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度人

結交海內外的針灸誌士,探討針灸醫理,交流治病心得,回答患者疑難,共同發展針灸中醫
正文

單側手部癱瘓無力的診治思路

(2008-06-10 20:35:51) 下一個


黃文川博士


臨床上,我們經常見到單側手部癱瘓無力的病例。大部分患者沒有經過專科醫生的診斷,不知道患的什麽病,而延誤治療;也有一部分患者,就診科室不對,而造成誤診誤治;也有一部分患者,想當然自己患的是什麽頸椎病,等待疾病自行恢複。其實,一個手部的癱瘓無力,牽涉到許多醫學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明白。我就把自己的一點臨床體會介紹給大家,也許對單側手部癱瘓無力患者有所幫助。


對於手部的癱瘓無力,考慮最多的就是神經的問題。我建議,發現手部癱瘓無力,一定要去看神經專科。腦部神經中樞的疾病可以引起單側手部癱瘓無力,脊髓神經根的疾病也可以引起,支配手部的周圍神經有損傷同樣可以引起癱瘓無力。我就從以上三個方麵談談手部無力的診斷與治療。首先談談腦部疾病。我們知道手部在腦部運動中樞中占有很大部分,因此腦部的手運動中樞的損傷就會造成單側手部的癱瘓無力。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腦梗塞、腦腫瘤、局限性運動性癲癇等。如果是老年人,又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史,出現手部癱瘓無力,應想到腦梗塞;如果是青年人,手部的癱瘓無力又考慮是腦部疾病引起的,應想到腦腫瘤的可能;如果是嬰幼兒,手部癱瘓無力是陣發性發作,應想到局限性運動性癲癇。診斷腦部疾病引起的手部的癱瘓無力,應了解中樞性癱瘓的特點,是肌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無肌肉萎縮等。如果手部癱瘓無力具備中樞癱瘓的特點,腦部的
CTMRI檢查是必須的。


脊髓神經根能引起單側手部癱瘓無力,最常見的就是臂叢神經下幹損傷。臂叢神經分為臂叢神經上幹及下幹。臂叢神經上幹損傷時表現為上臂的癱瘓,病人不能活動上臂,上舉不能,但病人下臂及手部活動不受影響。而臂叢神經下幹損傷時表現為下臂及手部的活動障礙,下臂無力,手腕及手指不能活動,但上臂活動不受影響。單側手部癱瘓無力,又是整個手部的癱瘓無力,並且具備周圍性癱瘓的特點,就是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無病理反射、可出現肌肉萎縮等,應想到臂叢神經下幹損傷。臂叢神經下幹損傷應於頸椎間盤突出鑒別。我曾見到過幾例臂叢神經炎誤診為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其中一例骨科正準備給他做椎間盤切除手術,另一例按椎間盤突出給予牽引、推拿治療很長時間。分析這幾例患者誤診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就診時選擇科室錯誤,他們不應該去骨科。骨科醫生會更多地考慮頸椎的問題,要求他們做
CTMRI。如果CTMRI報告有椎間盤突出,骨科醫師診斷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手部癱瘓也就很自然了。要知道,很多正常人做CTMRI也會發現椎間盤突出,但沒有任何不適。整個手部癱瘓無力患者更多考慮的是多神經根損傷,因此,一個椎間盤突出不足於引起整個手部的癱瘓。對於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早期應以神經的消炎為主,可用西藥強地鬆,也可以用中藥大活絡丹。


最後談談周圍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是支配手部活動的主要周圍神經。橈神經主要負責伸臂、伸腕、伸指及支配手背的感覺。因此,橈神經損傷時,患者前臂屈曲、垂腕,虎口區麻木。尺神經支配第四、第五手指的屈曲、手指的分合及手部尺側的感覺。當尺神經損傷時,小魚際平坦,骨間肌萎縮,手指分合受限製,精細動作喪失,形成爪形手。正中神經損傷時,拇指、示指、中指屈曲不能、握拳無力,魚際肌萎縮使拇指與手掌形成平坦狀態。我們可以看出每個神經有各自的支配範圍,損傷後也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對周圍神經損傷引起的手部癱瘓的診斷是很容易的,也很容易與臂叢神經下幹損傷鑒別。橈神經是上肢周圍神經中最容易受損傷的一支。我曾治療過幾例醉酒後熟睡壓迫上肢,使橈神經麻痹的病例。也治療一例扒在椅子上看別人打麻將,站立後,右手不能活動的尺神經麻痹。


我曾講過,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針灸治療癱瘓是任何治療方法都不能取代的。無論任何形式的癱瘓,針灸治療越早越好。針灸治療腦部疾病引起的手部癱瘓,特別是腦梗塞,以頭針治療為主,針灸治療周圍神經癱瘓以電針為主。我在臨床上常用下列穴位組合來治療周圍神經損傷。臂叢神經上幹損傷:頸夾脊
45—極泉;臂叢神經下幹損傷:頸夾脊67—極泉;橈神經損傷:手三裏合穀;尺神經損傷:小海內關;正中神經損傷:尺澤外關。以上隻是個人體會,請參考!

 


加入金針度人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acu_d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