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獨立出品#劉超專欄#
走出道德的困境
——從玉林狗肉節談起
文/劉超
7月11日,在鳳凰網與嶽麓書院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學——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動儀式上,主辦方在致辭中如此描述當代的精神景觀——
“物欲主義和消費主義主導了人們的價值觀,急功近利與實用主義泛濫,從兒童、大學生、弱勢階層、到權力與財富的擁有者,浮躁、貪欲、甚至暴戾之氣,侵蝕著社會的各個階層”,並繼而追問:“這樣一個誠信與信仰缺失的時代,個體道德如何建立?文明演進如何可能?如何能讓社會撥開霧霾,重見精神之光?”
聲勢浩大的致敬國學的盛典,無疑對國學重新成為民眾的道德支點寄予了厚望。然而國學能否承擔起重樹國民道德的重任呢?恰好發生在一個月前的廣西玉林狗肉節事件,豐富的細節戲劇性地展現了當前國人道德判斷背後隱藏的危機以及解決的乏力。
虛榮的“善行”
當地有吃狗肉傳統的廣西玉林,九十年代後開始舉行荔枝狗肉節。近年遭遇民間動物保護人士的抵製,2014年,玉林市民、狗肉館從業人員與愛狗人士出現較大規模肢體衝突,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暴。
人們選擇讚成或反對某事,第一步是進行判斷:何為好,何為壞,確立道德標準,然後站隊,表明立場、尋求認同、證明自身的存在。如果民眾將虛榮、感覺、利益甚至仇恨作為道德基礎,以各種扭曲的道德為掩飾,實則卻在人心上撕裂出一個個創口,給社會帶來滿含遺憾的疏離與對抗。
以虛榮作為道德基礎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並不罕見——陳光標一場場高調的慈善秀,各大企業紛紛成立的公益基金、開展的公益活動,均是作為一種公關的重要手段與樹立公司形象的必要途徑。2012年6月21日,某行為藝術家到玉林狗肉市場替人類向被殺害的狗下跪謝罪的舉動,被反對者批評是借機出名。
以虛榮作為道德基礎的愛心秀,不管是在商界、政界抑或校園都很常見——每逢學雷鋒紀念日等特殊日子,高校學生誌願者紛紛前往孤兒院、福利院探望兒童、老人,包餃子、演節目、陪聊天、送禮物……無論什麽“義舉”,照相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有圖有真相,證明自己的確“到此一遊”。如果照片中還有一個又幹又瘦的老太太、或是營養不良的無辜兒童作陪襯,則更加完美。於是常會出現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好幾個誌願者團隊同時到訪,爭搶著展開愛心服侍,“被服侍者”卻大多早已疲憊不堪,驚恐連連。
由此可見,以虛榮為道德基礎的“善行”不會關注受助對象的感受與需要,也不會考慮因此而可能引發的負麵後果。他們所有的“善行”其實僅僅隻是為了彰顯自己,他們所在乎的僅僅也隻是“互相受榮耀”。
跟著feel走
不同於追求虛榮,有些人擁抱感覺至上的原則,以此作為道德的基礎。
玉林狗肉節事件之所以如此牽動眼球,與眾明星的參與分不開。楊冪在微博寫道:“狗對人的忠誠超越了我的想象,我把狗作為朋友,我不食狗肉,我反對以狗肉為食。狗狗很善良,不要吃它們……”明星們相互轉發力挺,引得粉絲爭相回應表態,引來許多支持。
我們並不否認明星們的善良和他們對愛犬的真摯情感,但必須清楚的是,明星的判斷是基於自己的個性體驗和感情偏好,並不存在是非對錯之分。他們對狗的親善與被惡犬咬傷、見狗心寒的普通人的情感同樣真實。楊冪所言的“狗狗很善良”並非一個普遍真理,因為世界上並不存在任何一個物種可以被統一冠以“善良”或“邪惡”之名,包括人類。
