖茶,運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獲得很大成功。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製成王老二魁尖,因其品質超群,後便被冠以“猴魁”之名。猴魁茶又分為猴魁、魁尖、尖茶等,其中又以猴魁為首。

產地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鳳凰山,獅彤山、雞公山、雞公尖一帶,其中又以猴坑所產為上佳。
選購外形為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即“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獨特的“猴韻”。湯色清綠明淨,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
衝泡 茶湯高香醇味,回味鮮甘,湯色清澈,葉底黃嫩,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被譽為綠茶中的極品,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很適合茶樹生長,因山高,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雲霧縹緲,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長成的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經久耐泡。

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采製相當精細,以清明到立夏為采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

在製作方麵,要根據芽葉質量,控製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黃山毛峰香氣馥鬱,滋味醇甜,為茶中的上品。

產地 產於安徽省黃山,以在黃山市的黃山區、徽州區、屯溪區、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出產的毛峰茶才以稱為黃山毛峰。

鑒別黃山毛峰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微卷,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綠中泛黃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芽頭邊上的旗)。色澤嫩綠油潤,香氣如蘭,韻味深長,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

選購 外形細扁稍卷曲,綠中泛黃,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滋味醇厚,香氣持久似白蘭。

功效 長期飲用,可提神醒腦,提高抗病毒能力,預防流行性感冒。
衝泡 用玻璃或白瓷茶杯,先加85℃左右的開水至茶杯三分之一處,放入茶葉,再加水至七分滿,可連續衝泡2~3次。

十、信陽毛尖

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而獨具一格,必須是河南省東至固始縣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別山交界處,北到淮河沿線,南至大別山北側的區域內,出產的符合信陽毛尖品質特點和加工工藝的茶葉,才能稱之為信陽毛尖。
產地 河南省信陽。
產季 穀雨前的優質茶稱為“雪芽”,穀雨後的稱為“翠峰”,再後來的稱為“翠綠”。
鑒別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黃。
選購 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香氣高爽,滋味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