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中國3G通訊的十大關係 (舊文新帖)

(2009-07-07 19:26:53) 下一個

論中國3G通訊的十大關係 


Cww.net.cn 2005328 15:09 通信世界

孫安

    如果將中國3G比喻為一場大戲、牌照發放比喻為拉開帷幕的話,無疑這是一出精彩的大戲。帷幕尚未拉開,觀眾已經呼聲震天,國內外演員躍躍欲試,專家、學者爭得麵紅耳赤,作為總導演的政府,則不緊不慢著。畢竟,中國3G可是13位數(萬億元)的大市場,而且還肩負電信體製改革、通信強國、經濟強國等多重使命,3G體係是龐大複雜的係統,3G決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複雜、影響最重大的產業決策,能不慎重嗎?

    對其中錯綜盤結的關係和矛盾,本文期望站在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視角,歸納和分析3G的關鍵考究變量,以期對3G決策有所助益。筆者認為,要做好3G的決策,首先需要在如下十個關係上捋清思路和透徹研究,否則3G大戲有可能在個別章節演砸。限於篇幅、也限於實際情況,這裏隻是側重問題的提出和必要說明,以期驗照一句哲言:很好地提出了問題,就是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1. “盡快謹行之爭的本質是什麽?

    目前各方爭論的焦點,比較集中於盡快暫緩上麵,典型的如胡闞之爭。胡派觀點是盡快啟動,以免貽誤戰機,闞派觀點是市場尚未成熟,開放造成的損失要實行問責製,政府的表態是適時提出決策建議,適時開放

    其實各方都隱含一個前提,就是隻要時機成熟、條件成熟,就開放。問題在於對成熟的判斷,各方並不一致。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必然有不同的結論。

    也許,現在應當把對快慢的爭論,轉移到條件或時機由哪幾條界定中國3G定位、目標的界定上。隻有這些更高層的概念捋清楚了,公理婆理才能得到統一。如政策出台的同時或者之前,政府、學者和業內人士應當討論清楚諸如中國對3G的期許是什麽、3G對中國當前或者潛在利益是什麽、3G的代價、3G的風險等,之後才是怎麽做的問題,如牌照的發放時機、數量和形式等。

    2. TDSCDMAWCDMA/CDMA2000標準之爭的本質區別在哪裏?

    目前中國的3G戰略是圍繞TD-SCDMA展開的。通俗地說就是,TD優先於另外兩個標準。這是從知識產權、培育民族企業、未來持續發展角度考量。但是,中國3G的目標可能不隻有這些。比如還可以包括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進軍國際市場等。從這些角度,可能另外兩個標準的價值就不一樣了。

    其實,中國標準也好,歐美標準也罷,都隻能界定為工具,工具不同,價值也會不同。睿智的3G標準對策,應當能化解和組合直至能夠滿足上述種種要求。比如對TD標準的合理應用,對WCDMACDMA2000標準的中國化改造等。捋清3G標準的工具概念,對避免拔高和忽視其價值應有助益。用好33G標準,有助於體現國家3G的戰略意圖。

    3. 牌照數量與重複建設矛盾的解決之道有哪些?

    中國現在有4大運營商和若幹中小運營商。從運營商角度看,獨立運作、從而需要自己的支撐網絡和業務體係,最具合理性;從競爭角度,也需要適當的多主體、多網絡,這些因素要求4張甚至更多張牌照(網絡)。但是,從避免重複建設角度出發,重疊的網絡越少越好。所以,筆者提出牌照數量應為“2+2=3”,兩舊加兩新,兩張全網,兩張半網,共3張全網。“2+2=3”模式,顯然比6張牌照、4張全牌照方式,節省基礎建設資金。同時要鼓勵鐵通、衛通等中型運營商采納非當今主流模式,如WiFiWiMAX等,作為現有主流體係的戰略競爭或現實補充以及未來的戰略儲備。

    重複建設問題、競爭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著通信業。以往的經曆是,要麽競爭過渡導致重複建設,如過去的寬帶最後一公裏建設,要麽就是競爭不足導致服務質量和效率低下,如過去的電信。也許還應當有更加具有創意、從更加根本的手法,來解決牌照數量、競爭數量和重複建設等問題。

    4. 盡快到位與未來持續創新發展矛盾的拿捏需要哪些模式和技巧?