名星振臂一呼,粉絲蜂擁跟隨,凸顯出當代社會所麵臨的一個道德困境,即感覺至上的行為邏輯——“感覺好”成為了做一件事情的充分必要條件;“跟著感覺走”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很有feel”成為對一個人、一件事物的頗高評價。為了表達對明星的支持和喜愛,粉絲便擁護他們的一切行動與號召。僅僅因為“我喜歡”,狗就具有了一種一切其他動物不可取代的神聖屬性。
曆史中,以感覺為基礎的盲目群眾浪潮並不少見。二千多年前,把耶穌歡歡喜喜迎入聖城的是耶路撒冷的民眾,把耶穌推上十字架的也是耶穌撒冷的民眾。在教會中,本應以真理作為基石的信仰不知不覺中也彌漫著“感覺至上”的風氣:敬拜讚美追求感覺,靈修禱告追求感覺,讀經聽道追求感覺,弟兄姊妹間的交友戀愛也要看感覺。
在教會中,由感覺至上主導的明星效應成為一股潮流,名人信主的見證常為弟兄姊妹們津津樂道,也常以此作為傳福音時的案例素材,試圖通過這些名人的號召力來領人信主,仿佛明星信主才能賦予信仰本身以可信度與合理性。然而在聖經新約裏,為主耶穌傳福音作見證的更多是乞丐、稅吏、妓女這些令人“感覺”不那麽好的人物。
利益與仇恨
除了虛榮和感覺,中國人的道德基礎實則更多是基於利益。中國人有個傳統道德觀念——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都吃不上飯了,還談什麽道德。這種觀念的核心是將道德與物質利益捆綁在一起,對國人的影響極為深遠。
愛狗人士出於愛心而抵製吃狗,但玉林當地政府與販狗經營者卻為了通過節慶活動增加當地收入而展開了一場“維權”鬥爭,在他們看來形而上的所謂“道德”絕不能淩駕於切身利益之上。“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處世哲學的Golden Law。反之,當我隻損害他者利益而沒有對你構成傷害時,我的行為對你而言就不能算作“不道德”。
教會中不容許利益碾壓道德的行為發生,但是我們也會不自覺的將利益與道德、屬靈生命聯係在一起,將放棄物質利益的多寡作為判斷屬靈程度的惟一標準。對於放下世間物質利益的全職同工或者宣教士,天然高看一等。有些帶職服侍的同工,則對全職心係向往,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全所有獻上,對神有虧欠,生命有虧缺。聖俗二分思維強烈地影響著教會:物質屬俗世,是邪惡的,必須被放下。就這一思維方式而言,我們與這個世界其實是殊途而同歸的。
最後,中國人最為普遍的道德基礎叫做“仇恨”。網絡上針對是否可以食狗展開的“口水戰”:支持者與否定者僵持不下,便演變為相互謾罵,進行人身攻擊。2014年6月21日晚,愛狗人士與當地食客終於直接發生肢體衝突,一個食客滿嘴流血被警察帶走。至此,經過幾年的發酵,愛狗人士與玉林食客終成敵國,彼此仇視。
在當代道德的各樣危機中,最可怕的就是以仇恨為道德基礎。美國“911” 恐怖襲擊發生之時,很多國人拍手叫好;民間每隔幾年就會爆發反日活動,群眾紛紛上街砸日本車、燒日本店,全然不顧同胞的安危。在其中,看不到對戰爭的控訴、對人性的反思、對善良的尊重。在民族道德的大旗下,人們展現的是赤裸裸的仇恨與報複心理,卻自覺道德上超人一等。
每一次,當以仇恨作為道德基礎時,我們這個民族就會顯得無比“團結”。在爆發釣魚島爭議的緊張時刻,國內許多教會門口也義憤填膺地掛出宣揚民族主義的保釣橫幅。
