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華國鋒

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蘇鑄,山西省交城縣人。曾擔任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
正文

書法:華國鋒晚年最大愛好

(2008-12-16 09:06:37) 下一個


2008年12月15日 中國新聞網 

記者 肖瑩 李榮剛 劉元亮

華國鋒同誌家的會客廳中央,懸掛著一張條幅,“清靜”二字大氣、從容,這是他85歲時的作品。在與華國鋒同誌眾多書畫界好友接觸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書法是他晚年最大的愛好之一:他用毛筆給侄女寫信、看《中國書法報》、在書房揮毫潑墨、以書法結交朋友……原本清靜的退休生活,因為書法,生色不少。

華國鋒同誌常說,自己年少的那個年代,兵荒馬亂,沒有整塊的時間學習、練字,他就以手指、小木棍當筆,以腿、以地當紙,忙裏偷閑、零打碎敲,久而久之,隨手練字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在他退休後,被發揮到了極致。

華國鋒同誌有一間50多平方米的書房,鑰匙他總是隨身帶著,外人很少能入內。退休後,他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讀史和書法研習上,每天早上散完步,他就回到這裏,在書房正中那張長約2米,寬約1米的書桌上練習書法。

練得多了,自成一派,但身邊“清一色”的讚揚聲,卻讓華國鋒同誌感覺難免有些“單調”。

1982年,華國鋒同誌的交城老鄉、在當地書法界很有聲望的韓學武登門拜訪,對他一見如故的華國鋒同誌,臨別時還一個勁地追問他練習什麽體,練了多少年。

第二年,再次見麵,華國鋒同誌首先將他帶到書房,從書櫃中抽出自己比較滿意的幾幅作品,讓韓學武“指點”。

有著40多年習字經驗的韓學武快人快語:“你的字,既有顏體的寬博宏偉、沉雄樸茂,又有柳體的瘦硬堅挺,骨力洞達!隻是,個別的字,還欠點兒力度。”簡單、實在的幾句話,聽得華國鋒同誌喜從心來:“直來直去說真話的,隻有你一個。”

就衝這一點,自此以後,韓學武每次到北京探訪,華國鋒同誌都會拿出自己最近的書作,請他點評。華國鋒同誌的謙虛讓韓學武很不好意思:“我怎麽點評得了嘛!”“你是書法家,怎麽點評不了?”這事傳到交城,交城人都說,在書法上,韓學武是華國鋒同誌的老師,可韓學武卻總覺得自己不敢當:“華老的字,從表麵上看質樸、平淡,但實際上很有骨力,功力很深。”

華國鋒同誌寫字,寫得最多的,就是毛主席的詩詞。在他書房的一麵牆上,掛著的全是他書寫的毛主席詩詞。他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那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但即便再練一百年,也練不到毛主席那個水平”。

不過,喜歡歸喜歡,熟悉華國鋒同誌的人都知道,他最擅長的,還是顏體。“小時候,老師強調臨帖,在他圈定的碑帖樣本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楷書字帖。而顏體筆法穩健厚重,結構端莊宏放,重心平穩,氣勢開張,字形舒展,豐茂渾厚,說得通俗點,就是帶勁,耐看。”著名書法家王子忠還記得,華國鋒同誌曾經這樣解釋自己選擇顏體的原因。

內行人看門道。對華國鋒同誌的字,懂行的人曾以“渾然大氣、骨力盡現”來評價它,國際文人書畫聯誼會副會長張世簡說:“華國鋒同誌書體,由顏體演化,剛而不火,拙而不滯,修為已達高峰。”

1996年前後,華國鋒同誌經曆了一場大病的折磨,體力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堅持每天練字。但是,在他的家中,仍然時不時有一些書畫名家慕名而來,與他切磋。

1999年12月13日下午,當遼寧書畫家姚俊卿如約推開華家大門時,主人早已在客廳裏等待。“首次見麵,華老熱情而沒有一點架子。”姚俊卿說,華國鋒同誌很快就以書法為話頭,和他聊了起來。

“我已經斷了三年沒好好練習了。”79歲的華國鋒同誌語氣低惋,讓姚俊卿內心一沉:“不應該斷!書法是能強身健體的!”他激動地從沙發上起身,比劃起自己關於“書法之力在於腳”的感悟。華國鋒同誌坐在一旁,樂嗬嗬地看著他,不住地點頭。相聊甚歡的二人甚至忘記了時間,姚俊卿揮手告別時,才發覺外麵已夜幕降臨。

華國鋒同誌在書畫界的另一個朋友,是河南書法家李鐵梁。因為都是練習顏體,所以見麵之後,感覺格外投緣,不但相互切磋書法技藝,還互贈書作。華國鋒同誌對李鐵梁所贈的“善為壽相,德是福根”大為欣喜,欣然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八個大字回贈。

天南海北的友人,就這樣在華國鋒同誌那個古樸的小四合院中來來去去。也有人千裏迢迢找到華國鋒同誌,希望能求得一方墨寶。對這些要求,華國鋒同誌也是盡可能地滿足,可他有一個原則:有關商業的字不提,隻寫公益性的。2002年,當華國鋒同誌聽說自己的字成了市場熱炒的對象,甚至有人仿照他的字體,私刻假章偽造,他很不高興,當即決定,對外封筆,不再給人題字。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華國鋒同誌的字跡在社會上漸少,隻能偶爾在收藏家手上謀得真容。不過,即便如此,正如了解華國鋒同誌的書法家們所說:“書法,仍舊是華國鋒同誌晚年最獨特的一抹色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