    牌照一旦到手,運營商本能的願望和社會輿論的壓力,都要求運營商以最快的速度,為全國人民提供優質的3G服務,將網絡建設的密度和檔次,盡快做到位。

    但是,越是先進的東西,升級換代往往越快。3G在國外才剛剛開始鋪設,已經有了增強3G標準(如3倍速及9倍速於標準的3G)等,以後還會有3G後,4G等。還包括諸如3G支撐采納NGN的問題,WiMAX替代3G的問題,固話支撐向NGN轉移的問題,軟交換變成電信心髒的問題,移動終端與PC融合的問題,移動內容與互聯網融合的問題等。而且,後麵的投資,一般也是很昂貴的。

    解決好盡快到位未來持續創新發展的矛盾,將能夠極大地減少重複建設、保持發展後勁。這種既參與競賽又保持體力的技巧拿捏,考驗的是運營商的智慧。但是,國家3G戰略的宏觀層麵應當設計出良好的宏觀環境,使運營商有足夠的運作空間。如果認定小靈通屬於臨時性的過渡服務,屬於超生性質的話,那麽小靈通的瘋長,就屬於宏觀環境設計有欠妥當,導致宏觀環境逼迫運營商大量投資小靈通。應當能夠明確的是,國家3G戰略所構造出來的良好宏觀環境,對中國3G投資的盡快到位保持後勁、取得整體動態投資績效比最大的效果,將是非常大的。但是,對這些問題的深謀遠慮和爐火純青的手法,我們都已經具備了嗎?

    5. 電信運營與內容運營的產業鏈需要得到充分效益化的設計。

    為什麽中國手機總數量隻有全世界的1/5,但是中國短信流量卻占全世界50%以上?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國的短信產業鏈設計的比較合理,將產業鏈設計成了利益鏈。

    3G產業鏈中,運營商占有絕對的控製權,因此就有了絕對的權利、而且常常伴生出相關的欲望,控製和限製內容商的利益和發展,包括內容方麵的壟斷行為或者至少是不公平的強勢行為。

    國家3G戰略不僅應當設計好3G產業鏈的技術鏈、業務鏈,也應當設計好利益鏈,使中國的3G,全鏈都均衡發展。3G內容產業的充分發展,不僅直接帶動3G用戶的數量成長和提供良好服務,還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和意識形態性。如果中國3G內容產業成為世界的移動內容中心之一,尤其是全球移動華語中心,那麽就可以提升到文化輸出、甚至意識形態輸出的境界。內容產業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不一定輸給傳輸層麵的產業,實際上有可能會更加重要、更加龐大。

    中國2G的短信,總體是非常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問題,如短信管理的問題。初期相對放任不良SP“瘋長,導致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坑蒙拐騙時有發生,之後矯枉過正,至少是方法不當,導致正常的單向發送功能都被取締。類似的行為,管理不足和管理過當,也需要有一定的機製予以補救和糾正。

    國家3G戰略在促使3G技術鏈完善方麵,無疑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促使3G產業鏈完善方麵,是不是力度足夠?整套好的機製設計完成了嗎?從許多角度看,是應當由技術鏈適應業務鏈條,再由業務鏈條適應利益鏈。如果業務鏈、利益鏈等沒有事先充分設計好,後麵的技術鏈必然不斷返工修改、耗費時日。如果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準備不充分,萬億規模的產業敢啟動嗎?

    從社會普遍關注的知識人士的就業角度看,開放式、非壟斷式的產業鏈,將能夠最大效用地吸收就業人員,產生最多的實際就業崗位。

    6. 國內產業與國際巨頭較量的導向性政策合理性和充分性問題。

    毫無疑問,目前國際通信巨頭實力雄厚、優勢明顯,中國通信業者相對弱小。這次3G牌照運作的話外音就是:中國要利用在自己土地上的買方優勢,轉化成中國通信製造業的產業利益,扶助中國製造產業的發展;TD-SCDMA標準將使這種效益取得最大值。

    這樣的思路無疑是正確的。不過進一步思考可以發現,將TDSCDMA鍛造成為強力工具的行動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措施不當,可能導致不理想結果,如工具本身沒有如願地被設計或製造至完善、不成熟的工具可能帶來各種後遺症等。另外除了TD工具,還有其它工具可以利用;其它工具也有可能被改造,被改造的工具,其利用價值也可能大幅度上升。

    所以,筆者建議不要將都押在TDSCDMA上,也不要忽視其它工具的打造。比如其它兩大標準的中國化、歐美標準智慧產權的談判落實、其它技術體係(如LAS)的吸收和培育等。另外,如果TD體係成功,將其轉化成上下遊產業聯動的宏觀環境設計,也是現在就應當做好預案的事情。

    7.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需要並舉平衡。

    2G為止,中國還主要著眼於如何多占一點在自己土地上的市場。係統支撐基本上還是人家的天下;終端雖然大有斬獲,突破了50%的市場占有率,但是最近陣地有所丟失,下降為43%

    如果3G時期TD取得成功,有可能使中國製造在係統支撐和終端方麵取得一個大的突破。TDSCDMA體係的意義大體就在這裏。

    但是,從全球市場看,中國如果在WCDMACDMA2000體係著力不夠,將導致國際市場的競爭不力。比如華為、中興通過WCDMACDMA2000的體係已經在歐美、東南亞等地取得超過數十億美元的突破,但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卻至今沒有一個市場示範基地,是不是屬於支持未到位的狀態?如果經過努力,華為、中興的設備體係積累了超過1000萬的用戶基數,毫無疑問,它們(也帶動其它品牌廠家)在世界各地將更加容易攻城略地。雖然中國總人口是全球的1/4,但是比照手機數量,中國市場隻占全球的20%,如果按照金額計算,中國總市場則有可能占不到15%,雖然中國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3G市場。設備體係打開市場後,後續服務和增值業務的效益比例,也是相當大的。所以國際通信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領域,如何應對國際市場,政府應當有充分的規劃和措施。

