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華國鋒

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蘇鑄,山西省交城縣人。曾擔任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
正文

紀念華國鋒(原創)

(2008-08-31 12:54:21) 下一個


人生中最難忘的歡悅是在1976年的10月。原因是四人幫倒台了,這也標誌著十年文革隨著毛澤東去世而結束。從城市到鄉村,從北京到邊疆,看得出人們由衷的高興和開心,人們上街遊行慶祝,不再僅僅是像以前那樣由於政府組織的活動,而是真正自發自願的歡呼和慶祝。沸騰的中國充滿了熱情和期望。正像後來一首<<祝酒歌>>裏唱得那樣:“
十月裏,響春雷,八億神州舉金杯,舒心的酒啊濃又美,千杯萬盞也不醉。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

從那個時候,邁步告別了荒謬混亂的文革時代,真正走向了一個新的撥亂反正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鄧小平的複職和改革開放政策的確定。中國不再以政治運動為主旋律,不在高喊政治口號,打倒或者批倒批臭,而是強調生產和經濟,致富這樣的名詞也堂而皇之地寫進人民日報。

而帶來這個歡愉和契機的,是華國鋒。是他,果斷地粉碎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和他們所代表的極左路線,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那個黑暗的年代。也許有人說,華國鋒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過失,有這樣或那樣的不當,但是那個時候他的勇氣和他所起的作用,是很少有人能替代的。也許華國鋒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性的人物。但是在他該做的時候,他當仁不讓地出手,果斷地解決了四人幫的問題,引導中國走回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道路。在他的時代結束的時候,他平靜地退出了中國的政壇,淡泊寧靜地安度晚年。

毛澤東去世後的報紙上,曾經刊登過社論,強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據說是華國鋒的意思,因此他受到批判,被說成是“凡是派”。我對這樣的指責不以為然,華國鋒粉碎四人幫,就不是毛主席的意思。換了任何人,在那個時候,也不可能馬上說不按毛主席的意思辦。華國鋒也許這樣說,但是他清除了四人幫,並且把毛澤東責備江青的話公布於世,意思是說這是毛主席的願望。不要忘了,鄧小平給毛主席寫信還要發誓擁護文化大革命,“永不翻案”呢。這是不是真心話,大家可以見仁見智。

而我,在1976年的十月,隻是一個才有十幾歲的中國偏僻鄉村的一個少年。四人幫的倒台,讓我真正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隨之而來的,是鄧小平的複出和高考的恢複。我提前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鄉。在這之後的三十多年,見證了中國巨大的變化。我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有一天見到華國鋒,感謝他改變了我和我的同齡人的命運,感謝他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日月如梭,正當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的時候,這位老人,他悄悄地走了。他今年八十七歲。他的離世,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反響。中國的命運,已經不再由一個人甚至是幾個人來決定的了,盡管中國仍然沒有走出毛澤東時代的建立起來的製度。

華國鋒,是一個順應了民意的領導人。中國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而華國鋒就是一個識時務的人。

2008.8.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