糾結在此岸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如果道德是真實的,必須假設上帝首先存在。道德必須具有絕對性與普遍性,不然隻能導致混亂,因此必須有個作為“他者”的超越性強大存在進行保證。以虛榮、感覺、利益與仇恨為價值判斷的依據,如此脆弱的道德基礎,仿佛是一個人行走在河麵的薄冰上,稍有不慎就會失足溺水,又如同將房屋建造在沙土上,大浪打來,片瓦不存。
一個人即使不願意接受基督信仰,但是仔細查考聖經,會不得不欽佩耶穌基督親自演示的道德體係——出生於兩千年多前的耶穌,是世界公認的道德楷模。他不停努力擺脫世上錯誤道德標準對自己的影響,真實見證了聖經的道德觀:
世上的道德基於虛榮,恨不得做了好事昭告萬邦;但耶穌常常是在無償醫治了窮苦之人的疾病後,認真叮囑不要將事情傳出去。他也教導門徒“所以你施舍的時候,不可在你麵前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馬太福音6章2節)。
世上的道德基於感覺,感覺好的人與事備受歡迎,感覺不好的人與事便遭到無情拒絕;耶穌卻不憑感覺行事,“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雅各書2章5節),他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4章12-13節)
世人的道德基於自己的利益;神愛世人卻不求任何好處:“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與他,倚靠他,歸於他。”(羅馬書11章34-36節)耶穌不也格外疼愛不能給他帶來實際利益的孩童嗎?“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太福音19章14節)
世上的道德基於仇恨,將一部分人化為敵人,消滅敵人以證明成功;而耶穌卻作為和平之子,在民眾的恨意中被推上十字架,備受鞭打與淩辱,在嘲笑中他仍為加害自己的人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在儒道互補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可道,非常道”,人們不願討論艱澀的超越性問題;孔子不言“怪力亂神”,認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更是將道德的基礎拉到了人間。複興國學也就是複興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作為道德根基。然而,中國當前的道德之殤恰恰源於傳統文化的流弊,以虛榮、感覺、利益與仇恨作為道德基礎的邏輯均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李澤厚所謂的“實用理性”。
道德的實質是站在彼岸觀看此岸。隻要我們一天不能超越狹隘的世界觀,一天不能看到表象背後廣闊、深邃的超驗世界,我們便一天難以走出道德的困境。糾結在此岸,無論做出多少嚐試,建立多少學說,不過是妄圖自己提著自己的頭發升上天空。
(歡迎就本文涉及觀點繼續分享你的看見和思考,將擇優刊登)
#讓你回答他#
淡(廣東): 我心向往主,但過不了心理障礙。幾個月前,我和一個基督教徒戀愛了,她帶領我了進入主的世界,接受主,但因為她現實主義的離開,我內心抗拒主。對這段感情,我努力了,一個月不到時間,我不斷努力走進她的世界。每天查經,每星期去教堂禱告,而她的離開、她的不忠,和一個年老離婚的男人結婚,令我對主的教導產生疑惑,一個13年教徒所行與聖經完全相反。今天我在金錢上贏得第一次勝利,我才23歲,但內心空虛寂寞。現在我已不想踏進教堂了,本來近段時間想接受洗禮,現在一切都被顛覆了。我心還在主的身邊,但過不了自己心裏那一關,我現在不知道如何信任主,我該怎麽辦?
