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頭
文/任運生牧師
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Viccor Grignard)年輕時是個有名的浪蕩公子。有一天,在一個高貴的舞會上,他冒失地邀請一位年輕貌美的女伯爵跳舞,女伯爵輕蔑地說,“我最討厭象你這樣的紈絝子弟。”格林尼亞受到莫大刺激,他回家對家人說,“我要出去一段時間,你們不要問我去哪裏,也不要找我。”他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潛心讀書,補回他曾耽誤的時間和學業,終於考取大學。畢業後又拜一位著名化學家巴比爾為師,從事有機合成的研究。他的勤奮和努力終於使他贏得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主要貢獻是有機鏈烴的碳鏈加長法。格林尼亞幷不以諾貝爾獎為滿足,他繼續勤奮工作,發表不計其數的科學論文,成為高產的科學家,著名的格林試劑就是他發明幷以他名字命名的。許多年後,那位當年美貌的女伯爵有病住院,格林尼亞在百忙之中,托人捎去慰問卡問候她,女伯爵也托來人給他帶回一張卡片,上麵寫著說,“你是我今生最敬重的人。”
無獨有偶,西班牙醫學家拉蒙·伊·卡哈爾(Ramny Cajal)小時候是個粗野的頑童。他父親是個醫生,頗受人尊重,但兒子不爭氣。有一次卡哈爾被警察拘留三天,出來不久又因做壞事被學校開除。父親揚言要打死他,卡哈爾嚇得連忙逃跑,與一個補鞋匠流浪了一年。一年後回來發現,父親已經去世,母親以給人做苦工為生。鄰居都看不起他,沒人與他說話。一天,他看見他一直暗暗喜歡的一個女孩在與別人聊天,他故意從女生麵前走過,希望能引起女生的注意,誰知那女生連看也不看他一眼。他從旁邊走過時,那女生從背後丟過來一句話,“頑童都是弱者。”女孩這句不經意的話一下子擊中了卡哈爾,據他本人後來回憶說,有好幾天,他如同死了一樣,腦子一片空白。一年以後,卡哈爾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考入薩拉格薩大學醫學院貧寒免費生。25歲時被聘為母校首席解剖學教授。終因對人腦神經結構的出色研究,獲得1906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格林尼亞和卡哈爾二人,都堪稱浪子回頭的現代版本。然而,二人雖貴為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趣聞也依然是鮮為人知。相比之下,聖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耶穌基督講述的浪子回頭的故事,卻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讚為文學寶庫中最美的短篇。
路加福音15:11-12,“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在父親還健在時就要求分割遺產,小兒子的行徑是極為不敬不孝的,幾乎是對父親的詛咒。但父親還是把產業分給了他。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資財。”(路加福音15:13)
小兒子終於掙脫了家庭的束縛,如今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套用今天的話,他懷揣大把的鈔票,將自己浸泡在酒吧、網吧,光顧著發廊、桑那;出入於歌廳、舞廳;留戀於影院、妓院。這也正是今日許多發了橫財的人的生活樣板。隻可惜,小兒子這種任意放蕩的日子,很快使他坐吃山空,耗盡了他一切所有的。而且,屋漏偏逢連陰雨,又遇著那地遭遇大饑荒,小兒子便更加窮困潦倒起來。饑腸鹿鹿的催逼,使他不得不去投靠那地的一個人,那人便打發他去放豬。豬在猶太人看來是不潔的,更何況要天天混在豬群中,然而人在饑餓時是顧不得尊嚴的。小兒子屈就了這個苦差事,他恨不得與豬爭食,拿喂豬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
有一天,他癱軟在豬群中,看著自己肮髒破爛的衣服,聞著自己身上散發出來的豬群中的臭味,想到自己寄人籬下,被人使來喚去還時常遭受白眼,吆喝,訓斥,責罵,禁不住黯然流淚。回想當年在父親家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如今浪跡天涯,落到這般淒慘境地,心中追悔莫及,當初實在不該離家出走,傷害父親的心。
想到父親,更多一份傷感,父親如今怎樣呢?他老人家身體還好嗎?
想著想著,心裏忽然湧上一個念頭,“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麽?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
一想到回家,心中還是有些擔心害怕,我當初傷害父親,父親會接納我嗎?
我要這麽做,到父親那裏去,對父親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路加福音15:18-19)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
自從兒子離家出走,父親晝夜掛慮思念,“兒子現在在哪裏?他吃什麽?穿衣是熱是冷?夜裏在什麽地方睡覺?他是否會遇著歹人被人搶劫毆打?他是否會有什麽危險遭人傷害?”父親的心就這樣懸著,日夜煎熬。每一天,父親就站在屋門外,看著那條兒子離家時的路。每天如此,直到日落,盼著有一天能看見兒子回家的身影。一天又一天,父親都站在屋門外的小路邊,等啊等,望啊望,盼啊盼…真可謂是:“青眼望中穿,披尋夜廢眠。”
突然有一天,父親看見那條路上遠遠地有一個人影,父親一陣狂喜,但很快被失落取代。遠遠望去,那人彎腰弓背,衣衫襤屢,腳步拖拉。這個人不是我的兒子,我兒子一向是胸脯高挺的翩翩少年,走起路來一蹦一跳,這個人不是我的兒子。但父親又不甘心,他又往前趕走幾步,想要弄個究竟。當父親再看的時候,他的心跳加快,幾乎要蹦出來。是兒子!是他!不是靠眼看,而是父子血脈相連的靈犀和本能。兒子!兒子終於回來了!
