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外國專利陷阱”是否存在(轉貼)

(2010-05-11 18:34:06) 下一個

外國專利陷阱是否存在
  
    方立鋒是長期關注和考察國內外轉基因生產的學者、農學碩士,現任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組主 任。他對本刊記者說,即使有關的專利沒有在中國獲得授權,專利的持有人同樣可以通過其他的手段實現控製。例如在阿根廷,孟山都公司並沒有為其轉基因大豆申 請專利,不過自上世紀90年代阿根廷開始種植轉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已經完全控製該國的大豆生產,阿根廷99%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 的主要控製途徑是與阿根廷的種子公司簽訂專利使用權轉讓協議,並要求支付使用費。這種對轉基因種子收取額外的技術費,造成了現在轉基因種子一般比常規種子 2~4倍的局麵,更為嚴重的是現在阿根廷幾乎無法獲取非轉基因的種子。
  
    方立鋒說,中國的專利保護範圍目前雖然不包括植物、 種子及後代,但是仍然包括了轉基因植物的方法、技術、基因序列和細胞。而世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專利調查報告指出的正是Bt轉基因水稻所應用的方法、技術 和目的基因,它們都在中國專利保護的範圍之內,因此,專利持有人完全可以行使其權利。
  
    另外,正如阿根廷的案例,即使阿根廷並 不許可任何大豆專利,專利持有人比如孟山都公司仍然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利益,包括與種子商簽署協議,收取費用。
  
    另一風險 是:如果一個產品被出口到另外一個專利範圍更廣泛的國家,則此產品涉及的專利就可能在進口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受到保護。我國是水稻消費大國,同樣也出口大 量的稻米,如果轉基因水稻出口到專利保護更為嚴格的國家,同樣會受到影響。例如,孟山都公司向許多進口阿根廷大豆的歐洲進口商提起法律訴訟,要求支付賠償 金,因為孟山都已在歐盟為其轉基因大豆申請了專利。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中國的轉基因水稻出口上。
  
    方立鋒認為,我國一旦商業化 種植涉及國外專利的轉基因水稻,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國外專利持有人的製約。轉基因種子價格的上漲將使得農民的生產成本大增,我國主糧的控製權也會落入他人之 手,糧食主權和安全將麵臨巨大的威脅。
  
    他指出,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還將導致中國豐富的水稻基因資源的流失。由於大型生物 技術公司壟斷了基因技術並具有專利,在知識產權體製下,會加快中國資源流失的速度。以阿根廷為例,由於99%以上種植的大豆為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轉 基因種子不能繼續留種,當地農民再也找不到原產地的非轉基因種子。轉基因大豆品種的單一化,使得基因資源嚴重減少,隨著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伴隨而來的就是 病蟲害襲擊的增多。轉基因生物會導致基因資源的流失,同時由於基因漂移,更會引發基因汙染。一般來說,導入轉基因作物內的外源基因可以逃逸到同一物種的非 轉基因作物內,會汙染當地非轉基因品種。另外,基因汙染還可能影響野生資源。野生品種往往在抗病蟲害、抗逆、優質和高產上具有重要的農藝性狀,所以轉基因 引發的基因汙染可能會導致寶貴野生遺傳資源的丟失。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日益增長的情況下,這對於滿足全人類對糧食的需求,應對糧食危機,將是巨大的損 失。
  
    方立鋒說:“2005年湖北省出現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之後,海外市場對中國米製品采取了控製措施,並多次發現中國的米製 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實行了產品撤架、召回等措施。由於歐盟和日本等國對中國米製品行業采取的控製措施,我國從事米製品生產和貿易的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 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增加了額外的監控成本和長遠的經濟影響。

 

轉基因種子優勢之疑
  
    方立鋒並不認同農業部在給本刊記者回複中闡述的轉基因種子優勢。他說,即使以轉基因棉花為例,它也使棉農 成本上升,收入下降。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轉基因棉花會出現幾方麵的問題:
  
    一是次生害蟲頻發,農藥用量加大。一方麵,棉鈴蟲的 抗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麵,江蘇沿海地區農研所的調研發現,次生害蟲日益嚴重,並成為棉花的主要蟲害。次生害蟲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持續大量的農藥投入,並 且使用的農藥將越來越多。
  