    如果說3G是中國通信製造業在中國市場大幅度提升的一個戰略機遇的話,那麽國際市場同樣也是。華為、中興的突破,證明了這種可能性是現實可及的。

    中國3G在國內市場著力是毫無疑問的,在國際市場中國也應當及時有力,國內一手,國際一手,兩手都要硬。

    8. 3G產業與3G消費的天平取向取決於理念走向。

    通信產業的利益體現了國家利益的一部分,一般沒有疑問。但是,消費者利益是否也體現了國家利益?如果說不是,邏輯上說不通;如果是,那麽為什麽消費者希望降價、移動運營商也希望降價,而政府不讓降?難道運營商的利益比消費者的利益更代表國家利益?消費者額外的捐輯,有多少轉移成國庫收入或者產業建設資金?相當的比例恐怕是轉移成獎金和福利。中國消費者的通信費占總收入的比例係數在全世界是居高靠前的。如果說小靈通的存在是因為體現了消費者的實惠,那麽手機降價或者單向收費不也是同樣體現了消費者的實惠,為什麽就不行呢?當然,消費者的利益,還不僅僅體現在使用費率上,還體現在質量、功能、可靠性、方便性等效能參數上。

    通信業和消費者孰輕孰重,本質上可能還是一個理念問題。誰的利益應更優先?如果說運營商的目標就是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取得盡可能多的利益,可能是很有問題的,因為通信運營即便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下,也還是準壟斷行為。如果定位成運營商的目標是可持續發展地向盡可能多消費者提供盡可能好、盡可能豐富的通信服務,通信業是著眼於普遍和徹底地為老百姓提供通信服務,這樣,可能有些做法就可以改變了。

    9. 技術中立,政策也中立嗎?

    胡鞍鋼教授在《中國3G世紀報告》中鮮明地提出技術中立的理念,強調技術使用者的收益程度與技術的發明者沒有關係。如果技術中立,那麽好技術麵前是不是人人平等?還有,政策是不是也必須中立?如果中立,中國是不是失去了在自己領土上的話語權?如果不中立,依據是什麽?這些問題似乎也是應該在3G牌照和政策出台前,得到透徹回答的問題。也許無論如何,3G戰略機遇的話語權,都不能喪失,而且必須盡一切可能用好、用足。

    10. 3G市場的雞與蛋

    闞凱力教授提出中國3G市場不成熟,認為目前不能開放3G。中國3G的現狀是既無運營環境也無業務客戶。按照一般產業規律,隻要有強烈的市場需求,技術支撐提供到位,市場早晚能上來。好的技術需要大的市場承載,好的市場需要好的技術支撐。對中國近期上3G需求技術,哪個是雞,哪個是蛋,似乎應當有所明確。

    3G的技術支撐應當算有了,但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技術支撐尚未成熟;按照需求分析,3G本質的優勢是提供流媒體。典型的應用如可視對話、電視電影及其它與圖像有關的應用,涵括2G的語音、短信和圖片等。如果用戶一次性和持續成本不高,比如與現有2G相當,而且內容服務豐富,毫無疑問,用戶過渡到3G平台的需求將十分強烈。當然實際使用3G新增服務需要用戶的培養和適應過程,這個過程可能相當長。

    如果技術支撐環境和內容服務不存在,如果沒有用戶體驗的培養過程,龐大的3G用戶群永遠不會成長起來。即便現有的最好3G技術,實際上也並不能很好地滿足群體客戶的潛在需要,必然存在帶寬不足、不夠穩定、功能相對不豐富、使用不夠方便的狀況。從這些角度講,3G市場本質上還是技術相對滯後,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客戶的廣泛的潛在需求。

    所以最合理的模式應當是,在盡力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激發用戶的同步跟進;在客戶大量成長起來的同時,技術環境(包括內容)應當及時滿足客戶。技術環境應當稍微超前一些,但與客戶成長狀況大體匹配。這種模式的體現,應當最後落實和化解在3G宏觀環境的設計和微觀事務的運作上。

    中國3G上述十大關係問題的捋清和取得社會共識,必然有助於中國3G的規劃和發展。此外,如下一些特點或特征也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3G市場是有曆以來最大的單一市場,達萬億元之巨;也是最複雜、最先進的產業之一;3G決策是可能對中國的強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決策。

    3G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土上、大規模地實施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而且具有全程性話語權的機遇。所以,中國完全有可能、也絕對有必要將話語權用好用足。

    3G進程是中國通信體製改革的絕好時機。一方麵是技術因素,如通信向IP轉移、向無線轉移等;另外一方麵也是3G這個大產業,將導致的大升級、大變動,這些必將引發各方高度重視和大討論。

    3G進程要快,但更要首先保證正確。

    另外,筆者參加過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深刻體會到,其實有些東西是完全可以拿到社會上討論,取得廣泛的智慧和共識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