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危機及其啟示-1

(2008-12-27 18:03:16) 下一個

金融危機及其啟示

金融危機究竟有多嚴重

始發於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逐步升級為美國的金融危機,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進而引發成經濟危機。逐步失控而升級的危機,似乎遠沒有到頭。目前,雷曼倒閉、五大投行全部消失、大量銀行被接管、冰島破產、電器城破產、花旗銀行瀕臨倒閉、三大汽車瀕臨破產、經濟衰退等是指標事件,後麵則是觸目驚心的數字。美國整體債務六十幾萬億美元。家庭債務達到15萬億,其中房屋貸款7萬億、信用卡1萬億、汽車貸款0.5萬億,機構債務17萬億,企業債務22萬億,國債11.2萬億,地方政府4萬億。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掉期)炒到了62萬億。據說美國期貨窟窿也有60萬億。這些都是天文數字。而美國的上市市值全部資產縮水後隻有50萬億。

所以有人說,美國從技術上來講已經破產,因為實際上已經無法償還債務了。不過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具有鑄幣權,通過印刷車間可以“償還”債務,但是這已經演變成變相侵占他國財產了。

目前,危機基本上還在金融領域泛濫。如果說債務危機如病菌或癌症,那麽,病菌或癌症正在或將可能進一步擴散轉移,轉移到實體經濟和其它方方麵麵,那時,美國是否可以病愈,現在還是很難預料,但是大病一場是真真切切地發生了。

 

金融危機的根源

美國發生金融危機,說好聽的叫寅吃卯糧,具體一點,是吃自己的子孫的糧食、他國的口糧和他國後代的糧食。金融危機是美國人鋪張浪費不節儉的極致表現。

普遍的觀點認為,金融危機源於貪婪,尤其歸罪於華爾街的貪婪,那些金融巨頭、CEO們的翻雲覆雨、巧取豪奪的貪婪。貪婪,的確是觸目驚心。但是,這樣的認知,還流於表麵。

貪婪,是人的自利性的一種,一種自利性層次低、道德性差的自利,其實是人的天性,生以俱來,而且很難克服。即便如此,CEO們、金融大腕們,其德性本來應該更好一些才是。

既然貪婪是人的天性,也包括CEO們,那麽,社會就應當有相應的製度性製約。但是,當今社會的主流經濟理念是:自由市場能夠導致資源的最佳配置。言下之意,就是監管是不必要的。這樣的理念,就是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的亞當.斯密所論證的:市場機製可以使每個人主觀上自利的行為,客觀上有利於全社會福利的增進。這樣一種理念,尤其是在蘇東劇變後,更加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社會經濟的“真理”了。

但是,金融大師格林斯潘最近在國會作證時卻不得不表示承認錯誤。這位3年前曾發表金融市場的自我監管比政府監管更有效論斷的世界金融舵手如今承認,原來以為市場中人們的自利傾向會促使其相互監督,從而產生自律,但金融體係崩潰令我感到震驚,簡直難以置信,自己至今仍然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不過,美國總統布什20081113日在紐約發表講話,說要改革對國際金融機構的監管係統,但敦促不要放棄自由市場經濟。還說,資本主義不是盡善盡美的,但它至少是到目前為止健全一個經濟的最有效和最公正的方式。讓幾個月的危機就毀掉60年(自由市場價值)的成功,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要想讓世界恢複可持續性增長還要依靠自由市場經濟,這場金融危機不是自由市場惹得禍。

那麽,金融危機是由什麽惹得禍呢?金融危機不會無緣無故出現。貪婪?缺乏監督?自由市場機製?還是價值觀?應該說都有可能,而不能簡單地歸結於政府的監管不足、透明度不好等膚淺的技術性問題。

德國《每日鏡報》稱,資本主義就像一場沒有裁判的足球比賽,充斥著腐敗與黑幕交易,欺騙球迷。路透社專欄作家貝恩德在其文章中則寫道,我們熟悉的資本主義正在死亡。在法國巴黎,有人高舉資本主義已到盡頭的標語遊行。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將金融製度的垮台與柏林牆的倒塌相比較,而柏林牆倒塌是蘇聯垮台關鍵的一步。美國知名學者諾姆喬姆斯基認為:金融危機最眼前的教訓是,市場原教旨主義是一場災難。目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標誌著以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為理論的文化模式的終結,是將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作為主要理論的文化模式的危機。