小編:歡迎留言與這位朋友溝通分享。
#境界回聲#
回應《“上癮”係列心理訪談》和《境界》的代禱
5月27日我們收到那位向《境界》求助的妻子(因丈夫染上賭癮輸掉86萬離婚而又後悔)的第二封信:
自從我發出求助信後得到了《境界》家人的回應及代禱,非常感恩!記得有一次,心裏極其難過,甚至懷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是神要我做的,但當我看到有《境界》的讀者給我回信後,真的得到很大安慰,我確信是主在藉著我不認識的肢體給我力量,支持我堅持下去。
我丈夫周誌斌目前的狀況:他在3月23日作了決誌禱告,我是3月25日發出求助代禱信,感謝眾弟兄姐妹為我們擺上的禱告,“義人的代禱是大有功效”。決誌禱告後一個周六下午,我們邀請教會弟兄姐妹和靈裏很成熟的牧師為周誌斌弟兄做釋放禱告,他後來告訴我,感覺心裏輕鬆了許多。
從那天到現在,我們每晚讀聖經,然後一起禱告,每周日帶孩子一起去教會,現在已有兩個多月,求主幫助我們繼續堅持下去,求神堅固周誌斌弟兄的信心,也求神開他的口,讓他真的能完相信神的真實和慈愛,將心裏所有負擔都交托給神。
在前段時間我一直被一件事困擾:就是擔心他不會改,改不了賭博的癮,導致我每晚睡不著覺,凡事都懷疑他,心裏想要24小時看著他。這時我才知道自己的信心多麽弱小,常受疑惑影響,感恩主,慢慢把我從困境中帶出來。
請求大家繼續為周誌斌弟兄的靈命成長禱告,願他能放下驕傲,清楚認識自己是個罪人,需要神的憐憫和救贖,求神保守他有一顆警醒自守的心,願意靠著主的力量去抵擋來自邪靈一切的攪擾,同時求神帶領我們的兒子能從小就有一顆愛神的心,願意和我們一起禱告;求神堅固我的信心,賜力量給我,讓我靠著神剛強壯膽。我們教會在暑期間會有一次受洗,願神感動周誌斌主動接受洗禮。
之後《境界》代禱組近幾個月來,一直在為這個妻子一家禱告。7月28日《境界》又收到她的來信反饋:
萬分感謝你們的代禱和幫助,一直在關注《境界》,也看到了關於上癮的係列的文章,對我很有幫助和啟發。
從發出求助代禱信已過去四個多月,我真的經曆許多屬靈的爭戰——清楚明白神要我做什麽,卻常軟弱灰心甚至疑惑,那段時間我不停要呼求主幫助我讓我看到他愛我的確據,“我在急難之中,求你速速應允我”等這些經文常安慰我。感謝主藉著我們的兒子,給我很大安慰,他現在很快樂,很健康,比以前懂事聽話了,晚上睡覺很安穩。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恢複平靜,已搬到租的房子,雖然小、舊,但很溫馨,他每天下班按時回家,然後做飯,一起陪孩子,等兒子上床後,我們一起讀一兩篇聖經,然後禱告,感覺他現在禱告比以前好了些,以前就是三言兩語,現在會有一些我沒有想到的事情,他都會擺上禱告。
性格方麵,他較以前有些許改變,知道自己有些事情做得不對,並願意改變,以前他很偏執,幾乎不認錯。每周日他都會帶孩子去做禮拜,上星期還和弟兄姐妹一起去做了探訪,感謝主,以前他不信時從不願參與這些事,信主之後,神真的改變了他!雖然他還有很多地方要改善,但我知道神一定會動工陶造他,為此我一定要持續懇切擺上禱告。
之前,在教會報名受洗名單時,我給他報了名,但我卻不敢直接問他,我害怕他不願意。在受洗前晚,我拿學習資料給他講解,他一副心不在焉樣子,我心裏有些難過,但同時心裏也放下了:如果他隻是因我而去受洗,真的沒有意義,也不討神的喜悅。所以在禱告時,我將自己的想法向神擺上,“如果不是出於他自己的真心需要,就攔阻他。”奇妙的是,他禱告說:“主啊,如果你要我受洗,我就受洗。”感謝主!他選擇按神的心意,而不是他自己。
7月14日上午,他受洗歸入基督,真心感謝主的救恩,他不但救了周誌斌弟兄,還救了這個家庭。哈利路亞!心裏真的無比感動,也特別感謝我所在教會的弟兄姐妹對我們的安慰和勸慰,她們不斷為我這個家獻上禱告,感謝你們創建這個平台,使我在最難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傾訴,因知道代禱的力量是何等大,心裏真的感謝你們!榮耀歸主名!
謝謝你們將我所遭遇的事作為一個案例,做一係列的文章,讓我更多的學習,特別是那些和我有相同境遇的人得到幫助,防範勝於未然。
這件事的發生,我也有不能推脫的責任,如果我對他更細致更關心些,不可能不會察覺到他的不正常;如果我少些和朋友、同事的聚會就不會讓他有獨處時間去賭博;如果我不那麽強勢,表現太強硬,也許他不會跌那麽深,感謝神藉著這事也讓我改變,讓我懂得如何真正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