父親顧不上年邁,顧不上眼花,顧不上體統,他用手提起那礙手礙腳的長袍,一邊呼喊著兒子的名字,蹣跚著向兒子跑過去。相離還遠,父親就伸開雙臂,上前抱起兒子的頸項,與兒子連連親嘴。父親不顧兒子破爛衣衫的汙穢,不顧兒子身上刺鼻的臭味,將兒子緊緊擁在懷裏,任由淚珠滾落在兒子的肩頭…那令人動容的情景,就好象創世記中雅各與兒子約瑟重逢時情景的再現。
過了許久,兒子掙紮著從父親懷裏抬起頭來,“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打斷了兒子的話,吩咐仆人說,“快!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路加福音15:22-23)
到此為止,這個故事應該結束了,是個團圓喜慶的結局,也正是回應了主耶穌在失羊和失錢比喻結束時的擺席相慶。人找著了那隻迷失的羊,“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起歡喜吧。”(路加福音15:6)婦人找著了那丟失的一塊錢,“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路加福音15:9)如今,父親的兒子失而複得,於是父親吩咐宰了肥牛犢,大家一同吃喝快樂。
每當談到浪子回頭的故事,人們著重的焦點通常都在那回頭的浪子身上。的確,小兒子在經曆了許多的空虛,挫敗,沮喪,失落之後,在經曆了掙紮,尋覓,徘徊,悔恨之後,轉身回頭,在父親那寬容,慈愛的懷抱中,得享父愛和安息,重拾尊貴和地位。他是個何等有福的人。
但筆者在此要談一談故事中的父親,談談父親那偉大的情懷!
父親的憂傷苦痛:小兒子的不孝不敬,悖逆反叛,使父親心痛。但出於愛,他給兒子選擇的自由,正如當年給亞當自由一樣。全人類從此都成了浪子。正如當年神在伊甸園中呼喚,“亞當,你在哪裏?”神今日依然在呼喊浪子回家。
回想自己,流浪了三十多年,才因天父的恩惠,回到了父親的懷抱,荒廢了多少光陰,荒廢了多少天分,荒廢了多少青春,荒廢了多少力量,荒廢了多少友誼,荒廢了多少親情,荒廢了多少生命。想來真是追悔莫及。
不認識神者是浪子,今日中國十四億人,有多少人是浪子?全世界有多少人是浪子?神每日都在為此憂傷苦痛。
父親的赦免寬容:完全的無條件的赦免,寬容,慈愛,接納,沒有責備,沒有教訓,“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輿他親嘴。”父親每天都在等待。稍微回轉,父親就歡喜迎接。
父親的激勵建立:神是叫人抬起頭來的神。“父親卻吩咐仆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15:22-23)
荷蘭畫家倫布朗(Rembrandt)晚年作了一幅油畫《浪子回頭》,講述一個歸家的故事。
兒子:光著一隻腳,衣衫襤屢,頭發被剃得光禿卻不整齊,將頭深藏在父親的懷裏,幾分委屈,幾分哀痛,幾分愧疚,幾分悔恨,幾分親切,幾分撒嬌,幾分滿足,幾分安息,幾分乞求,幾分享受。總之,一個浪子歸家的百感交集盡在無聲的畫麵裏。
父親:兩眼因蒼老、思念、哭泣已經處於半盲狀態,彎腰把兒子攬在懷裏,一任淚珠滾落在兒子的肩頭上,再看父親的兩隻手,左手粗曠有力,搭在兒子的肩膀上,猶如父親的能力加在兒子身上;右手纖細溫柔,扶在兒子的左肋下心髒的位置,如慈母般的愛憐觸摸兒子破碎的心田。完全的赦免,無限的寬容,全然的接納,不盡的愛憐盡在那雙有力又溫柔的雙手中流淌…
倫布朗晚年接連遭受妻子兒子病故的打擊,加上債台高築,窘迫潦倒,精疲力盡。在此背景下作此油畫,乃是倫布朗自己於1689年臨去世前落魄、孤獨、悲傷、夢醒時的自畫相:他該是怎樣期待著在天父的懷抱裏盡享安息。
浪子回頭的故事,至此本該舉家團圓,皆大歡喜地結束。但還缺一個重要人物,即大兒子。沒有大兒子的現身,舉家團圓就總有些缺憾。然而,大兒子的出現,卻使這喜慶的氣氛蒙上一層陰影。
有人把大兒子的係列反應概括為“大兒子綜合症”(OLDER SON SYNDROME)。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裏。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仆人來,問是什麽事。仆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幷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加福音15:25-30)
生氣:我這麽多年辛苦勞作,受盡田間的酷暑寒冰,你這個兒子卻在外任意放蕩,浪費資財,這豈是公平嗎?
