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度人

結交海內外的針灸誌士,探討針灸醫理,交流治病心得,回答患者疑難,共同發展針灸中醫
正文

他們幸運地遇到了中醫(1)

(2009-08-17 15:21:25) 下一個
他們幸運地遇到了中醫

黃文川博士

 

在新西蘭行醫多年,我的病人還是以華人為主。華人了解中醫,中醫能治病已經深深地牢記在心理;華人知道中國的中醫教育及學位製度,也了解各級醫院的醫生水平;華人知道中醫醫生在中國也是注冊醫師,工作在不同的醫院,也有不同的職稱。因此,華人找中醫看病是很正常的事情。中醫對“他們”就不同了,一切都是新的,是第一次,在他們心中,中醫永遠都是一個迷。我說的“他們”就是華人以外的族群,如英國人、泰國人、毛利人、法國人等。說他們幸運,是他們在求醫的過程中,經曆了無數次治療的失敗,嚐盡疾病的痛苦,感歎醫學的無能,已經使他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一個偶然機會,遇到了中醫,從此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我很高興能有機會記錄下他們的故事。這裏的他們,真有其事,也有其人,但文中的病例是我加工過的,請不要對號入座。

 

LURIA第一次跟我打電話,是要預約針灸。電話中,我能感受到她地道的當地英語,我想又是一位洋人患者。見麵後,我的第一感覺,她不是歐洲人,而是亞洲人,但一定不是華人。交談以後我才知道她是泰國人,更準確地說她是新西蘭泰國華人。LURIA的父親是泰國出生的華人,12歲就移民新西蘭,她母親是毛利人,LURIA出生在新西蘭,所以說她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但她不會一句中文,對中國文化一點也不了解,更不用說中醫了。

 

LURIA今年40多歲,大學畢業後在一個大型會計事務所從事會計工作,下班後,在家裏還幫助朋友做一些稅務報表,那時候白天黑夜地忙,可忘了自己的身體。幾年下來,工作有聲有色,業績節節上升,朋友圈子內是有名的能人,兼職生意也越做越大,但身體的勞損已慢慢侵蝕著她,特別是生了她的第二個兒子後,整個身體要垮掉了。疲勞是她最大的敵人,以前休息後疲勞就自動緩解,現在休息已經不能解決問題,要靠飲大量的咖啡,並天天去做泰式按摩;後背、頸椎、肩膀等部位疼痛、僵硬,嚴重的時候當她坐到電腦麵前,身體就不自覺地僵硬起來;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不適時常伴隨著她,最後不得不用安眠藥和止痛藥改善痛楚。起初,她滿以為通過休息,再靠按摩,病情會一天一天好轉,可半年後一點沒有緩解的跡象,在家人的勸導下,遺憾地辭掉了心愛的會計工作。一年後,也推辭了朋友的報稅兼職工作,完全成了一位看病的專業戶。

 

她見我時,隨身攜帶的大量的醫生病曆和各種檢查,記錄了她十多年的求醫之路。有的醫生告訴她 CT、MRI正常,不是什麽大病,隻是疲勞綜合症,如果好好休息,加強鍛煉,會很快痊愈。有的醫生告訴她,肌電圖檢查報告沒有異常,隻是患的反複緊張綜合症,隻要不做電腦工作,改變工作方式,一定會好轉的。有的醫生說,你工作太緊張,你對疾病太專注,隻是輕微的神經衰弱,經過心理治療,多聽音樂,放鬆一下,就能好。有的醫生認為她是神經性抑鬱症,要她服用抗抑鬱藥。她嚐試了各種治療方法,最後都是以失望而告終。

 

十多年前,她的父親曾建議她去找中醫。爸爸的朋友介紹一位不錯的中醫,去了一次,醫生給她針灸後,皮下有點出血,這是針灸的正常情況,可她死活不再去治療。十多年過去了,她還在經受著疾病的折磨,父親看在眼裏,疼在心理,極力勸她再嚐試中醫治療。而她對中醫已經沒有興趣,從父親那裏得到的一點好印象,也被第一次針灸所破滅,在她心裏中醫就像巫婆治病一樣,純粹沒有科學道理。也許她被疾病折磨的走投無路,也許報著僥幸,有病亂投醫的心理,在父親和朋友的陪同下還是來到我的診所。

 

我不管她患的是疲勞綜合症,還是反複緊張綜合症,我也不管她是神經衰弱,還是神經性抑鬱症,我就按中醫的理論,根據症狀、舌象和脈象,診斷她為氣虛血淤、經絡不通。給予中藥活血化淤,用針灸通經絡,調氣血。前幾次次針灸治療,她非常恐懼,朋友抓著她的手,爸爸在一旁安慰,還是哭喊著不要治療。但三次以後,自己一個人來我的診所,她也不怕針灸了。她切實感覺到了治療的效果,看到了擺脫痛苦的希望。中藥針灸治療一個療程後,她的症狀基本消失,我也建議她可以上班了。

 

如果她爸爸不是華人,如果她爸爸不了解一點中國文化,不知道她的漫漫求醫路還有多長。是她爸爸心底深處對中醫的好感,對中醫的信任,來感化她嚐試中醫。她也很慶幸她有四分之一的華人血統,讓她遇到中醫,她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她的朋友,是中醫針灸治好了她的頑疾。請瀏覽www.drwin.co.nz 閱讀黃博士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