    二是其他病害易發,無法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江蘇省種植轉基因棉花的實際案例表明,轉基因棉花 更容易得黃萎病和枯萎病,造成的減產嚴重。揚州大學的科研小組研究得出,轉基因棉花不能更好地應對高溫條件。
  
    據20068 4日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所發布消息:中美兩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曆時7年的聯合研究表明,盡管Bt轉基因棉花能有效控製棉鈴蟲,但長期種植會導致其他害蟲 肆虐,這使得中國種植的Bt轉基因棉花長期經濟性不如預想。
  
    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的這一項目, 是世界第一個對轉基因棉花種植狀況進行長期跟蹤和評估的課題。科學家調查的Bt轉基因棉花是第一種投入商業種植的轉基因棉花。它因在棉花基因組中插入蘇雲 金杆菌(Bt)基因而得名,能分泌毒素殺死棉田最主要的害蟲棉鈴蟲。早先的一些小規模研究表明,轉基因棉花能有效提高棉田單產、降低殺蟲劑用量,有較好的 經濟和環保效益,因此已陸續在美國、中國和印度等多個產棉國推廣。
  
    中美兩國科學家對中國481戶棉農的長期研究揭示了問題的 另一麵。研究人員經過曆時7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這些農戶在種植轉基因棉花的第三年經濟效益最大,他們的平均殺蟲劑用量比種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 要高出36%
  
    但情況從第四年開始發生逆轉。轉基因棉花盡管抑製了棉鈴蟲,但它無法殺死盲蝽等其他害蟲,導致盲蝽侵害棉田。 當年轉基因棉花種植戶殺蟲劑用量上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種植戶高了3倍,而他們的收入卻低了8%。到第七年,轉基因棉花種植戶所使用的殺蟲劑,已明顯高 於普通棉花種植戶,加上轉基因棉花種子成本也較高,使棉花種植戶的收入大幅下降。
  
    康奈爾大學教授、這一研究的美方負責人平斯 特拉普·安德遜說,早先科學家曾認為Bt轉基因棉花可能麵對的最大挑戰是棉鈴蟲產生抗藥性,但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轉基因棉花無法對付的次生害蟲會造 成更大的危害。他認為,隻有盡快開發出抑製其他害蟲的方法,才能讓Bt轉基因棉花產生明顯的效益

 

三方麵的不確定性
  
    對於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高明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在全球科學界對轉 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存在激烈分歧、各國政府對其嚴格限製的大背景下,轉基因水稻真的像農業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專家所聲稱的那樣,不存在任何風險,可放 心食用轉基因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唯一可選途徑嗎?這是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兩個硬傷
  
     蔣高明說,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問題並沒有解決。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每年我國要消費1.7億噸大米,對其安全性問題絕對不能輕描淡寫。就連積極推廣轉基因 的美國也沒有將主食批準轉基因安全證書,中國科學家憑什麽能拍著胸脯說轉基因不存在任何風險呢?其實,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是該技術難以逾越的障礙,也 是根本不可能逾越的障礙。這是因為,從理論上講,轉基因進入食物鏈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他指出,基因交流 在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大都發生在相同的種或同屬的物種之間。植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基因交流,在理論上講是零概率事件,否則,生物進化史上早就有了這種 基因交流的事件發生。人類通過生物技術可以實現不同物種,甚至不同生物界(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但對於這樣的基因轉移,人類不可能不付出 安全代價。以轉基因水稻為例,科學家希望通過Bt基因合成的毒蛋白餓死害蟲,但生存是物種最基本的權利,它不吃水稻的葉子,就得吃別的植物葉子,或者莊稼 或者雜草。但是,其他作物也都轉了基因,雜草也通過基因逃逸帶了Bt基因,那麽害蟲隻有加速進化而與人類抗衡。其結果是,人類需加大農藥用量而抗蟲,這與 轉基因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昆蟲都無法下口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對人體就沒有害處嗎?蔣高明說,關於抗蟲轉基因作物對人體 的影響,即使老鼠吃了沒事,也不能說明人吃了也沒事。即使對實驗動物,也不是沒有問題的。1998年,匈牙利籍英國科學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電視節目上 宣稱,用轉基因馬鈴薯喂養大鼠,導致大鼠體重及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係統被損壞。這個實驗結果公布後,普斯陶伊教授受到排擠離開了英國羅威特研究所。但 他被除名後,很多科學家出麵為其辯護,極力維護其科學家的人品,他的文章也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重新發表。英國皇家學會最後組織專家調研,也沒有完 全推翻他的實驗結論。
  
