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450)..." /> 優美的小提琴專輯 Voice of Violin II - 博客 | 文學城
正文

優美的小提琴專輯 Voice of Violin II

(2009-12-14 13:40:50) 下一個
  
450) this.width=450" wmode="transparent" quality="high" />
450) this.width=450" />



<><><>

Voice of the Violin
JOSHUA BELL, violin
Orchestra of St. Luke's
MICHAEL STERN, conductor


01 GEORGES BIZET: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I still can hear)
02 CARL ORFF:In trutina (In the balance) from Carmina Burana
03 FELIX MENDELSSOHN:May Breezes from Songs without Words
04 CLAUDE DEBUSSY: Beau soir (Beautiful evening)
05 MANUEL PONCE: Estrellita (My little star)
06 MANUEL DE FALLA: Nana from Seven Popular Spanish Songs
07 RICHARD STRAUSS: Morgen! (Tomorrow) featuring Anna Netrebko, soprano

While there will always be people who prefer to listen to music in its originally intended form, I hope many listeners will appreciate this tribute to the voice and get a kick out of hearing my take on these timeless classics. My heroes, legendary violinists Fritz Kreisler and Jascha Heifetz, loved to celebrate music that was not originally written for the violin in this way, and so it is a particular pleasure to have come up with these arrangements with the help of my composer friend J.A.C. Redford.

I will forever be inspired by singers, and working with the lovely Anna Netrebko in Strauss's "Morgen!" was a privilege and a fitting way to close this album. In the end, playing these pieces compelled me to think like a singer - to breathe with the musical line, to articulate each note as I would utter the syllable attached it, and finally, with the help of my 1713 Stradivarius violin, to discover the very human-like voice of the violin. ----Joshua Bell


 

01 GEORGES BIZET: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I still can hear)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這是一句法文,意思是「我想我還能聽見」(I think I can still hear);這句話有什麽特別的意義或典故呢?它是法國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的歌劇《采珠人》(Les pecheurs de perles)裏的一首浪漫曲(Romance),由男高音所演唱。­
    由於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的歌劇《卡門》太出色了,名氣之大,以至常常使人們忽略了他的其他作品。事實上,比才是法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早年就顯露出創作才華,19歲就獲得了羅馬大獎。比才一生創作了多部歌劇,《采珠人》是僅次於《卡門》的傑出作品,由卡雷與克爾蒙編寫腳本,共三幕,1863年在巴黎首演。故事描寫了蠻荒時代的錫蘭島上,一個有關愛情、友情與權威的枷鎖的動人故事。祖爾加(男中音)最終為了友誼,而把即將被處死的萊拉(他心愛的人,女高音)和納迪爾(采珠人,祖爾加的好友與情敵,男高音)放走,自己卻被族人亂刀殺死。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被英國電影《哭泣的男人》The Man Who Cried收錄為電影配樂,為影片增色不少。

 

02 CARL ORFF:In trutina (In the balance) from 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一旦被公之於眾後震驚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中世紀詩歌。仿佛它來自天國,而非人間產品。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沃夫(Carl Orff 18951982)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他從這部詩稿中選取25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三個主題。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圖借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 "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麵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麵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泄和對愛的憂傷的讚美,以及對情欲的質樸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淒豔,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沃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現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遊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呐喊,又有委婉的詠歎,猶如洶湧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讚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歎。借用裏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
       
卡爾沃夫的「布蘭詩歌」:如果說古典音樂裏麵有「重金屬」的之類的作品,那就是這首「布蘭詩歌」就是。這首合唱曲中包含神秘的氣息、巨大的力量、強烈的節奏,揉合了中古世紀與現代音樂的風貌,這是二十世紀現代古典音樂的經典,也是最後歡迎的古典音樂之一。


03 FELIX MENDELSSOHN:May Breezes from Songs without Words

        門德爾鬆 (18091847) 出生在德國漢堡一個富有的銀行家家庭。祖父是著名的哲學家,母親是鋼琴家,姐姐也是個有才華的鋼琴家門德爾鬆自幼就生活在一個富有和有著很高文化教養的家庭中,這個家庭也是漢堡唯一界名流經常來往的沙龍,在這樣的環境中,門德爾鬆4歲開始隨母親學鋼琴,9歲以登台舉行鋼琴獨奏會,11歲即開始作曲,14歲組織起自己的私人樂隊,到17歲創作出了他最著名的《仲夏夜之夢》。這之後他廣泛的涉獵音樂體裁,創作一直比較順利。問德爾鬆的作品風格典雅,意境安適,富於抒情色彩,極少矛盾衝突,反映出他的平靜安定而富有的生涯。
       
門德爾鬆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曲《蘇格蘭》、《 意大利》,序曲《仲夏夜之夢》、《 芬加爾岩洞》;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無詞歌》等。
       