以現代和諧論的觀點看,金融危機最深刻的根源,是美國價值觀與現代文明進程不相適應的變異反映。美國有些價值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了。表現在:

第一,缺乏節儉的價值觀。其外在表現就是鋪張浪費,寅吃卯糧。美國的鋪張浪費,範圍是全社會性的,規模是巨大的。美國人的一次性商品使用之多,人均占地之大,人均能耗之大,都遙居世界之冠。美國人均油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個人消費浪費,政府也鋪張浪費。政府浪費的典型就是美國的軍費,以遠遠超過必要的程度打造美國威嚇地球同胞的武力,美國人口是世界的5%,軍費遠遠超過世界的50%。軍備和軍備的目的---戰爭,都是屬於最耗費地球資源的行為。

在地球步入資源短缺的時代,任何浪費地球資源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顯著地浪費地球的資源,則是某種形式的犯罪。不論是個人消費,還是國家軍備,還是社會建設,都無例外。

中國在一部分人和大部分政府富起來之後,也開始產生了一些明顯的鋪張浪費的現象,這是值得高度關注的。13億中國人美國化後,對人類不是福音。4萬億人民幣的中央緊急投資,已經演變成18萬億的各級投資,有多少是屬於鋪張浪費,是需要謹慎考察的。屬於鋪張浪費的,就應該中止或修改。

美國的鋪張浪費不節儉的道德價值觀,必然導致大規模和持續的寅吃卯糧,才會出現幾十萬億美元的天文債務。這樣的債務,不僅需要美國的子孫來償還,也需要全世界人民來償還。所以,寅吃卯糧具有雙重的不道德,一是透支變相地侵占他人利益,二是鋪張浪費損害地球利益,地球利益就是全人類的利益。

第二,美國缺乏勤勉崇智的價值觀,導致社會結構性的投機泛濫。體現在金融業的投機欺詐、社會性的好逸惡劣。

金融業本身是零和遊戲。金融業隻能轉移財富而不能製造財富。錢生錢是假象。如果“掙錢”了,隻是一個局部的增值,整體還是零和。雖然金融是社會的必需品,但金融本質上不創造財富,而且還占用資源。2006年華爾街的金融業有35萬人,平均每個人年分紅30萬美元,是美國人平均工資的7倍。CEO更是天文薪俸,倒閉的雷曼公司的CEO富爾德8年中從公司領取的薪俸是3.5億美元,高級經理每年的薪資俸祿也都超過一千萬美元。2007年全球最大的各種類型的100家公司中,有15家是美國的金融公司。這些既反映了金融畸形繁榮的程度,也反映了宏觀價值觀的畸形。

企業管理、醫生和律師,是最吸引美國人才的領域。科學和工程,則屬於薪水低、地位低的雙低領域,隻好依賴移民。用中國的“仁義禮智信”的傳統觀念看,屬於不“智”。讀過大學、幹過企業、了解社會的都知道,醫科更靠記憶,企業管理比較“軟”,律師經常依靠術語耍嘴皮子,那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工程技術專家,是最需要智商的,也最辛苦,不僅需要記憶好,還需要高度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最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最需要智力的領域,正是這些科學和技術的領域。但是美國本末倒置,越優秀學生,離開科學技術越遠,那些軟飯,動嘴皮子的、搞水管的、“工會”幫派保護的,反而高薪。這種現象,反映了美國好逸惡勞的社會價值取向。