自義:這些年來,我從沒有違背過你的命,像奴隸般為你賣命,難道竟然不如你這個與妓女鬼混的兒子嗎?
埋怨:我服侍你這麽多年,你從沒有給過我一隻山羊羔叫我與朋友一同快樂,憑什麽給你這個兒子宰了肥牛犢?
冷漠:你這敗家個兒子,他和娼妓吞了你的產業,如今又想侵占我這一份兒產業,我豈能承認他是我的兄弟嗎?
讓我們再看一看倫布朗的那幅《浪子回頭》的油畫:父親將小兒子擁抱入懷,無盡的暖流在父子間流淌。而冷漠的大兒子卻站在一旁,兩手搭在腰間,輕蔑地注視著眼前的情景,旁邊那些麵無表情的旁觀者作為他的陪伴!大兒子雖然在父親身邊,但他全然也是一個浪子。更加可悲的是,他至終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同處浪子的境地。目睹眼前的一切,仿佛與自己毫無關聯:的確,他始終無份於父親那深厚的愛憐和無盡的恩典。
然而,父親對他也同樣是恩典無限(FATHER’SGRACE):
安慰:“他父親就出來勸他。”(路加福音15:28)父親走出來迎接幷勸慰生氣的大兒子。沒有責備,沒有批評,沒有教訓,隻有一聲親切的呼喚,“兒啊!”父親迎接小兒子是無聲的擁抱,父親迎接大兒子卻是慈聲的呼喚。父親愛那叛逆出走浪子回頭的小兒子,也愛那呆在家中卻與父親的心相遠離的大兒子。父親現今邀請兩個兒子和他一同坐席,何等廣闊的恩典。
眷顧:“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福音15:31)大兒子守著父親的同在,守著父親應有盡有的豐富,卻依然是貧窮的一無所有。大兒子因為缺乏眼光,缺乏看見,缺乏感恩之心,所以,父親的豐富形同虛設,使他視而不見---父親的同在,代表著父親的眷顧,保守,供應。父親供應大兒子的一切:有吃的,不必饑餓;有穿的,不必擔心熱冷;有住的,不必寄人屋簷下;有父親在,不至於孤獨寂寞;有父親保護,不必擔心危險欺負;有父親的愛,不會被人喝斥;自由自在,不必做人奴仆;有父親教導指引,不必在罪中流浪放蕩,活在痛苦、自責、愧疚中…該有的,他一樣也不缺。
親情:“隻是你這個兄弟,”父親回應大兒子的話,“你這個兒子。”父親提醒大兒子,“不錯,他是我的兒子,但也是你的兄弟。”父親渴望這樣一種親情,他渴望一種關係,一種父子情深的關係。小兒子的流浪,距離幷不能割斷這種關係;大兒子在田間做工,但工作也不能取代這種關係。父親似乎對大兒子說:兒啊,我看重你和我的父子情深,以及你和你弟兄之間的手足之情,遠遠過於看重你的工作。
歡慶:“隻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15:32)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穌基督講了三個比喻:失羊的比喻,失錢的比喻,浪子的比喻。三個比喻共同的特征是:什麽東西失去了(Lost),後來找著了(Found),然後是歡喜快樂(Rejoice),擺宴慶祝。當讀者讀完失羊的比喻和失錢的比喻,感覺有點興師動眾,找著一隻羊值得大擺宴席嗎?找著一塊錢值得大擺宴席嗎?但當你讀到浪子的比喻後豁然明白了,原來天父在意的是人,靈魂是神所寶貴的。父親等於對大兒子說:這是我的歡喜,我的宴席,請你近來和我一同歡喜快樂吧!
奇妙的是,這裏主耶穌用了一個複數的第一人稱代詞:我們!很明顯,父親在邀請大兒子加入這喜慶的時刻,加入這喜慶的宴席!這個複數的我們,還揭示了三一真神的良苦用心。
路加福音的三個比喻,分別代表了三位一體神的工作:
失羊的比喻,是聖子的工作,當小羊迷失時,好牧人耶穌來尋找丟失的羊,找著了,就扛在自己的肩頭上,歡喜快樂!失錢的比喻,是聖靈的工作,因為一快錢幣的丟失,它自己渾然不覺,如同罪人死在自己的罪惡過犯中,是聖靈的感動和尋找,直到找著了,幷以自己的大能,使他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浪子的比喻,是聖父的工作,無論浪子多麽地放蕩無度,罪孽深重,隻要回轉,天父都張開他慈愛的懷抱,接納浪子回到他那歡樂無比永恒美麗的家園!
恩典憐憫,何等無限!
你今天是否願意,或者說,你是否有勇氣走下來,讓那位滿有恩典憐憫的天父,將你擁抱在他那溫暖慈愛的懷抱裏?
感謝主!
任運生 來自中國大陸,北大醫學部博士,後奉獻修讀神學,現在美國東岸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