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朦的日子

發朦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碼點字,防老年癡呆。
個人資料
正文

東西左右和揚州

(2011-08-11 20:07:52) 下一個

傳統上,古人談方位總是麵南背北的。從皇帝到百姓,從皇宮到民居,但凡可能,擺的都是那個姿勢。所以,左和東,右和西,前(比如前門)和南,後(比如後宰門)和北是相通的。

方位也和具體位置有關。比如,總體上說,黃河從西向東流,但卻繞著陝西可勁地拐了幾道彎。所以長安人,從長安出發向西,西渡黃河,就到河西或河右了。但是他們並不認為,從河西東渡黃河,就到河東了。因為長安人的眼裏,長安是帝都,是天下中樞。隻有從長安出發向東,東渡黃河到山西,才是河東或河左。

長江也是一樣道理。從九江到南京這一段,是從西南向東北流的。所以中原人到江邊,麵南背北時,江浙一帶,當然就成了江東或江左。同樣因為中原人自認為居天下中央,江右或江西的說法不一定常見於主流社會。等到了六朝,帝都偏安江左,說江右應該就沒有心理障礙了。

其實對六朝而言,江左江右,有時指實際控製的疆域,並不一定簡單地用長江來劃分。比如我們常說孫權有江東六郡,其中的廬江郡,地理上並不在江東,而是在合肥以西以南一帶。當南朝人說江東或江左時,有可能也包括了南朝管轄的所有東南地區,比如長江彼岸的蘇中和皖中。而南朝人說江右時,暗示的是北朝管轄的原西晉地區。

為什麽會這樣亂叫,有很多可能。我笨,就找個簡單理由吧。我覺得,古文都是腐儒文青寫的。腐儒文青毛病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愛個形式美。文字要簡潔啦,還要講平仄啦。比如江東六郡當然琅琅上口,江東五郡,再加一郡,怎麽做詩嘛?

對晉朝人而言,江左江右,並不僅僅是地理概念,它還是時間概念。江左時期,就是帝都偏安江左建康的東晉。而江右時期,是指帝都在洛陽的西晉時期。《宋書·百官誌下》中說,“ 武帝初,分中衛置左右衛將軍,以羊琇為左衛,趙序為右衛。二衛,江右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江左無長史。”這一段意思應該是,西晉武帝把中衛將軍這個職位,分成了左衛將軍和右衛將軍。在江右(西晉)時期,左、右二衛將軍帳下,都設有長史一職。到了江左(東晉)時期,二衛將軍帳下,長史一職已經取消了。

唐初期,在長江以南設了江南道,治蘇州。唐開元二十一年,析江南道為三。江南東道,治蘇州,江南西道,治洪州(南昌),黔中道,治黔州(重慶彭水)。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從那時起,江西道或後來的江西路、江西省,又成了文人筆下的江右。這時候,當年江東六郡中的豫章、廬陵二郡,隻好被江西(右)了。

在古書裏,揚州也是個讓人混淆的概念。有說:“東南曰揚州”,這個範圍相當大,徽、蘇、浙、贛、閩都進去了。東漢時,揚州刺史部,治曆陽(安徽和縣)。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揚州治壽春,吳揚州治建業。三國歸晉後,揚州治建鄴。到永嘉年間,揚州事實上又被分為二。《晉書·懷帝紀》:“以平東將軍、琅琊王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鎮建鄴。”而《通鑒》有注:“時周馥鎮壽春,督揚州之江北”。建業或者建鄴,就是今之南京。

今之揚州,常以廣陵、江都聞於世。唐武德九年,揚州移治江都,並永久性地落戶在彼。從地理概念上說,揚州叫江右不錯。但在南北朝人的眼裏,有時也混為江左。近代揚州或附近蘇中一帶的人,也有以江左自況的。比如說,如皋人冒辟疆,常被人稱為江左才子。泰州觀海樓,有匾書曰:“江左勝境”。不過我同意,那邊稱江左,稍微有點別扭。

好了,廢話說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