第三,漠視經濟領域的平等。經濟領域的平等更是人類理想。

在零和遊戲中,金融公司CXO們洪澇保收的天文收入, 和投資人、其它公司、股民、基民的破產割肉,反映了自由金融市場經濟的道德有缺陷。AIG的前CEO卡薩諾年收入高達2.8億美元,但還是導致公司110億美元的損失。結果也隻是一走了之,高薪還是照樣支取。試想對比一下,指揮軍官打了敗仗,可不是一走了之就可以的,是要經過軍事法庭的,槍斃是常有的侍候。CEO幹好了,提成大比例的紅利,幹不好,照樣巨額高薪加福利。為什麽CEO有這種特權?CEO就這麽好?如果好,為什麽雷曼AIG等巨型公司會破產?如果不好,誰給他們特權和環境?其支撐的政策是什麽?政策背後的理念又是什麽?這種理念的背後,就是公司職位的等級化製度。美國有句職場“真理”:老板永遠是對的。怎麽可能有人永遠會對呢?這個背後就是等級化體製。公司內部的等級化已經遮蔽了真理,才會出現“永遠正確”的事情。公司職位的等級化,是公司政治(即公司權力結構)的不平等;公司收入差距的懸殊化,是公司經濟的不平等。全世界的自由市場的公司,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或者其它地方,都是等級化的公司體製,都是公司政治等級化、公司經濟等級化的,公司政治和公司經濟都是不平等的。

當今時代的主流企業製度,和封建時代的社會政治製度,實質上是處同一級的理念進化層次,都是政治和經濟不平等的失衡狀態。

第四,個人主義不適應高度文明的環境。個人主義是美國西方的核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衍生了貪婪的合理化。1986年著名的CEO執行長Ivan Boesky在加州大學一個商學院的畢業典禮時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Greed is all right(貪婪至少不壞),成為商業界的經典名言。個人主義,也衍生了社會責任感的淡漠和不道德的蔓延。

個人主義在天寬地闊的自然發展時代,是天經地義的價值觀;在衝破等級化體製時,個人主義具有先進性;但是,在文明高度發展、進入全球化時代,個人主義則具有時代局限性。

員工不顧公司利益的個人利益最大化,是個人的個人主義;公司不顧社會和國家利益的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個人主義;國家不顧地球利益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從資源耗費到軍備競賽,則是國家的個人主義。

金融危機就是在個人、公司、政府和地區的個人主義理念下的產物。CEO經理們拚命地往自己腰包撈錢,企業也拚命地推出金融衍生品和債券合法騙取資本,美國政府也是千方百計地忽悠其它地區為美國買單,利用美國超強的軍力巧取豪奪,攝取一國之利,他們都是那樣理所當然而毫不愧疚。倒閉的雷曼CEO,毫不愧疚幾年來從公司領走了3.5億美元的天文薪俸,反而責怪政府援助不力才導致雷曼破產;軍事超強的美國總統布什,也絲毫不愧疚窮兵黷武對地球人類的傷害,反而責怪地球同胞的恐懼性護衛,威脅到了美國安全。因為,他們的理念就是自我至上。

個體最優整體也最優嗎?這是自由市場體係的核心命題。這個命題成立,資本主義的根基就基本成立;這個命題不成立,資本主義就存在基本缺陷。從哲學角度看,問題就是這麽簡單。

當一個係統有若幹子係統的時候,如果子係統都是獨立的,那麽,“個體最優也是整體最優”這個命題是成立的。也就是亞當斯密論證的命題。但是,在現代社會,文明高度發達以後,全球化以後,子係統不再獨立了,取而代之的是錯綜複雜的關聯子係統。一榮未必俱榮,一損則俱損。比如傳統金融的存儲與借貸,各案可以認為是獨立的,所以各案存儲與借貸都最優了,整體金融也最優。但是金融衍生品就不一樣了,數千種金融衍生品相互對衝、擔保,形成複雜的關聯關係。一環斷裂,整體係統崩潰。金融危機就是這麽產生的,從次貸環節斷裂開始。

在錯綜複雜的係統中,局部最優與整體最優已經失去必然性了,以個體自身為標準的最優,並不能導致係統最優;而隻有係統最優,才是可靠的和最大的最優。所以,在複雜係統中,也就是現代的全球化社會中,為了準確、為了簡便,衡量價值的標準,就不能是子係統優先,而應當是整體係統優先。即,衡量價值是非的標準,不再是是個體最優,而是整體最優。

從個體最優不代表普遍價值標準的演變,表明個人主義的式微;從整體最優變成普遍價值標準的演變,表明集體主義的理念的興起。今後,這個趨勢還在增強。

對這種理念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東亞的人群,就是儒家文化的傳統區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