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新加坡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匯聚世界財富,靠的就是這5大秘籍!

(2014-08-27 21:50:35) 下一個

2014年8月9日,是獅城新加坡49歲的生日。經過49年發展,新加坡從一個國內資源匱乏、經濟社會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發達國家。2013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長率達到4.1%,失業率僅為1.8%,人均國民收入超過5.5萬美元、躋身全球前八。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金融業發展異常迅速並具特色。2013年,新加坡金融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2%(其中,銀行業增加值占金融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6.7%),新加坡所管理的全球財富規模高達2.1萬億美元,僅次於紐約和瑞士,名列全球前三。


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集聚各類金融機構600餘家,包括商業銀行124家、保險公司155家、基金公司117家、證券公司96家、期貨公司50家等。新加坡已經成為與紐約、倫敦、香港相提並論、並駕齊驅的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金融奇跡的奧秘是什麽?筆者從與新加坡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高校等專業人士的業務交流中感受到,新加坡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有著其獨特的原因。


新加坡金融業的五大引擎


新加坡政府在借鑒瑞士金融機構為客戶嚴守秘密等做法的同時,努力打造優良的健康醫療和子女教育環境等配套設施,以此吸引更多的全球高淨值人士,集聚與配置更多的全球財富。


1 從自然稟賦和地理位置來看,新加坡是地處東南亞、比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島國。


國土麵積雖幾經填海有所擴大,但至目前也不過720平方公裏,人口520萬(其中約四分之三為華人),既無農田也缺乏礦產資源,即便是居民日常所需的食物和飲用水的相當部分也要依賴進口。然而,新加坡擁有極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一是地處東八時區,與倫敦正好相差8個小時,這意味著當倫敦結束一天的金融交易,紐約還未開始金融交易時,正是新加坡可以進行金融交易的時段,這幫助新加坡的金融交易彌補倫敦、紐約金融交易時段的空缺;二是處在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國際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此交匯、中轉、集散等。此二者,為新加坡成功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天然而又獨特的條件。


2 從法律製度和監管機構來看,新加坡金融法律完備、監管機構獨特。


法律完備、執法嚴格、監管有效、秩序井然,是許多到訪過新加坡的外國人的普遍感受。新加坡金融法律體係由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期貨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匯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發出的信函及其他相關法規所組成,這些法律主要由MAS製定並經國會批準後頒布實施。


值得注意的正是,新加坡獨特的金融管理機構MAS。MAS對新加坡所有金融機構和領有資金市場服務執照的公司履行管理職能,其管理的對象範圍除了涵蓋目前中國“一行三會”所監管對象範圍的總和之外,還包括對財富管理、信用評級等準金融類機構的管理。MAS的綜合性、權威性可見一斑。這也是新加坡金融業混業經營與合業監管體製的客觀要求。


3 從政府態度和監管理念來看,新加坡政府鼓勵自由競爭、守住風險底線。


新加坡作為一個島國,是一個開放、自由、競爭較為充分的經濟體。


按照MAS現任負責人所持的觀點,金融監管不應該讓市場感到窒息,而是應該促進市場的運作,監管者可以提供“交通燈”和“道路指示牌”來進行引導,但道路安全最終還是取決於公路上的司機,也就是金融業的從業者。


因此,作為政府金融管理部門,MAS的主要職責在於設定科學合理、嚴格有效的金融業發展基本規則,督促各被監管對象嚴格執行規則,著力維持公平、公開、公正的金融業競爭秩序,有效防範金融業發展的係統性風險,而絕不是通過嚴密的規製來防止金融領域單個金融機構、產品或項目的風險。


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新加坡政府總結經驗教訓,加強了對本幣跨境流動的管理,以及對外匯資金進入新加坡股票證券市場和房地產領域的管控,卓有成效地防範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新加坡的影響。


4 從憂患意識和全球視野來看,因為地寡人稀、資源匱乏、國內市場空間狹小等現實條件的製約,促使新加坡人養成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以及洞悉世界的全球視野。


新加坡建國伊始,政府就以打造“東方瑞士”為發展目標。1998年起,新加坡政府又開始著力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然而僅僅在亞洲,與倫敦時差8小時左右並且具有成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基礎條件的地區不在少數,除了新加坡,還有日本東京,韓國首爾,以及中國的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


由於新加坡人極強的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新加坡政府在學習借鑒瑞士金融機構為客戶嚴格保守秘密等做法的同時,努力打造優良的健康醫療和子女教育環境等配套性設施,以此吸引更多的全球高淨值人士,集聚與配置更多的全球財富。通過揚長避短、搶抓機遇,最終修成正果,逐步成為以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5 從商業環境和激勵措施來看,新加坡金融業的異軍突起,得益於其優良的信用環境和具有競爭力的財稅政策。


在新加坡,MAS建立網站公開法律規章,披露監管信息。不僅如此,政府還通過征信局等第三方建立了對單位、個人的金融和非金融活動信用評級記錄等信息係統。新加坡政府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營造了優良的誠信環境。


與此同時,新加坡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低稅賦國家和國際避稅港。


為了實現打造“東方瑞士”的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持續性地強化了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等激勵政策。1968年政府取消了對非居民存款人利息收入的預扣稅;1977年對采用亞洲貨幣單位進行結算的各項離岸所得僅征收10%的公司所得稅;1983年對當地銀行等金融機構采用亞洲貨幣單位提供的銀行貸款所得收入免征公司所得稅;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實施了免收年營業收入100萬新元以下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以及取消對個人征收遺產稅等關鍵性政策措施。


上述這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稅收激勵政策的實施,加快了區域性和全球性總部公司、高淨值人群及其巨額財富向新加坡的集聚,促進了新加坡科技類小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有力地配合新加坡建設以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重要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金融業發展的三點啟示


新加坡能夠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裏,成功躋身國際金融中心,原因之一在於其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充分發揮其地理優勢、語言優勢、行政管理優勢、東西方經濟文化嫁接平台優勢。


筆者以為,新加坡金融業的成功發展提供了三個方麵的經驗參考。


1 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國際金融中心對整個世界的資源配置力和經濟影響力舉足輕重,其本身屬於稀缺性的資源,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甚至成為各國爭奪的對象。新加坡能夠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裏,成功躋身重要國際金融中心行列,原因之一在於其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洞察競爭對手弱點,充分發揮其地理優勢、語言優勢、行政管理優勢、東西方經濟文化嫁接平台優勢,先人一拍,抓住機遇。


2 超前謀劃,整體布局。


新加坡政府的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前瞻意識、全球意識、突圍意識遠勝於許多國家。自1965年建國開始,超前謀劃和確立發展目標,整體布局產業並適時出台配套性政策措施,穩紮穩打地實現既定的“東方瑞士”目標。


3 內外有別,控製風險。


狹小的空間、稀缺的資源、有限的市場,決定了新加坡的發展必然要走國際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統籌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發展開放性、競爭性的市場經濟。


為了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生存、發展,新加坡在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在堅持金融業自由競爭發展戰略的同時,采取了內外有別、控製風險的策略,即對於新加坡本幣的跨境流動進行管製,對於外匯資金流向新加坡的股票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的行為采取了限製性的措施,據此有效防止了新加坡股市和房市泡沫的出現,維護了新加坡國內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作者係經濟學博士、正高級經濟師、蘇州工業園區財政局局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