    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髒和腎髒具有毒性。2008年, 美國科學家也證實了長時間喂食轉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係統會受到損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同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20091222日,法國生 物技術委員會最終宣布,轉基因玉米弊大於利,這意味著轉基因作物種植在法國被永久廢除。
  
    蔣高明認為,轉基因至少存在三方 麵的不確定性:一是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後的連鎖反應不確定;二是轉基因導致食物鏈潛在風險不確定;三是轉基因汙染、增殖、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帶頭將Bt基因轉入13億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轉基因生物一旦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製,所轉移的基因不會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可以忽略不計的增產幅度
  
    轉基因作物能不能增產,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了。蔣高明說,美國是掌握轉基因技術最早、最多的 國家,其技術遠比中國先進,但該國糧食總產量僅3.63億噸,遠低於中國的5.01億噸;中國糧食單產為278公斤/畝,美國隻有125公斤/畝。美國擁 有全球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包括轉基因技術,耕地還比中國多11億畝,為什麽其糧食無論單產還是總產,反而不如中國呢?答案就在於身上而不在武器 上。
  
    蔣高明說,國內轉基因的專家聲稱,他們的轉基因水稻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產量8%,我們不知道他們與什麽品種比較,是 袁隆平的超級稻嗎?如果是普通水稻,這個增產幅度相對於其巨大的生態風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從土壤改良上,增產的潛力很大。據報道,雲南省農科院進行 的一項新肥料試驗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增產效果:9畝水稻增產幅度達21.55%。每畝增加的水稻產量所使用肥料的成分構成中,氮磷鉀含量不足10%,但有機 質含量豐富,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效果,而通過土壤改良提高糧食產量並不帶來環境危害。
  
    他具體指出,根據農作物種植的科學法 則,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種、密、保、管、工八個方麵,轉基因僅在上做文章,其他要素則以生態和人為因素為主。可見,轉基因僅占 糧食構成要素的1/8,而非唯一可行技術。過去30年來,我國耕地退化程度已遠超過去幾百年,恢複地力需要大量有機肥還田,精耕細作。而轉基因是在大 農藥、大化肥、專用除草劑的基礎上做的文章,會讓人越來越懶,地越種越瘦,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農作物種植惡性循環。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過去的300多公斤/畝,提高到700多公斤/畝,現在逼近900公斤/畝,那才是真增產。轉基因水稻隻是對蟲害有所控製而已,與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相比並不增產,且連續種植幾代後畝產量就會越來越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覆蓋了中國水稻種植麵積的57%,即6000萬公頃;雜交水稻平 均產量為7.2/公頃,比常規水稻單產高出1.4/公頃。我們放棄推廣非常成熟的雜交水稻的優勢,而轉向風險重重的轉基因水稻,實非明智之舉。
   
    蔣高明指出,剛剛獲得安全證書的兩種轉基因水稻,至少涉及十幾項國外專利。而我國正在研發的另外5個轉基因水稻品係中,每個品係涉及的 國外專利至少有10項。這些國外專利的持有人中不乏一些大型跨國農用化學品公司。此外,一些轉基因水稻由於其原始材料來自國外機構,因此還受到其他國外所 有權、法律合同的製約。這些涉嫌國外專利的轉基因技術用於科研沒問題,一旦商業化,就會被索要高昂專利費,這就給我國的糧食主權埋下了定時炸彈
   
    他認為,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農民種地積極性下降,二是地力下降,三是播種麵積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這是轉基因技術所不能解 決的。對待轉基因這項高科技技術,一定要高度警惕其負麵影響,科學決策,增加透明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