盡管門德爾鬆的作品不像貝多芬那樣充滿時代的氣息,但他在創作中保持了嚴肅的態度,在尊重古典傳統的同時,豐富了創作題材,完善了表現形式。他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創作風格素以精美、幽雅、華麗而著稱,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門德爾鬆被認為是繼貝多芬之後歐洲最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長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對德國、捷克以及斯堪的那維亞的民族音樂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門德爾鬆一共寫了48首無詞歌,首首都是十分別致好聽,大家所熟知的春之歌就是其中的一首,之所以稱之為無詞歌是因為在這裏,鋼琴不僅是作為一件獨奏樂器,他其實是充當了歌唱和伴奏的兩個腳色,這種音樂形式,大概是門德爾鬆首創吧,48首無詞歌中,有一部分是有標題的,但聽這些,不管是有標題也好,無標題也好,隻要你能仔細的聽,相信都將能把你帶入無限的遐想之中,這就是真正的音樂的魅力所在。

 

04 CLAUDE DEBUSSY: Beau soir (Beautiful evening)

        《美麗的黃昏》是德彪西的一首早期作品,創作該曲時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一名學生,如此一篇短小的習作已經看得到作曲家獨樹一幟的音樂語言。由保爾.勃蓋特作詞,歌詞大意: 

夕陽中河流似玫瑰紅,

麥田裏掠過溫和的顫動,

大自然將勸人惜福的忠告,

鑲嵌進世人煩惱的心胸,

勸人們珍惜良辰美景,

當你唇紅齒白夕陽彤彤,

要知道波浪向大海歸逝,

就如我們向墓穴歸去。

        這首曲子連同他的另一首著名的《波西米亞舞曲》,明顯地受古諾、馬斯涅、德立勃等當時吉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的影響,這些人寫作的抒情歌劇迷人悅耳,多愁善感,風格纖細精致,表現了法國人的審美情趣。

 

05 MANUEL PONCE: Estrellita (My little star)

龐塞Manuel Maria Ponce18821948) 墨西哥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曼努埃爾·龐塞生在弗雷斯尼略。八歲已寫鋼琴曲,1900年入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19041906年留學歐洲,學習作曲與鋼琴。1908年後任國立音樂學院鋼琴教授,並開設音樂史講座。19121914年出版了幾冊墨西哥民歌改編曲集與創作歌曲集。其中一首*《小星星》成為最著名的拉丁美洲旋律之一,也被改編為吉他曲。在這個時期他還出版鋼琴曲集,其中包括也被改編為吉他曲的*《圓舞曲》等小品。1925-1933年再次赴歐深造,以巴黎師從杜卡,並與西班牙吉他名家塞戈維亞成為知交。龐塞後來創作了大量吉他曲題獻給塞戈維亞。1934年後,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任教,1945年擔任該校音樂學部部長。晚年龐塞被稱為“墨西哥近代音樂之父”。他是第一位用鮮明的民族風格創作的墨西哥作曲家,為墨西哥民族樂派的先驅。代表作有一大批與吉他有關的樂曲。

 

06 MANUEL DE FALLA: Nana from Seven Popular Spanish Songs

    努爾··法雅-馬特烏18761946),又譯法拉法利亞,是一位西班牙古典音樂作曲家法雅生於西班牙西南部的濱海城市加的斯,他的母親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法雅9歲就接觸鋼琴1890年左右開始在馬德裏學習鋼琴及作曲

    法雅對西班牙的民族音樂很感興趣,尤其是他故鄉安達盧西亞弗拉明戈,這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來。另外,從1907年到1914年,法利亞住在巴黎,與德彪西拉威爾印象樂派作曲家的交往也使他的音樂有印象派特點。但如果稱其為印象派作曲家就明顯有失妥當了。

        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佛朗哥上台。法雅移居阿根廷,並在那裡去世。1947年他的遺骸被運回西班牙,安葬在加的斯的大教堂裏。

    代表作:歌劇《人生短暫》《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芭蕾《三角帽》《愛情魔法師》,鋼琴與樂隊《西班牙庭院之夜》,羽管鍵琴協奏曲,鋼琴獨奏《四首西班牙樂曲》《貝蒂卡幻想曲

 

07 RICHARD STRAUSS: Morgen! (Tomorrow) featuring Anna Netrebko, soprano

   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德國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指揮家。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圓號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勞斯(Franz Strauss),從小就受到父親的音樂教導,八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理查·施特勞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的特點,在其創作生涯的極盛期被認識為晚期浪漫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晚期的作品流露出一定的現代派傾向,如調性的瓦解等等。

  理查·施特勞斯在六歲時就寫出他的第一首歌了,在此後的將近8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總共寫了大約30()由樂隊或者鋼琴伴奏的歌曲,數量相當可觀。可以說歌曲一直是理查·施特勞斯非常喜愛的創作形式,雖然在中年以後,由於和他的出版商不和,以及他那曾是當時著名女高音的夫人退出演唱舞台,施特勞斯寫作歌曲比年輕時少了,然而終究還是係情於此,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理查·施特勞斯以《最後四首歌》來結束他一生的事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